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019-01-16农晓蕾
农晓蕾
摘 要:案例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以讲解和分析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当设计者和激励者,通过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案例的方式,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從案例展示、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和总结案例等方面,就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展示;分析案例;讨论案例;总结案例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具体是指包含地理问题或疑难情境的典型事件。教师通过展示具体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对于深化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认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案例教学的作用,同时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案例,从而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通过教学案例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的首要步骤便是案例展示,案例展示的内容,要能够调动学生探究案例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不仅要内容充实、具有代表性,还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有深入了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并通过案例展示,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展示案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展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案例。具体来说: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前往美洲航行了37天,而1493年他第二次前往美洲,因为顺风顺流只用了20天的时间就顺利到达。因此,这就说明海洋中的海水是稳定地沿着一定的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的。这样,教师通过案例展示,引导学生对上述数字进行对比,学生就对教学内容有了简单的了解。同时案例故事的引入方式,也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教师还可以展示郑和下西洋的案例。明朝前期,郑和曾率领庞大的由240多艘海船、27400多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进行了七次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其中,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六次均选择在冬季出发向西航行,夏季返回。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这样航行的原因。此外,在展示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展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及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图片和动画视频。然后,让学生分别对上述两者航行过程中的海水的运动方向进行演示和解说。在学生讲解结束之后,教师再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就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高中地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有必要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深入分析教学案例,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案例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便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具体来说,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的类别、引导他们概括案例内容、仔细分析案例中研究的问题以及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具体策略等。这样,通过分析案例的方式,学生不仅深化了对教学问题的理解,同时也初步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教学案例,在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理清解题思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荒漠化的防治”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可以举出鄂尔多斯库布其治沙案例:在30年前库布其风沙肆虐,缺水无电无路,农牧民朋友在沙漠里只是靠着一点沙生植物艰辛地游牧,生活极端贫困。如今库布其已经成为全球唯一的被整体治理的沙漠。联合国发布的第一份生态财富报告显示,鄂尔多斯的库布其沙漠已经修复绿化沙漠6000多平方千米,创造了5000多亿元的生态财富,当地10万多农牧民脱困。在2014年,库布其更是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之后,教师可以先展示30多年前库布其治沙漠的图片,再展示一些鄂尔多斯库布其老人对当年库布其情况的介绍,从而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荒漠化的危害进而激发他们探究荒漠化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库布其沙漠形成的原因。这时,有的学生说:“是因为库布其天气干旱。”有的学生说:“是因为经常有大风天气。”有的学生则说是:“是因为人们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再次,教师还可以请学生探究治理荒漠化的相应的对策有哪些。有的学生说:“合理利用水资源。”有的学生说:“采取多种方式,解决当地的能源问题。”还有的学生说:“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等。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的方式,就深化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有效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互相讨论教学案例,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案例内容,同样也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通过相互讨论、探讨的方式,看到其他同学思维上的优点,从而不断拓展自身的思维,获得全新的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而提高对案例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互相讨论教学案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互相协作的能力,进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互相讨论案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举出鞍钢和宝钢的案例,引导学生说出它们区位选择的差异性。鞍钢即辽宁鞍山钢铁厂,它曾经是我国规模最大、部门最为齐全的钢铁生产企业。在地理位置上,鞍山钢铁厂十分接近燃料和原料产地。其中燃料来自不远的黑龙江和山西等地,而作为原料的铁矿石则直接来源于鞍山本地。其市场则主要面向辽中南的重工业基地,是典型的原料导向型的工业。宝钢即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由国家出资建设的特大型项目。宝钢厂既不靠近煤矿也不靠近铁矿产地,而是靠近市场。宝钢厂北临长江,东临吴淞口,并且邻近我国最大的海港。随着巨型矿石轮船的出现,宝钢既能将产品远销海外,同样也能从水路获得国外廉价的原材料。因此,宝钢厂属于典型的市场导向型的企业。之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分组讨论上述两家钢铁厂的区位选择的差异,并讨论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发展变化趋势。之后请小组代表上台讲述小组讨论的结果。以下,便是一位小组代表就钢铁工业区位选择变化趋势得出的问题答案:19世纪开始,钢铁工业以煤炭资源为主导区位因素,钢铁企业大都靠近煤田;20世纪开始,钢铁工业以铁矿资源为主导区位因素,钢铁企业大都靠近铁矿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钢铁工业则向沿海钢铁销售区布局。就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案例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