APP下载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汽车专业设备操作实践教学

2019-01-17贾敏公延春

中国设备工程 2019年9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岗位教学内容

贾敏,公延春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宁 272000)

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工作得到了进步发展,提升职业教育上升到战略性地位。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转型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推进专业化人才培养由规模化和数量化向质量提升转变。在我国汽车专业教学中,设备使用实践教学质量有待提升,学生的设备操作能力较低,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教育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的发展之本,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次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汽车专业设备操作实践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

1 岗位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

岗位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指,针对某一行业或是某一工作职位实际操作能力提出的鉴定形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国紧缺人才培训项目是新型应用研究,为每个领域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岗位能力培养策略的提出,主要包含社会背景及教育背景两个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对于人才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要求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及岗位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由于人才短缺导致的发展瓶颈。

2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汽车专业设备操作实践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现状。汽车专业设备操作实践教学内容,应随着现代化技术的进步发展而不断调整,实际的教学情况中,学校受师资储备、实训设备及教育资金等条件的限制,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并未组织开展。例如,当下汽车维修的形式与传统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传统的方式中主要以修理为主,现阶段以换件及保养为主,传统汽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工作在汽车维修、汽车配件等服务行业中,当下,汽车专业学生可以选择较多的行业,其中包含汽车配件成产企业、汽车总装企业、4S店等。由此可见,若汽车专业教学内容不及时进行调整,将无法满足汽车专业学生的就业发展需求。

(2)教学平台现状。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汽车专业设备操作实践教学,需要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满足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需求。现阶段,企业专业教学已经进入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时期,坚持精益化的教学生产管理模式,汽车行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由技术技能型向职业素养型转变。职业院校企业专业教学活动中,企业汽车专业设备操作实践教学主要停留在以框架为主,企业的信息化及精益化建设并未落实到实处,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缺少教学环境。职业教育中仅为企业专业培训提供简单的实践设施设备,缺少规范性及实用性。

(3)教学模式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影响我们生活、学习及工作的主要元素。汽车专业教学活动中,采取信息化教学技术,将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院校并未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技术,汽车专业教学模式并未实现现代化转型发展。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意识待培养。与此同时,职业院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建设匮乏,缺少实践教学的平台与环境。实践教学物质资源的缺失,成为教学模式创新力度不足主要的因素。

3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汽车专业设备操作实践教学优化对策

(1)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汽车专业设备操作实践教学,职业院校应积极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汽车专业设备操作实践教学内容设定,应结合时代发展的切实需求做出优化及调整,避免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相脱节,偏离企业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汽车专业设备操作实践教学内容的设定,应对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查及分析,聘请专业人士及企业人员共同制定,明确汽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内容的项目。

汽车专业教学活动应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将实践教学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内容、专业内容与岗位技术内容。基本实践内容为专业基础课程、汽车维护课程;专业内容为各类核心课程;岗位技术内容为综合性技术诊断、企业文化、职业素养培养等。

(2)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企业汽车专业设备操作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应构建出先进的实训平台,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提供基本的物质及平台保障。首先,汽车专业应建设综合实训基地。例如,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投入300余万元建设汽车发动机装备的综合实训基地,2016年投入教学,实现了汽车发动机生产与企业标准的一致性,设有20个作业流水线及控制系统。通过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满足学生职业技术提升的需求。其次,职业院校应为学生设置单项技能实训区。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基础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同样的实践教学内容,不同学生接受及理解能力不同。为学生提供单项技能实训区,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针对弱项技能进行专项训练。

(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汽车专业设备操作实践教学创新,需要创新汽车专业教学模式,本文以“1+2+2+2+1”模式为例进行论述。“1+2+2+2+1”教学活动中主要分为五个教学环节。第一,学生需要自主完成引导作业,通过查找资料、合作探究的方式等,培养汽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学生观看相关的实践视频及教师演示,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实践表象。第三,学生自主操作两遍以上,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及吸收。第四,教师可组织学生指导其他同学完成,在指导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与监督,增强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及实用性。最后,学生在完成实践学习活动后,上交一份学习心得或课后总结,进行巩固和复习。

(4)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汽车专业设备操作实践教学改革,教师应积极整合优质的汽车专业实训教学资源。首先,应积极开发实践教材。针对汽车专业设备操作实践教学的要求及目标,应制定出相应的课程建设标准,在社会企业的支持下编写实践教学教材。例如,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在汽车发动机装配实践平台课程开发中,在上海通用五菱、荟萃五交化等企业的支持下,学校的研究小组编写出37万字的《汽车发动机装配工艺》实践教材。其次,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便捷化的网络教学资源,为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提供教材类资源、题库、微课视频、培训包等内容。借助在线学习平台,汽车专业学生可观看相关实践视频,打破时间与空间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限制。

(5)完善实践评价体系。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汽车专业设备操作实践教学活动开展,需要有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作为基础保障。首先,职业院校可引入信息化的课堂管理系统,完善校园Wifi、教师终端、LED显示屏等基础设施。在课上教师可根据学生扫码识别方式,观察学生的出勤率,确保实践教学课程的出勤效率。其次,汽车专业设备操作实践教学能力,需要完善阶梯考核评价模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实现教学与考评相结合的考核模式。阶梯级考核模式的成绩构成主要为考核成绩30%+平时成绩30%+教评分离成绩40%。

4 结语

专业教学质量决定学校的生存及发展,汽车专业成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化发展,职业教育学生数量不断提升,而专业教育的质量并未相应提升。基于岗位能力培养分析汽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工匠精神结合到人才培养工作中,促进汽车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汽车专业的实践教学优化,需要不断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教学平台及教学模式,积极整合汽车专业设备操作实践教学资源,通过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岗位教学内容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