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结尾表达效果题解题思路浅探

2019-01-16万林高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49期
关键词:日晷参考答案人物形象

万林高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说明“典型题示例”中,现代文阅读部分保留了2017年江苏高考题《一个圣诞节的回忆》。其中最后一题是:“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2018—2019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第一次调研卷《老妇与猫》最后一题也是“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日晷》最后一题以及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婉言相告》最后一题均为“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与此相似的题型在近期其他各市调研卷中屡次出现。而学生在回答这类题目时,解题思路却不甚明晰。

其实,探究小说表达效果就是探究小说如何结尾(艺术手法),有什么效果。

我们先来看2017年江苏高考题《一个圣诞节的回忆》最后一题:“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参考答案】①首尾呼应,从开头的大声说可以做蛋糕,到结尾也有一样的话,照应了文章的开头,结构严谨。②突出表达了“我的朋友”积极乐观的心态与生活态度。她“再也爬不起来”了,暗示人物的结局。③对冬日清晨清冷的环境描写,让朋友的辞世帶上感伤的色彩。④叙述语言克制,蕴含着“我”对朋友的愧疚、思念与眷恋之情。⑤清冷的氛围与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增添小说的感染力。

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参考答案分别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环境、语言风格、情感主旨和读者阅读效果等角度进行了探究。

又如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日晷》最后一题:“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蔡德惠手制的日晷上的竹筷的影子每天仍旧在慢慢地移动着。

【参考答案】①照应题目,呼应前文日晷的情节。②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伤,为蔡德惠英年早逝惋惜。③斯人已逝,但精神尚存。④叙述语言平实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这个参考答案分别从情节结构、情感主旨、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了探究。

综合以上例子的参考答案我们可以发现,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题主要是从艺术技巧、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情感主旨和读者阅读效果这些角度思考。其中,艺术技巧包括写人手法、情节结构技巧、环境描写技巧和语言艺术等方面。

当然,在具体答题时,我们要结合文本内容点明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有何效果。常见的效果有: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丰富人物形象。在情节结构方面,或产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或呼应上文情节、解释悬念,使情节更连贯。在环境方面,突出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特点,烘托渲染氛围;在情感主旨方面,点明或深化主题,或赞颂或讽刺或揭露,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在阅读效果方面,或留下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或震撼人心,给人以悲伤(愉悦)之感等。

总之,从以上角度思考,并结合文本内容点出所运用的艺术技巧,分析其效果,定能应对自如。

猜你喜欢

日晷参考答案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时间的雕塑
穿越时空的记忆
简易日晷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论明末清初日晷设计的特点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