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2019-01-16李海亮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十八大会议上提出的,为我国国家社会政治建设以及公民的培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法治教育,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德育;道德与法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个字是其对我国公民提出的要求,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与建设中,全民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培育和提升的课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教学中逐渐渗透,使学生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并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在初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要求公民具备爱国素养,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首先就需要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陶冶。爱国主义在学生的德育课程中也是重点的培育内容,初中生在语文课、德育课等多种课堂上以及在生活中受到社会宣传的影响,这都能够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培育。
2.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堂内容相结合进行渗透教育,其中敬业、诚信、友善都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呼应,学生在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了解,从而养成良好的传统美德与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对提高德育效果也有很大的帮助。
3.有利于减少青少年犯罪,构建和谐社会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做事比较冲动,心理比较敏感,他们甚至会受到来自社会的不良诱惑或是不良分子的影响走上歧途。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对初中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学,教师可以将其与法治内容相联系,既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精神,又能够抵制不良诱惑,更加适应社会生活,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这种教学方式对促进家庭幸福、构建和谐社会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渗透策略
1.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趣味性
在传统的初中法治与道德课程中,一些教师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教学,单一而枯燥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会降低,对教学效率有着消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首先需要对教学方法与课堂模式进行创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有呼应有沟通,在这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乐于接受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知识。此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介绍,并将其与课本中的内容相联系,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
2.紧跟时代步伐,更新课堂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涉及的一些法治案例、道德事件等,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法律的完善,教师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完善和扩充,例如将一些时事新闻等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与讨论,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使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掌握先进思想。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放一些近期的新闻,例如《新闻周刊》等节目都能够对近期时事有较为全面的概括和评论,对于扩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有着很好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及时为学生进行时事的教学,并且也要向学生宣传党的先进思想,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3.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学能够使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但是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不一定能够去自觉主动地践行,教师还需要开展相关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地刻在心中,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活动周,鼓励学生制作相关小报或摄影展览,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并且時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渗透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行了解,从身边常见的事情入手进行教学与引导,例如热爱学习、诚信考试、帮助老人与残障人士等,教师对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就在自己身边,随时都可以做到。而且在课堂上,教师还需要与教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成长为合格的优秀公民。
参考文献:
[1]李强.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5).
[2]赵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J].基础教育课程,2019(5).
作者简介:李海亮(1983.02—),男,汉族,河北廊坊,本科,中学一级教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