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传动系统中的节能技术探究
2019-01-16杜爱春
杜爱春
摘 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配置是当今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建筑工程以及机械设备制造过程中,运用液压传动系统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以及过多的能源耗费,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运用节能技术,提高液压传动系统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从传统液压传动系统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节能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分析节能技术在液压传动系统上的应用。
关键词:液压传动系统;节能;探究
引言
遵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为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减轻环境的污染,我国各行各业都将节能环保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更加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工业设计的不断优化,使机械制造厂等工业生产在生产成本合理的基础上,實现了节能减排。液压传动系统基于工作压力高运行功率大等特点,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但权衡利弊虽然动能效率高但其依据液化提供能效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能源耗费,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还降低了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技术在传统液压系统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能源的损耗,从而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一、液压传动系统原理与不利影响
控制调节元件、执行元件以及动力元件再加上一些辅助的配置和工作介质液等液压油是液压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控制元件为其组成部分之一,作用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液压阀控制调节各种液体的流动。执行元件包括液压缸或液压马达。动力元件便是为液压传动系统提供压力油的液压泵。其实,液压传动系统便是依赖液体介质在流动中产生的压力传递需要的动能,所以实际上,液压传动系统通过各种元件、介质组成能量转换装置。其能量转换过程便是由动力元件将机械能转变为压力能后,由执行元件进行转化,将压力能转变为机械能,在运行中执行元件和调控元件同时工作,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协调控制系统。液压传动系统由工作原理便可看出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例如,运行过程中功率损失过大消耗能量过高。由于液压传动系统的运行机制是将能量相互转化,而在转化过程中一定会有能量损失。装置运行产生机械能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定的热能消耗,介质液在流动过程中也会由于受到阻力存在明显的能量损失,这些损失显然会影响运行效率,造成资源大量浪费。还有,系统会处于高速高功率高压快速运行,系统马达、电动机等设备会产生很多周期性噪音,而且液压油在油箱和或管道中流动时会出现一定流动噪音。在这样的噪音污染下,工人们的听力以及精神状态产生严重的影响,影响健康,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最后,系统中需要用到的各种介质油等材料在运行后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对环境与生物存在着非常大的潜在危害。
二、液压传动系统中节能技术的应用技术与意义探讨
通常情况下,液压传动系统在工作过程中需要电能、液压能和机械能转换能量,这一过程也会损耗大量能量。所以,通过降低系统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可以提升液压传动系统工作效率,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基于此,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效率表现在原动机效率和能量转换效率两个方面,而影响液压系统效率的因素有回路压力、执行元件以及液压泵等,所以从整体上看,提升液压传动系统运行效率的主要方法是降低液压泵和原动机的能量损耗,降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回路压力[1]。
那么如何实现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节能目标呢?首先,动力源的选择要合理。由前文可知,导致液压传动系统损耗高的主要因素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从而导致流量、压力的损失。但是,能量损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设备、动力源以及工作环境而改变。所以,想要从根本上实现节能目标,应该选择与液压传动系统匹配度高的动力源。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动力源是定量恒压泵,但是它的匹配度较低;还有一个应用不大广泛的是流量动力源,但是价格昂贵,调试过程复杂,匹配度最高的目前是功率动力源,它的优点是能耗低,但是需要配合质量更好的流量泵,推广难度比较大[3]。
想要实现节能目标,还可以提高能量转换率。基于此,需要合理选择操控元件及管理系统。而与能量转换效率密切相关的因素有很多,能从根本上实现能量转换的方法是提升液压泵的工作效率。例如,企业可以采用质量较好的液压泵元件,自主调节流量改变压力,从而提升系统运行效率。除此以外,企业还可以自主研发节能回路,并结合控制原件和系统回路提高回路运行效率,实现节能目的[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液压传动系统中应用节能技术,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液压传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可以实现节能目的,企业需要选择适配度的能量源,提升液压泵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雷长勇.液压传动系统中节能技术的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8(29):194-195.
[2] 张建新.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发展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7(10):64-65.
[3] 徐元.浅谈液压传动系统中的节能技术[J].化工设计通讯,2016,42(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