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分层指导策略
2019-01-16魏鸿雁
魏鸿雁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针对性分层指导的方法,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是显著的。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分层指导策略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阅读教学;初中语文;针对性;分层指导;策略
教学的分层指导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于学生做全面了解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学生所具有的个体差异性而进行的不同层次的针对性教学方式。
一、依据学生阅读能力分层
教师进行阅读教学之前,首先对于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位学生的真实情况要足够了解。教师对于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要全方位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首先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通过对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后续才可以依据能力相应地开展适合学生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分组可以依靠以下标准来判断:内在因素、外在因素、语文阅读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来进行。经过后期的观察,将学生分为一、二、三个不同的小组来开展教学。首先对于学生的基础能力开始,通过对平时的测试成绩、作业完成状况来看,大致了解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学完一篇文章后,通过单元测试来进行语文基础能力的考核,长期成绩优异的学生就可以被划分到第一组,成绩时好时坏的被划分为第二组,相应的长期成绩较差的为第三组。例如,进行《小石潭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在讲解文章时对文章内容加以提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判断出学生的阅读水平的高低,为后续进行分层提供依据。对于不同小组的阅读能力的高低教师不要轻易透露给学生,以免对于学生的心理带来压力。在后期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学生进行动态的调整。
二、教学内容层次化
將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分层后,这时教师需要通过不同学生层次对于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安排。对于学习目标来说,第三组的学生学习目标会相应简单一些,对文章内容做到完全理解就可以了。第二组的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于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也要深入探讨。但对于第一组学生而言,做到上述要求的同时还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根据课文细节进行拓展阅读。在以内容进行学习目标分层的情况中,教师设立的目标要符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让每一个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获得进步与成就感,这样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背影》这篇文章的学习中,老师对第一组学生的要求是在掌握全文的情况下对于文章中所描写的人物进行分析,体会文章人物的情感变化。对于第二组学生来说,主要对文章中关键词句进行分析,通过关键词句的分析来体会作者刻画父爱的写作技巧。而对于第三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目标是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掌握文中关键词,把握住文章所要描写的主基调。
三、教学方式进行分层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通过一些针对不同学生的教育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这项科目的热爱。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语文阅读相对来说是很枯燥乏味的存在,对于不同学生来说,不同的阅读能力所带来的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这时对于教师来说,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影响巨大,最好的方式是通过由浅入深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课前预习是必要的。比如在《岳阳楼记》这篇文章的教学时,要求第三组学生提前熟读课文,第二组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生平,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第一组则要做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含义,体会背后的深层寓意。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教师同样要引导学生进行分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精读或者粗度所带来的学习效果是不同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粗读或者精读后,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思想。
四、课堂任务的分层
因为教学的场所与时间有限,对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时间要做到合理规划,通过教辅及其他参考资料,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自主交流与学习。通过对文章的整体讲解后,通过参考资料对不同的学生布置合适的学习内容,对于不同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单独讲解,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在《皇帝的新装》这节课程中,教师整体讲解课文后,接着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去学习,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完成学习任务。第三组同学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滑稽、骇人听闻”等词汇重点理解,第二组重点对文章中所出现的人物进行分析,对于第一组,课文所想表达的观点是需要重点讨论的。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针对性的分层教学指导,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能够起到共同进步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充分了解,制定出适合于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与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志波.初中语文“三四五”课堂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沈舜兰.初中语文运用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
[3]路海杰.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