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现象教学实施中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
2019-01-16周伟芯
周伟芯
摘 要:在整个高中现象教学具体实施中,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属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着力提升教学质量的需求,与此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较好的思维形式的需求。围绕现象教学之中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促进的讨论和研究。
關键词:现象教学;主体意识;高中数学
在高中现象教学之中不难发现,诸多学生在整个学习中缺少主观意识,一般的课堂教学方式都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也只是将教师讲的内容被动接受而已。此种灌输式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但是学生缺少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以及能力,极大减少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也就无法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了。如何在现象教学中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促进呢?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以作参考。
一、形式多样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事实上就是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最直接的动力。只有学生增加对高中数学种种现象教学的兴趣才可以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想法,达到培养学生主题参与意识的萌生和发展。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积极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此才能够推动学生主体意识,最终构建起高效高中数学学习课堂。
比如苏教版必修一《分段函数》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可以将和知识有关联的历史故事带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也可以运用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办法。教师可以将分段函数和买西瓜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在课上,教师引导:大夏天学生都想要吃西瓜消暑,对吗?那么,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看看买西瓜的故事。丽丽买西瓜,价格标签上写着购买6斤以下0.4元/斤,买6~9斤则是0.5元/斤,买9斤以上则是0.6元/斤。丽丽买了个瓜,老板要求他付5.1元。那么在此情境之下,丽丽是多给了钱还是少给了钱?这样的故事创设生活情境能够让兴趣作为推动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潜移默化之中养成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积极采用多种形式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才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兴趣为动力,促进其学习主体意识的发展,实现现象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生动化,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如今是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化运用在诸多领域,教育也不例外。在高中课堂教学之中过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并不是适用于现象教学之中,应当让传统无味的教学内容活起来,充分以直观且有趣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此种教学形式在高中数学现象教学之中运用能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而最终有效达到事半功倍。
比如苏教版必修一《空间几何体》的教学,过往教师只是在黑板上描绘出空间几何体的某一个侧面,而以此让学生根据这平面几何想象立体的样子。但是教师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就能够积极为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具体且生动的立体形象,而后达到助力学生掌握种种空间几何体结构特性的教学目的,真切感受到三维空间,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的知识记忆。
教学生动化,能够以直观形象的样子为学生呈现知识,尤其是立体几何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创设良好的条件,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生主动化,推动学生合作交流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在创造,就是要求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透过实践创造和取得数学知识。一旦学生对于某一问题在认知上出现模糊,需要多维度展开阐明的时候,教师应当将问题归给学生,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展开讨论,彼此合作交流,最终实现数学概念或者是数学思想的升华,积极让学生在详尽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协作交流。
比如苏教版选修一《双曲线》定义教学,应当运用实物拉链或者是几何画板将双曲线画出来,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感性的清楚认知,而后问题引导:如何对双曲线进行定义呢?师生激烈讨论,各说各的想法,一同交流。有的会说两个顶点的距离的差和同一个常数的点的轨迹就是双曲线,也有学生会说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和同一个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还有的学生会提出反对,表示此常数需要比两个定点的距离要小等。最终,也有学生加以补充和总结:此常数不可以等于零,不然的话就代表着这两个定点所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了。如此就让学生在多方讨论之下加深了对于双曲线含义的认识。
学生主动参加讨论和交流比教师单纯的灌输有用很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的动力,实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
总之,在高中数学现象教学中要求教师积极转换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维形式,主动且灵活使用教学办法,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深入挖掘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极为放松的学习环境之下,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激励,养成学生的主体意识,增进学习主动性,最终实现学生自我素养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丁蕾.从一类轨迹问题初探高中数学现象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9(8):19-20.
[2]刘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懂而不会”现象及实践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5):86.
[3]徐建东.将“数学问题”还原为“数学现象”的教学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3):52,76.
[4]兰寿山.把数学问题还原为数学现象:基于活动与体验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高考,2018(32):99.
[5]孟俊.高中数学现象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7(14):95-96.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