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造自然

2019-01-16刘佰玥

读者欣赏 2019年1期
关键词:画坛莲花水墨

《莲话十章》

刘佰玥 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5月

定价:98元

中国绘画艺术自滥觞到成熟,有着与西方美术不同的成长历程和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为中国画的重要特征,而花鸟画是其中最富有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现门类。画家笔下的飞禽走兽和花木鸟虫,既有对自然生命的讴歌与关爱,又有画家思想性情的表达与流露,同时,笔墨间所蕴含的机杼和意趣又多来自于儒释道三教思想的浸染。

花木的形色和寓意,为画家描绘题材的重点择项。儒家的君子之风,佛家的尘外禅机以及道家的自然逸趣对花鸟一科影响至深。古之文人雅士崇德尚仁,卧游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之境,以鸟兽作朋,视花木为友,为山川赋名,为百卉立品,尤其中国文人画家胸次旷达,思虑深邃,笔下追求灵性优雅,富有君子品格的梅兰竹菊则成为文人绘画之经典。“四君子”之外,众芳之中,可称君子者,必有莲也!莲花,风姿绰约,仙香幽布,令三夏一秋为之深醉,其于万花百卉之中卓然不群,最是入画。

蓮叶硕大而多变化,叶脉清晰而有韵律之美,色泽翠绿而绝无俗处。其常见之花色,或洁白如玉,或粉似丹腮,或灿若赤霞,或斑斓如锦,皆依碧管凌波亭立,随风摇曳处,恍若仙子出浴。莲上下通体无处不美,而其最迷人处,应在花间,自含苞出水,至菡萏欲放,再到映日盛开,似是一场美轮美奂的生命之舞。绽放的声音,唯静心幽怀的近禅之人可以感知,而花瓣的曲线之美,莲蓬的玲珑之致,实在是妙不可言。古今多少文人画家,倾情池前,忘却凡间,其笔下的诗词文赋与水墨丹青,创造了与自然共存的人文莲界。

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南北朝梁元帝,初封湘东王时,画有《芙蓉蘸鼎图》,并有题印,传于后。”此或许为我国画莲之先声。

中国花鸟画于唐代已独立成科,历经五代十国,虽战乱频繁,时局动荡不安,但花鸟画的发展并未止步,反进入成熟之格局。这一时期,多位帝王雅好文风艺事,犹以西蜀、南唐为最,虽有“黄徐异体”,但皆以追求工致写实、形象逼真为尚,对景写生,应物描绘,笔下之物无不生动传神。西蜀、南唐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夏季莲花十分常见,给写生创作带来便利。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以花鸟见长者有刁光胤、黄荃、徐熙、滕昌佑、黄居寀、徐崇嗣、夏侯延祐、高怀宝、丘庆余、刘梦松、顾德谦等,多为时代圣手、画坛宗师,其画莲之作,无不精美绝伦,惜大多已随岁月湮没。

出水芙蓉图页纨扇 绢本设色 23.8×25cm 宋 吴炳 故宫博物院藏

两宋王朝,以文治国。时人喜好文艺,追逐风雅,这一社会时尚,致花卉种植之风异常兴盛,宫廷内外之园林,遍植奇花异木,令人赏心悦目。这种爱花、赏花、种花的风气不仅促进了花鸟画的繁荣,同时,花卉品种的丰富也为画家创作提供了多样的素材,宋代的花鸟画之所以得以长足发展,与此难以分开。工谨设色的院体花鸟在两宋达到极盛,而此时莲花以品质高洁、香色清雅、寓意吉祥,成为皇室和画院众多画家喜爱描绘之对象。影响较大者,黄荃父子之外,还有赵昌、李安忠、吴炳、林椿、白玉蟾等。而画莲最多者,应是引领一代新风,扭转“黄家富贵”一统画院局面的崔白。崔白,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画院画家,工花竹翎毛、芰荷凫雁,尤长于写生,属丰产画家。《宣和画谱》记载,内府所藏其作品241幅,多以秋荷凫雁为主,惜传世甚少,但其画风对后世之影响已非常人可比。弟子吴元瑜承其风格并蜚声画坛。受二人画风影响的徽宗赵佶,乃中国历代帝王中最富文艺之才者,书画造诣之高,比及大师巨匠毫不逊色。赵佶极重写生,倡导严谨不苟的审物精神,一生创作丰富,有多幅画莲之作,十分精妙,《池塘晚秋图》长卷为其一,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馆藏的《杜甫诗意图》,乃是南宋名将赵葵以杜甫名句“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为主题创作而成。赵葵以儒臣治军,一生战功赫赫,并工诗善画,以莲竹墨梅著称,实文武之全才。古时文艺之林,常有武将卓立,乃中华民族之特色也!

晚荷郭索图页纨扇 绢本设色 23.9×24.7cm 宋 黄居寀 故宫博物院藏

另有周纯、惠崇、法常、若芬为代表的禅宗画家,以善写水墨花卉名世,写莲之作多富有禅意。北宋长沙僧人惠崇,以别具格调的小景山水蜚声文人画界,传世有《秋荷鸳鸯图》。吴太素《松斋梅谱》载:僧法常,蜀人,号牧谿,松竹梅兰,不具形似;荷鹭芦雁,具有高致;山水、人物、禽兽,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饰,把中唐以来的禅宗逸格水墨推向新的境界。

如果说苏轼是中国文人画的倡导者,尹白则是水墨写意荷花的先驱。尹白,宋汴梁人,专工墨花。因相关史料记载甚少,对其无法详细了解。但文坛巨人、大书画家苏轼在其《墨花并序》中所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莲风尽倾倒,杏雨半坡残。独有狂居士,求为墨牡丹。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

古代画作,隋唐以前,多未流传于后,五代十国,亦屈指可数,两宋以降,传世丹青墨宝渐多:刁光胤《芙蓉鸂鶒图》、马兴祖《疏荷沙鸟图》、冯大有《太液荷风图》、黄居寀《晚荷郭索图》、宋人无款之《荷蟹图》《子孙和合图》等画莲妙迹乃中国传世重器,而传为宋人吴炳所作的《出水芙蓉图》则尤其著名。此画为绢本无款,只残印一角,唯裱边有签:“吴炳出水芙蓉”,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画尺寸较小,但构图饱满大气,笔法精妙工致,造型生动传神,设色柔美隽雅,堪称南宋院体绘画之代表、中国画莲之经典也!

元朝国祚虽寿无百秋,但文艺成就却具划时代之意义,不仅戏曲艺术开一代新风,绘画艺术亦凸显时代特色,文人画风的崛起,从此扭转前朝院体画风一统天下之局面。元代画坛,山水之外,墨花竹禽一科尤为突出,画莲虽无写意墨竹之荣兴,但多位巨擘圣手及文人画家精于此事。因政权更迭,战争天灾之破坏,书画墨迹存世较少,大量写莲作品难以目睹,而由于题画诗的幸存,方使今人能从另一扇窗领略元代文人的爱莲之情。钱选、吴镇、王渊、张中、王冕、何大昌等皆擅画莲,赵氏一族与元四家中亦有涉猎者。而王冕虽以画梅著称,其早期却是以写莲步入画坛。王冕家贫,自小放牛为生,每至夏秋,家乡满塘莲花对其充满诱惑,牧牛闲暇,对莲写生成为其每日之乐事。王冕天赋极高,笔下之莲生动形象,从而名扬乡里。

元朝以莲为题材的传世名画中,钱选《草虫图》、张中《枯荷鸂鶒图》、何大昌《芦雁图》、佚名《莲鹭图》成为时代之代表,其他所知多来自于画论典籍。元代画坛,文人水墨写意之风占据主导地位,所写之莲已摆脱院体束缚,注重笔墨意趣和神韵,追求幽逸之境。这一风尚至明代得以延续和发展,并影响宫廷院体及整个画坛。代表人物是:徐渭、陈淳、沈周、林良、吕纪、边景昭、周之冕、邹一桂、项圣谟等,无论文人写意,还是院体工笔,腕下之莲,可见神逸之格,生趣百变,与道同机,而极妍尽态。另有樊圻、徐玟、陈粲、盛瑛、张子政、魏学濂等,皆是有画莲之作传世者,此等虽无大匠之造化,亦能以广参妙法,含毫构思,迥出时流。

明末清初,属乱世之秋,在更朝换代之际,无数人因此而改变命运,画坛有盖世之才的四僧和陈洪绶最具代表。而徐渭虽早于他们,未经此难,然其一生命运多舛,坎坷曲折,唯其文艺成就,极为耀眼。涉猎之广,造诣之高,史上罕见,特别于书画艺术尤为卓越。常慷慨悲歌的徐渭乃中国水墨大写意花鸟画风的创造者,其用笔大刀阔斧,纵横恣肆,风樯阵马,势不可挡。其所画之莲水墨淋漓,收放自如,别有韵味,传世有《墨花九段》《荷蟹图》等,其画风对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诸人及后世画坛影响较大。

墨花九段图卷 纸本墨笔 46.6×625cm 明 徐渭 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八大山人朱耷,更是把墨荷画到清奇至极的巅峰之境,令后人高山仰止,难以企及。笔下之莲幽寂无尘,风骨绝俗,此正是其人格之写照。八大山人一生命运坎坷,青年即遁入空门,以画为业,水墨荷花作品传世较多,并对清及后世画坛影响极大,与同为清四僧之一的石涛可称画坛双峰。二人艺术造诣皆入化境,但八大之莲多了几分清疏冷逸之气,而石涛之莲多了几分眷顾香色之情,“堤外莲花千万朵,不知谁是旧人香”“相到熏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其诗情画意,早已道出画家幽幽心机。

明末清初画坛的另一位传奇人物陈洪绶,与经历国祚之变的八大、石涛命运犹似。似乎是命中注定,其要与莲花、香草、高士、美人缠绵一生。陈洪绶,号老莲,出身官宦世家,生前已家道中落,有道人赠其父一枚莲子说:“食此,得宁馨儿当如此莲。”他出生后,小名即为莲子,晚号老莲。陈洪绶天赋异禀,画才妙绝,十岁濡笔作画,令老画家孙杕、蓝瑛见而奇之。十四岁作画即可换钱,青年时即与名流周亮工、张岱、李流芳、陈继儒诸人相交,甚受器重。成年后已画名远扬,世人得其片纸只字,珍若圭璧。时人毛奇龄《陈老莲别传》载:陈洪绶画名,甚至传至更远之地,“朝鲜、兀良哈(蒙古东部)、日本、撒乌儿罕(乌茲别克之城市)、乌思藏(西藏中部)。购其画,重其值,海内传模为生者数千家。”

老莲嗜酒好色,风流一生,为画坛之传奇者也!其诗文书画俱佳,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画风古雅出奇,运笔方圆兼顾,设色幽淡高古,从容圆润,凌厉简净,有矜贵之象。后人评为“明三百年无此笔墨”,实乃一代宗师,画莲圣手也!

清代花鸟画坛能与前三位大师比肩的,当有常州画派开派宗师恽南田。南田独创没骨画法,画莲追求细致精妙、清雅秀逸之风,认为“惟能极似,才能传神”,被称为写生正派。其善于用粉,设色明净幽淡,极尽莲花清纯高洁之风致,于花叶莲蓬间处处用心,必得其生香活色而后已。南田画莲设色的虚静空灵,与老莲用线的凝练高古,可谓是异曲同工,各尽其妙。

由于清朝与近现代画坛的职业化倾向,画家作品日趋贴近市场,题材广泛、雅俗共赏的花鸟画优势凸显。莲花具有天然的祥瑞之气,皇宫、庙堂、楼榭、雅舍,所挂之处无不生辉,故成为花鸟画家必然涉猎的重要一科,一大批画家的参与,使画莲技法愈加丰富和成熟。

前面几位大师之外,不但有蒋廷锡、邹一桂、沈铨、郎世宁、袁江、袁耀、梁德润、张问陶等宫廷和仕官画家,还有金农、郑燮、罗聘、黄慎、华岩、李鳝、边寿民、陈撰等扬州画派的文人画家,以及赵之谦、任伯年、胡公寿、张熊、虚谷、朱称、王礼等为代表的海派诸家,另有马元驭、方薰、居巢、居廉、唐炗、唐宗昭、谢荪、吴振武、赵叔孺等民间画坛高手。而恽冰、陈书、吴应贞、阮玉芬、郭娴等多位名媛闺阁画家,皆擅画莲。她们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呈现出或柔美细腻,或端庄静雅,或大气高古的不同风致。由于年代较近,大量以莲花为主题的精品佳构,流传于世,对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之作用,从而使近现代画坛画莲高手层出不穷。亦工、亦写,或工写兼备,不同风格之莲,各自绽放异彩,此种潮流一直延续至今,实莲花迷人魅力之所在也!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现代与当代画坛,画莲队伍空前庞大,其中,既有声名卓著的国画大师和风格鲜明的杰出画家,亦有各地画技高超的优秀代表,群星灿烂、百花齐放。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吴湖帆、李苦禅、王雪涛、谢稚柳、陈师曾、陈半丁、林风眠、刘海粟、石鲁、陈之佛、于非闇、高剑父、高奇峰、杨善深、赵少昂、汪亚尘、张其冀、陆抑非、江寒汀、唐云、张大壮、丁衍庸、来楚生、周思聪、郭味蕖、谢海燕、黄独峰、梁崎、吴青霞、吴茀之、启功、崔子范、李老十、汤文選、冯今松等等。那么多画家借水墨丹青表达对莲花之爱之情,同时莲花又给他们带来无限的创作激情和灵感。

近现代美术界的传奇人物,驰名海内外的张大千,以“大千荷”独领风骚于中国画坛。大千爱莲、种莲、画莲,被称为“莲痴”,居处自修莲池,朝夕相处,观察写生,曾道:“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其笔下之莲,不袭前人,无人无我,无古无今,既有重彩勾染的绚丽富贵,又有水墨写意的风雅清韵,亦有泼墨泼彩的奇妙意趣。独具魅力的大千之莲成为世界艺术史上一道尤为亮丽耀眼的莲界风景。

龚野遗墨迹·十二月令山水图册之一纸本水墨 30.2×62.9cm 清 龚贤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猜你喜欢

画坛莲花水墨
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
水墨
水墨人物
莲花岛再见
当代水墨邀请展
让莲花自由开放
水墨谐趣
寺凡几多僧/CG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