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数学传统文化的探究
2019-01-16周玲王昌梓
周玲 王昌梓
摘 要:很多专家学者已对该课题进行了丰富的理论研究,然而极少有人系统地搬进课堂进行教学实践。在初中七八年级中开展对比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強民族凝聚力有明显效果,对学习兴趣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比实验
一、课题提出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下文简称《纲要》)是教育部为了贯彻党的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2014年3月26日制定并发布。《纲要》指出要以推进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为重点,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前,很多学校对中华优秀数学传统文化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对教学内容缺少整体性规划,对教学环节缺乏系统设计,侧重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缺乏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为此,我们进行了粗浅尝试、初步探究。
二、现有理论成果
郑毓信对整体性文化传统对中国数学教育的影响作了分析和研究。刘菊芬就《墨经》的“数理关节”进行了“观瞻”,对中学数学教育渗透《墨经》进行了研究。梁艳提出了课堂内外结合的方式将中华数学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出潜移默化原、持之以恒等原则。陈玉坤就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成才进行了研究,刘继统对具体内容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王璟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初步探究。
三、课题概念界定
“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数学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对提高学业成绩没有特别要求,防止又进入“以成绩论英雄”——应试教育的固定思维。
“渗透”比喻一种思想或势力逐渐向其他方面扩展。“渗透中华优秀数学传统文化”,旨在将中华优秀数学文化逐步融入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课题研究的设计和理论基础
1.活动设计
围绕几个方面测量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设计《初中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调查问卷》,作为衡量初中生民族自尊自信的依据;采用张爽的《中学生学习兴趣量表》,测量对学习数学兴趣的影响;以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为依据,检测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2.理论基础
《纲要》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是培养爱国主义、民族自尊自信心的基础指导文件。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研究途径与现有的研究较为不同,做到“三结合”: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三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
编印校本教材,将内容有机融入教学设计中,形成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本课题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选取七八年级16个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比组,组织对比教学,实验组采用新教学方式,对比组采用原有教学方式;期末学业质量检测,分析两种教学方式产生的影响;分析误差、总结结果、得出结论,有效指导教学。
六、结果分析
两个阶段实验表明:(1)教学模式变化对成绩影响基本可以忽略。(2)教材中负数及其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轴对称图形、勾股定理以及海伦秦九韶公式等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紧密相关,对学生兴趣有积极影响,提高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有明显作用,但均还没达到显著程度。(3)学生广泛参与极为重要,参与面越广越好。(4)如能始终坚持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民族自信自豪感有明显积极有效的作用。
七、几点反思
实践证明,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数学传统文化是可操作的、有效的。我们广泛收集数学文化素材,编写校本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完成任务,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我国古代数学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精益求精的追求真理精神,了解中华先贤为数学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郑毓信.中国传统文化与数学教育[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17(9):1-3.
[2]刘菊芬.中学数学教育渗透民族传统数理文化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21(7):81-83.
[3]梁艳.浅谈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2(1).
[4]陈玉坤.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成才研究[J].成才之路,2014(22):22-23.
[5]刘继统.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J].读写算(数学教学研究),2015(23):200.
[6]王璟.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究[J]. 中外交流,2017(16):40.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