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强电施工与设计方法分析

2019-01-17张军

中国设备工程 2019年9期
关键词:电气电流能源

张军

(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 400012)

建筑电气是指将电气工程的相关手段借助设施建筑建设来为人们创建更好地建筑环境,主要针对办公、休闲、保障等日常活动。该类工程包括两大部分——提供电能供给配置、黑暗光照环境等基础性功能的强电工程以及提供灾害警报、设备自主运行、新闻广播、电视信号的弱电工程。其中强电工程对于直接影响整体电气建筑的质量水平,属于基础性工程,对其施工模式进行改进提高有助于整体性提升电气建筑的质量。特此对其设计思路与实施方法进行整理归纳,同时针对其优化提升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期促进该行业水平的现代化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1 电气施工简介

电气施工划分为强、弱电,主要是根据其提供的功能种类的差异。其中弱电主要是指提供信息资料类服务,实现该类资料接收、处理与传递。该类工程对于电流的强度以及电流的电势差要求较小,但单位时间内工作的频数较高。在该类工程中,施工人员主要考察信息资料传输的质量水平,例如资料传输的快慢、在中转站接收处理前后的资料内容的一致性以及信息资料的安全情况。

强电则是相对于弱电而言的另一种类的电气工程,该类工程的主要运作对象为电力能源的供给系统,实现对于建筑各类电气功能所消耗电力能源的保障。该类工程对电流的强度以及电流的电势差的要求相比较于弱电类工程更高,单位时间内工作的频数较低。在该类工程中,施工人员要考虑到电力能源供给的适当性,所提供的电力能源要满足电气功能的消耗需求,保证电气功能的正常运转。同时还要注意供给的及时性,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电力能源的持续性以及稳定性。强电属于电气工程的基础性以及前提部分,对于建筑的电气施工能否满足检查标准与长时间的稳定使用具有关键作用。在该类工程的设计阶段中,相关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确切的建筑需求对其进行统筹规划,保证工程实施的实际性以及实用性。

2 强电工程设计

2.1 针对不同类型建筑耗电特点的个体化设计

强电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提供人们在建筑内日常活动的电能,并且在建筑内电力系统在正常运作情况下提供安全保障。针对耗电系统进行个体化的设计出可以保障安全性以外还可以进行电力能源的合理分配,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例如,在进行商务类建筑与民用居住类建筑的强电系统设计时,相关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两类建筑体系对于电力能源的强度需求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商务类建筑内工作时间内的人员流量较大,且人员在商务类建筑内的工作活动对于电力能源的消耗更大。因此在强电系统设计时可以适当提高商务类建筑的能源供给水平。此外还可以纳入时间性的考虑。对于民用居住类建筑,其人员流量在晚间较大,而且由于涉及到夜间照明以及其他电力消耗活动,该类建筑在夜间的电能消耗相比较于白天更高,而且由于工作时间安排,此时商务类建筑的人员流量相比较于白天工作时间有较为明显的减少。因此可以通过合适的调节系统,在夜间提高民用居住类建筑的电力能源供给水平。

2.2 安全保障监管体系设计

对于强电类工程,由于其涉及高电流以及高电位差的能源涉及,对于该类工程,除了保证其正确施工以外还要配备相应的安全性检测系统。目前电子计算技术的推广普及为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设计人员可以降安全监测系统直接接入电脑系统,由电脑来进行24小时的全天监控,在提高监管的准确性的同时还减少了人力成本。在强电系统设计施工过程中,要明确特定区域内的最大电流负荷并对使用人员说明。同时还要安排相应人员在规定时间对其进行修护保养,以避免因线路老化而造成安全事故。

3 强电工程存在的缺陷分析

3.1 不符合耗电要求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强电类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多是由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根据以往的经验或者普遍情况来进行,而非在充分考察建筑设计需求进行。这就有可能导致所构建的强电系统与建筑电能消耗的要求不匹配,导致其电气功能无法实现,需要更替原有强电网络。同时该类情况多发生于工程建设的中期阶段,此时的强电网络已基本构建完成,如果对其进行更替则需要消耗额外的资源,造成施工进度落后以及建造成本的提高。

3.2 不正确施工

由于我国的电气施工人员尤其是强电施工人员多从专业技术类学院毕业,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对于一些相关的工程理论知识尤其是强电工程的风险意识较为缺乏,同时国家没有对于此类人员的规范统一化的技能巩固提升培训政策。这就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能会由于自己的理论缺乏以及技能水平限制而出现不正确的施工操作,不仅影响电力能源供给的质量,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例如电力泄漏、短路。

3.3 缺乏避雷装置

避雷设计在高层建筑的方方面面中具有重要意义,强电工程尤其如此。高层建筑在雷雨天气中相比较于普通建筑更容易遭受雷电攻击,瞬间的高强自然电流很容易引起电流传输导线的过载,从而发生熔断,中断电流供给。有相关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未给强电网络装配合适的避雷装置,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4 优化提升

4.1 高效能源利用配电系统的设计

现如今,节能观念已经在社会各个行业中得到了普遍的推广,电气工程尤其是强电类工程作为电力能源的规划类行业更应该深入贯彻这一理念,设计人员在各个具体的强电体系设计中更要贯彻这一理念。以强电类工程中的光照系统为例,该系统属于建筑的基础类体系。由于该类系统的生活必须性,其累计使用时程相比较于其他强电系统较长,而且传统的照明设备对于电力能源的消耗也较大,因此,相关人员在进行该系统的设计时要将新型的能源消耗友好型照明设备纳入考虑范围。新型的能源消耗友好型照明系统的价格普遍相对于传统照明设备较高,这会显著提高建筑施工方的建设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无论是电力能源的消耗成本,还是照明设备使用的长期可持续性,新型的能源消耗友好型照明设备都具有更显著的优势。

4.2 配置避雷安全体系

避雷安全体系对于极端天气环境中建筑电气功能的正常运行具有保障意义。在强电类工程的设计阶段,相关人员就要根据建筑的设计图纸,对建筑设计是否满足强电系统的配置要求进行仔细的考察。只有满足要求才可以进行下一阶段施工行为,如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则需要进行建筑的重新设计优化。同时,根据设计图纸来对强电系统的位置进行合理的规划,尽量避免其在雷电环境中的暴露程度。除此以外,对于强电线路要配备正确的避雷装置,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避雷装置是镀锌闪电接收器。该类装置通过其本身更高的电流接纳性,可以将高强度自然电流接收,并通过触地部分将电流导流,从而避免其流经强电线路而对线路造成损耗。

5 结语

对电气工程中的强电类进行了论述,首先对强电类与弱电类工程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进行简要描述。然后对强电类工程的施工设计理念进行论述,主要包括针对不同类型建筑耗电特点的个体化设计、安全保障监管体系设计两方面。其次,在阅读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整理归纳了该类工程在实际情况中存在的缺陷问题,主要包括工程与建筑的耗电需求不匹配、施工人员的不正确操作以及避雷装置的缺乏。最后为该类工程的优化提升提出具体措施,包括设计高效能源利用配电系统以及配置相应的避雷安全体系,以提高该类工程的实际效果与安全水平。

猜你喜欢

电气电流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八方电气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建筑工程电气接地安装
电流“勤劳”的体现
神奇的电流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电与电流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