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中促进知识迁移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2019-01-16刘立东

新课程·中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知识迁移生物教学初中

摘 要:新课程建构背景下,各阶段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人才培养的路途上创造了巨大价值。对于每位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有效提升教学实效是其热切关注的问题,并作为工作重心进行了深度思考。初中生物教学中促进知识迁移就有助于该项目标实现,其有效组织开展至关重要,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基于对知识迁移的相关概述,从实践层次上着重就初中生物教学中促进知识迁移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知识迁移;策略

历经多年的发展,生物工程研究取得了非凡成果,并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生物作为初中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科目,其相关教学发展备受热议。从某种维度上讲,学生学习知识并储存于大脑并非最终目的,而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应用于实践,知识迁移就为之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路径,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促进尤为关键,对提升初中生该门学科的成绩有着重要意义。

一、知识迁移的相关概述

时至今日,学术界关于知识迁移的研究不胜枚举,为该项工程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但是,现阶段很多初中生物教师对知识迁移的理解尚未成熟,相关要点解读不到位,影响了最终工作实效。科学的认知是有效促进知识迁移的基础,相关方面的论述如下。

(一)内涵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所谓“迁移”即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而在知识领域,迁移能力的建构则是包括学生运用所学解决新问题时展示出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如新情境的处理能力、旧知识的链接能力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等,是其获得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综合来讲,根据性质的差异化,迁移亦可分为正迁移、负迁移两种不同的类型构成,其中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负迁移则是突出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同时迁移方向的不同又可划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前者强调先前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而后者则偏重于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两者均伴有正负迁移的现象发生。时至今日,随着教改深化,国内学术界对迁移教学的研究不断扩大,并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相关理论积累对其有着十分详尽的论述,并列举了一些有效的组织方式。具体到生物教学上,知识迁移应着重突出兩个方面的内容,即抽象知识的具体化,以便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进而实现对整个新知识学习过程的缩减,提高教学效率;强调新情境的植入,依托学生既有学识水平,推动复杂生物问题的重组,继而探究更加有效的解决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初中生物教学中各个课程模块构成之间的紧密联系,决定了知识迁移的可行性。

(二)原则

初中生物教学中知识迁移的组织与促进并非一蹴而就,作为一项系统化践行工程,需在一定的原则导向下开展,以保障其最终实效。具体而言,生物教学本身作为自然学科的一类,存续着明显的科学性特征,在知识迁移的策略组织中,要始终遵循科学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主观个性差异,强调按需创新,切忌生搬硬套,体现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此基础上,结合维果斯基的“最新发展区”相关理论指导,科学性原则延伸为“因材施教”,要充分考虑学生接受能力,精准把控教学节奏,根据生物教学需求,制定可行的知识迁移策略。同时,素质教育结构下,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其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释放,并显现出了个性化的追求。对此,初中生物教学组织中,教师要树立高度的创新思维,营造良好的互动交际空间,强调知识迁移方法策略的多样性,注重运用举一反三的变式训练,引导学生解放思想,提升他们的灵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初中生作为成长中的一代,尚未形成完整的能力素质结构,并且思维认知体系亦未成熟,有着超强的可塑性,受教育环境的影响尤其深刻。对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发展观,生物教学中的知识迁移应坚持积极性原则,以合理的教学情境导入为基础,突出生物工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系列学习活动中。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促进知识迁移的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中促进知识迁移,有助于深化学生所学所悟,并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有效应用,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同时其作为一项繁杂的系统化工程,对各个环节设计提出了要求。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有效践行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优化课程设计

布鲁纳在所著作的《教学过程》中强调,“让学生领会基本原理和方法,实现学习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如上分析所述,某种维度上讲知识迁移亦是新旧知识相互关联的过程,因此,唯有扎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强调基本概念教学,使之充分了解其中的原理内涵,才能由此激发更多的迁移。事实上,在现行的初中生物教学教材设计上,亦是十分强调内容编排的合理性、逻辑性,以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体系。综合来讲,在初中生物教材的知识构成体系中,亦是进行了章节和单元的分割,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其相对独立的特征,但是很多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衔接意识不容忽视,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可基于基本概念或原理讲解,横向拓展一些新的知识,并通过大量相似问题的导入,实现知识迁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除此之外,为了促进有效的知识迁移,教师还需深度研析生物教学教材,结合学生既有水平及实际情况,总结其中的重难点所在,继而针对性地组织一些教学活动,以恰当的方式进行描述,强化认知与理解。如信息化时代可充分借助新媒体功能打造“微课堂”,搜集与教学重难点相关的素材,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并辅以必要的话术讲解,强化学生理解之余,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时期的教学改革都需以学生兴趣为牵引,唯有提高他们的内在驱动力,才能获取更高的教学成效。然而事实上,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初中生物教师教学思维固化,创新表现力不足,单纯地依靠讲授弱化了学生参与情趣,甚至滋生了一系列负面心理,如厌学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初中生物教学中知识迁移没有了着力点。素质教育改革导向下,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其学习动机表现直接影响了生物教学实效,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带动积极的知识迁移,并激励他们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该门学科中,同时获得额外的愉悦感、成就感。从某种维度上讲,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本身的特性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此,教师要充分运用生物教学的这一学科特点,结合其重难点排布,组织恰当的实验教学,如通过对口感咸淡食物的辨析了解细胞结构,引导学生互动参与,基于切身感受,提升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初中生物教师还需注重对一些实际生活场景的导入,以学生熟知的事物或知识为切入点,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并竭力创造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空间环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突出该门学科的实用价值,从而带动学生在整个课堂中有效参与,潜移默化中完成知识迁移。

(三)重视变式训练

所谓变式训练即可理解为教师对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合理转化,继而由此完成所关联知识的扩展和迁移。本质上分析,初中生物教学中知识迁移的基本定位是全面发展学生,并培育他们良好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在新情境中的变通能力,而变式训练则提供了有效解决路径。无论变式训练如何变化,其开展的基本都是本质概念,继而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实现生物知识的灵活迁移,同时还有助于解决惰性思维、思维僵化等问题。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教师要精准定位自身职能,始终尊重学生主观个性差异,在增设一题多变多问的基础上,合理排布难度梯度,在保证其足够吸引力的同时,避免难度过大打击学生学习信心。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知识迁移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深入浅出的原则导向下,逐步深化学生对生物基础概念的理解与认知,培育其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最终实现对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这亦是对“因材施教”理念的重点体现。变式训练可谓百变不离其宗,其同步实现了知识点体系的多方面扩散,在初中生物教学组织中,应善于营造积极的氛围,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一些具有发散性的问题导向,鼓励学生创新创造,促进解放思想、探究变式,并注重发揮教师主导职能,给予及时恰当的引导或启示,确保知识迁移实效。

(四)培育综合素养

根据心理学家曼德勒的相关论述,基本知识的学习程度与迁移量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充分学习是促进有效知识迁移的必要前提条件。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物工程研究的深入,使其所关联到的知识系统极其庞大,加之其发展性,单纯地依靠课堂时间是不可能完成全部讲授的,对此,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初中生物教学中促进知识迁移的关键。值得着重指出的是,初中生物教学中促进知识迁移是一个多方面能力能动的过程,包括元认知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图文转化能力、类比联想能力等。对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加强相关培育训练,以此促进学生主动知识迁移。其中,所谓元认知能力即指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控能力,包括对主观状态、知识储备、既有水平等的认知,并善于结合此合理筛选学习材料,对系列学习活动进行有效调节。对于元认知能力的培育,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功能,以身示范,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并激励他们真实地表达自我,针对发现的问题组织深度思考,予以必要的指导。同时,建立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有机地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起来,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组织提供指导。除却这些,创造良好的互动空间,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并提供合理的指导。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学中促进知识迁移十分重要和必要,其作为一项系统化实践工程,在充分理解知识迁移内涵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积极性等原则指导,通过优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兴趣、加强变式训练、培育综合素养等路径实现。正是基于该项工程的实践价值,作者希望学术界持续关注此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维度视角提出更多初中生物教学中促进知识迁移的有效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张国栋.生物教学中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J].中学生物学,2007(12):25-27.

[2]张保根.在生物教学中实现正迁移的探讨[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20(2):129-130.

[3]李玲.浅谈生物教学中促进知识迁移的策略[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1):111-112.

作者简介:刘立东(1974.06-),男,汉,辽宁黑山人,博士,中学生物学科高级教师。

编辑 王彦清

猜你喜欢

知识迁移生物教学初中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由一道物理题引发的对绳子张力的讨论
几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