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有不好的诗才只有一种含义

2019-01-16悦婷

读者欣赏 2019年1期
关键词:古希腊戏剧舞台

悦婷

经典古希腊戏剧《厄勒克特拉》在年末上演后,收到过不少观众的疑问。对于这样一部如“诗”一般高度写意,具有流动性,又蕴含哲思的古希腊戏剧,当面对同一个舞台,台下观众却各有各的解读。就好像演出进行到后半场时,剧院的后台突然敞开,门框外透出的夜景与行人融为了舞台的后景。你可以说这是扩展了剧场空间,或是交织了历史与当下,又或是烘托出了复仇之夜的浓重……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瞬间的惊愕中蹦出自己的想法,但与此同时感受到舞台上独具奇思的美感。

《厄勒克特拉》讲述的是“为父弑母”的经典希腊神话故事。女主角名叫厄勒克特拉,她的父亲在得罪了狩猎女神后为保顺利出征,被迫献祭了自己的大女儿。她的母亲为报复丧女之痛,与情夫合谋杀了她的父亲。因此,成年后的厄勒克特拉决定为父报仇,联合弟弟一起杀死母亲与继父……

《厄勒克特拉》改编自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索福克勒斯的剧本,距今已有2500年之久。其中,正义与伦理的冲突、母女关系、性别差异等种种问题,都具有悲剧和哲学性的思考。在导演米哈伊·马尔玛利诺斯看来,所有的经典作品都在捕捉人类永恒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毕竟千百年来,人类自始至终都被相同的恐惧、痛苦、价值观和快乐所支配着。就像当我们看到舞台上那位沉浸在母亲杀父的回忆中偏执到奋不顾身的女主角,不听世人劝阻一心想要复仇时,我们都会不由地感到震撼,由此联想到自己骨子里那些无法释怀的记忆与痛苦。

这是一个有关“记忆”的故事,厄勒克特拉无法磨灭的“记忆”正是整个故事的起源。导演曾坦白,他不能认同厄勒克特拉所有固执的选择,但他却尊重她秉持的准则,因为这种永恒的记忆提醒着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应该被遗忘。在众人都已遗忘皇后的罪行的时候,厄勒克特拉独醒反抗,她要惩罚继父和母亲,从这个层面来讲,她的复仇已超越私人情感,而对整个城邦和社会都具有警示作用。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都曾将《厄勒克特拉》的神话写进剧作中,但在索福克勒斯创作的这个剧本里,厄勒克特拉的性情最为刚烈。导演运用了大量的身体语言去表达厄勒克特拉丰富的内心世界:无助时如芦苇般倏地倒下;爬上无形阻挡她的玻璃;兴奋时整个人扑向弟弟给予他拥抱;又或满场跑动、冲向场中央的立式话筒并发出呐喊……这些行为都在塑造她身上从未改变过的那一腔执念。

在这部戏中,“身体”显然是最关键的部分:不管何种姿态,身体都被赋予了丰富的表达。对于导演而言,悲剧就是有关身体表达的戏剧,因为身体的诠释是永恒不变的—无论坐在椅子上还是大理石上,2500年前的人们和現在的我们,哭泣时颤抖的身体表达都是一样的。导演使用那些“永恒”的元素:身体、植物、光、空气、雾、水……并用它们打造出一种神话般的氛围。在身体表达之外,导演还加入了一些突破性的创新:在舞台上,有摆成宣讲会状的数排金属竹节椅,有布满LED光线的玻璃房间,还有一块投放多机位影像的荧幕……这些布景都不免让人想到“先锋”或“现代化”的字眼。再比如,当厄勒克特拉得知弟弟俄瑞斯特斯的死讯时,她独自在后方一角淋着雨缓慢穿过一条黑白斑马线。这种方式的处理,让观众立刻浸入到厄勒克特拉漫长而无言的悲痛中。

虽然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厄勒克特拉》看起来极富个性,但这位希腊导演在细节处理上极力遵从古希腊戏剧表演的规范。比如现场重制了已失传的古希腊双管笛,使之与台词进行有韵律的结合;舞台区域进行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划分;在戏中保留了古希腊戏剧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歌队。在舞台上,你总可以看到一群人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围绕在厄勒克特拉身边:他们踮着脚,踏着小碎步上下攒动。这并不是什么特有的古老舞步,而是导演对于音乐和节奏的一种诠释。导演把歌队的步伐比作是“聋人的音乐”,仅通过动作,观众就能感受到他们统一的节奏。在这种协调的舞步下,歌队不再是具体的个人,而成了一个整体,他们代表的就是城邦里的人群。歌队增加了舞台的公众感与公共空间,使得古希腊悲剧与家庭生活区别开来,被置放在社会、历史这样更大的层面之上。演员们在说台词的时候也使用了这种间离感的表达,他们会将自己的动作念出来,以第三人称跳脱出自己的角色。而剧情进行到开启城门的时候,观众席的灯光全都亮起,这种处理方式打破了观众在黑暗中看戏的习惯,拉开了观众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提醒人们以理性的视角去思考这部悲剧。

不论你在《厄勒克特拉》中得到了怎样的思考,想寻求的答案是什么,不要忘记导演始终强调的:柏拉图说“知识即回忆(Knowledge is Remembrance)”,这同样适用于艺术。艺术从来不是线性理智的,而取决于你怎么理解。

猜你喜欢

古希腊戏剧舞台
传统戏剧——木偶戏
古希腊之旅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台上
从古希腊的宫殿走来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画与话
榨橄榄器
我们的舞台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