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藏”为引,于细微处见精神
2019-01-16陈玲
陈玲
【教学目标】
1. 认读德、扁等生字,书写扁、师等字。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了解斗笠、不料等词语的意思。
2. 通读课文,领会领袖以身作则、同甘共苦之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佩。
3. 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4. 初步培养学生懂得抓关键词进行复述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悟革命精神,体会伟人的高尚情怀。
【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感悟革命精神,体会伟人胸怀。
2. 学习抓关键词进行复述故事的能力。
【教學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摇?摇?摇复习导入
1. 导入。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生字,你们还记得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
2. 认读词语。课件依次出示词语,全班齐读:朱德、扁担、同志、队伍、毛泽东、敌人、抽出、红军、会师、带领、战士、山高路陡、难走、打仗、心疼、不料、敬爱。
3. 词语分类巩固。
(1)课件出示:朱德、毛泽东、同志、战士、敌人、红军;陡、难、疼、敬。
(2)师:第一组的词语都是表示什么?(人物)那第二组呢?(感觉)
4. 看图猜词语。
(1)课件出示:斗笠图、扁担图片。
(2)让学生猜。
5.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1)课件出示:电子课本全文。
(2)师:第一自然段重点讲了什么?(会师)第二自然段呢?(储粮)第三自然段呢?(挑粮)
设计意图:分类识记、图片猜词等分散识字的方法,使字不离词,音、形、义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快速、牢固地记好词语,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利用“会师”“储粮”“挑粮”等词语,提高学生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提炼段意的能力。
板块二?摇?摇?摇以“藏”为引,体会“藏”中的爱戴
1. 过渡:在挑粮的过程中,故事又是怎样发展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段。
2.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想一想,在挑粮的过程中围绕着“扁担”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3. 体会“藏”中的爱戴。
(1)课件出示: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板书:藏扁担)
(2)学生说原因。(辛苦)
(3)师:那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朱德爷爷很辛苦?(指名回答,课件出示:1~3句)
①学习第三自然段的1~3句。(指名读)
②课件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师:这句话写朱德的什么?(穿戴)写穿戴怎么就体现他的辛苦呢?(学生交流)
③师:让我们带着这份辛苦的语气再来读读这三句。指导朗读(可以齐读或指名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既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又给予了学生一个拓展思维的平台,既掌握了语言点,又进行了拓展的训练。通过分析,进而让学生理解战士们藏扁担的良苦用心。使学生明白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
板块三?摇?摇?摇聚焦动宾短语
1. 师:可作为军长,他没有与众不同,穿戴和战士们一样。
课件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①师:老师把描写朱德同志怎样去挑粮的词语进行了排排队,你们会帮助它们找到各自的朋友吗?请大家完成75页的选一选,连一连。
②学生交流,师适时评价。
2. 师:请大家看第一行,这些词语都是表示什么样的词呢?(课件出示:动作)那第二行呢?(课件出示:名称)
3. 师:像这些动作的词,除了搭配文中的这些名称以外,还可以跟哪些词交朋友呢?(引导学生说)
课件出示:穿着(?摇?摇?摇?摇?摇?摇) 戴着(?摇?摇?摇?摇?摇?摇) 挑着(?摇?摇?摇?摇?摇?摇)
①师:现在请大家也试着用这种“做着什么”来说说这些画面。(课件出示:背着书包、提着篮子、打篮球、洗衣服的图)
②小结:这类就是动作+名称的词。
4. 师:同学们,像这样的词语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如:我们前面学过的内容(请学生看板书:会师?摇、储粮、挑粮)都是这类的词语。那么,接下来,你们是否也能根据这样的结构,试着说一说呢?
课件出示:(?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 ?摇)
动作?摇?摇 ?摇名称
5. 小结:我们学会这类词语,不仅能把句子表达得更清楚,还可以用来概括课文的内容。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让学生先观察朱德同志挑粮的情景,然后采用“扶”—“半放”—“放”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聚焦动宾短语。其目的就是授之以渔,提供学习的拐杖,让学生慢慢学会运用自己的方法去把握文章的内容,感受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板块四?摇?摇?摇体会“不料”中的伟人胸怀
1. 师:同学们,战士们以为朱德同志没有了扁担,就不会再和他们争着去挑粮了,可事实上是这样吗?(不是)那又是怎样的呢?
(1)课件出示: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板书:找扁担)
(2)师:战士们想的与朱德同志不一样,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将上下两部分的内容衔接起来的呢?(课件出示:“不料”)
2. 理解“不料”。
(1)师:那这里的“不料”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曾经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课件出示:①借助图片;②联系生活;③联系上下文;④查字典。
(2)师:你们猜猜“不料”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
3. 小结:是呀,朱德同志这样做是大家没有想到的。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藏扁担的行为挡不住朱德同志和大家一起挑粮、共渡难关的决心。
4. 根据关键词说说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抓住一个“不料”,层层深入文本,在言语练习中感悟“大家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板块五?摇?摇?摇升华主题,体会“敬”
1. 师: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军长就越发受人爱戴了。
课件出示: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①理解“越发”。
②指导朗读。学生交流。
2. 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后受人尊敬、爱戴的精神。(板书:敬爱)
设计意图:与文本对话,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让学生感受战士们被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对朱德同志越发的爱戴,把对他的心疼、对他的热爱化为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以及打倒敌人的力量。
板塊六?摇?摇?摇回读全文,忆过程,悟学法
1.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2. 教师帮助学生提炼每段的关键词,练习讲述。第一自然段:会师;第二自然段:储粮;第三自然段:挑粮;第四自然段:敬爱。
设计意图:回忆学习的过程,总结学习提炼关键词、复述课文内容的方法,使其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块七?摇?摇?摇归类比较,指导书写
1. 学写:士、志。
(1)写“士”时注意这个字应写在田字格中间。
(2)“志”由“士”和“心”组成的。“士”变成这个字其中的一个部件,只能占田字格的一半。“士”写在上半格,“心”写在下半格。
2. 学写:“师”“扁”。师:请大家观察这两个字,看看这两个字有哪个相同的笔画(丿)。写“师”时,应注意要写成“ ”(竖撇),给左边的“〡”腾出位置。写“扁”时,应注意要写“ ”(长撇),给“冂”腾出位置。(示范写“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体会发现的快乐,同时渗透抓关键笔画将汉字写端正的方法。力求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规范的意识。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清县池园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林彦?摇?摇?摇刘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