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学生量化考评体系构建
——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2019-01-16蔡瑞雷

关键词:卓越校企实训

蔡瑞雷

(莆田学院商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0 引言

为了适应国家、社会发展需要,教育部2010年提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主要针对工科学生开展,目标是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随着该计划在各院校的深入开展,其他学科也逐渐开始探讨本学科实施“卓越人才项目”的可能性,有着文科背景的市场营销、会计学等经管类专业,开展“卓越营销师”、“卓越会计师”等培养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校企合作是促进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加快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高校培养卓越人才的重要手段[1]。2014年教育部提出,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 200所学校中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卓越人才。

1 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及其价值

卓越人才项目的实施需要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培养离不开校企合作。本科阶段卓越人才项目实行校企合作的“3+1”模式,即大一到大三在学校学习、大四到企业实践。实行校企合作不仅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更是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使高等教育从封闭式教学走向开放,将学校理论课堂与社会工作实践相结合[2]。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工作实践中,这样既能学到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够获得工作实践技能。总的来讲,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能给学校、企业和学生都带来价值,具体如下。

1.1 给合作学校带来的价值

首先,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让学生实际走入企业进行为期1 a的工作实践,这与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和专业见习都不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整个卓越人才项目企业充分参与进来,这有助于学校了解社会企业需求、了解专业行业前沿,改进理论教学的内容、方法,也能为高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帮助;最后,降低了学校办学成本,应用型本科必须具备实训和实践条件,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不仅在硬件上为学校提供了场所、设备,也为学生提供了企业导师来解决高校实践教师不足的问题。

1.2 给合作企业带来的价值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价值获取利润,企业不是慈善家,参与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首先,通过卓越人才项目可以多个途径为企业筛选人才、培养人才,甚至有的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可以结合企业、学校的实际为参与企业定制人才,为合作企业做人才储备;其次,学生去企业参与卓越人才项目期间待遇一般低于普通员工较多,而且受到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规章、制度约束会更踏实学习工作,对企业来说多了一批性价比高的员工;最后,跟高校合作可以提高企业的品牌和知名度,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高校老师参与到其中可以帮助企业解决部分实际问题,合适的科研成果可以放在企业转化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3 参与学生获得的价值

对于参与卓越人才项目的学生来讲,可以获得以下价值:首先,提前1 a与社会接触,节省了时间成本,并且这种接触是在学校、老师的保护下,合作的企业也是经过学校筛选、资质相对较高,无论从安全还是学习的角度都是有益的;其次,锻炼了实践能力,通过工作实践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也能发现自己所欠缺的知识;再次,增强了就业竞争力,跟普通的应届毕业生相比,参与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的学生多了1 a的工作实践,在工作能力、经历上相对应届毕业生更有竞争优势,如果企业、学生互相满意,学生可以直接签约参与卓越计划项目的企业。

2 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考评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对学校、企业、学生都带来益处,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课程体系不适合企业需求、设施资源浪费严重、企业中后期积极性不够、企业培训体系和学校培养机制冲突、学生职业素养能力不足、学生考评体系不合理甚至缺乏等问题[3]。通过检索发现,以往的研究对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的学生量化考评体系研究相对较少,笔者结合所在院校及自身指导卓越人才项目的实际进行探讨。

2.1 卓越人才项目及其考评现状

莆田学院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卓越人才项目开始于2012年,09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参与,合作企业仅复茂一家,参与学生不超过10人。经过几年的摸索现已经覆盖整个商学院,参与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大企业甚至上市公司,包含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益海嘉里集团、福建烟草海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海源集团、上海美迪亚集团、江苏龙冉集团、江苏中铁奥莱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参与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的学生也越来越多,2017年参与学生达到80人。学生在大三学习结束的暑假开始进入合作企业,各系学生参与卓越人才项目工作总时间不少于10个月,学院指派专门的老师进行对接,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培养目标学校定,培养具体过程则主要由企业负责,考评方式还是以当时学校教学模式为主,企业配合来完成。

2.2 卓越人才项目考评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是我院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模式,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院在理论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随着合作的深入很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2.2.1 考评材料、制度不规范

现有的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考评材料主要有与其他应届毕业生相同的实习手册、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表、现场照片、实习答辩PPT等,这些材料用于9周的毕业实习考评适合,但用于为期10个月以上的卓越人才项目就显得单薄了;毕业论文虽然结合自己所在的卓越人才项目实际来撰写,但是往往数据不够充分,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不够具体,答辩的时候仅仅学校指导老师在场,没有企业指导老师参与,导致考评不够全面。

2.2.2 学校指导监督不到位导致评价不客观

参与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的老师除了要带队指导卓越人才项目,还有常规的教学科研工作;参与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的企业不止一家,每个企业距离学校有一定距离,同一个企业的学生大都被安排在不同地方、部门,这就在时间、地点、岗位上给指导老师带来很大困难,导致指导老师无法掌握每一位参与卓越人才项目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多时候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等远程监督和指导学生,这样学校指导老师对学生卓越人才项目的情况了解非常少,单纯依靠掌握不多的信息及学生上交的材料给予评价,既不客观也不全面。

2.2.3 企业对卓越人才项目评价随意性大

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的合作企业有自己的管理规范和考评方式,虽然学校方面要求合作企业协助进行一些项目的考核,但企业往往不懂学校要求、不知道具体该用哪些指标等,导致操作很随意。如在实习手册中有要求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整个卓越人才项目期间的综合量化评价,但企业导师很多情况下只会给一个总分,有的时候甚至让学生自己填写;在实习鉴定表中有评语,企业导师要么三言两语,要么填的很随意不切实际。这种随意的企业考评不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位参与卓越人才项目的学生,更不利于学生之间的成绩比较。

2.2.4 学生态度不端正、考评材料应付

参与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的学生大都为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当然也存在少数为了逃避理论学习的学生,后者本身对成绩不重视,导致对卓越人才项目的材料应付了事。卓越人才项目实施后,学生培养基本上以企业为主,企业为了管理和追逐利润设置了各类考评指标,学生为了完成企业考评指标忙于工作,有的为了签约卓越人才项目合作企业更加努力工作,花在考评材料上的精力较少。也有部分学生为了追求高分不实事求是,材料抄袭、作假,甚至想办法与企业相关考评人员搞好关系来提高分数。

3 构建新的卓越人才项目学生量化考评体系

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量化考评不仅是对学生参与卓越人才项目的评价,也是对卓越人才项目实施各环节问题的反应,为卓越人才项目的改进提供了依据[4]。近年来学校全面转型应用型本科大学,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卓越人才项目考评方式、考评体系重新定义。台湾地区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起步相对较早,在卓越人才项目相关领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校与台湾多所高校也有合作,在总结合作办学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借鉴台湾地区应用型本科教育经验,提出构建卓越人才项目学生量化考评体系的新思路。

3.1 卓越人才项目学生量化考评体系6大指标

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的学生量化考评要结合学校、企业实际,更要结合专业实际。根据笔者近几年指导卓越人才项目的经验,借鉴台湾经验,结合莆田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及相关企业的实际,参考莆田学院学生处学生综合测评方案、教务处相关教务规定、市场营销专业培养计划,在相关文献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卓越人才项目学生量化考评体系进行构建。为了更客观全面地对参与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量化考评,学生量化考评从2个考评主体、6个方面进行,使用不同的权重计算综合积分,各考评项目及其权重综合了学校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和参与学生的意见,具体权重值见表1。项目及其权重可以随着卓越人才项目的开展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3.2 卓越人才项目学生量化考评体系指标详解

3.2.1 实训课程成绩

商学院各专业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在大四上学期完成8~11学分的相关专业课程,为了不影响既定培养方案,按教务处要求与企业协商用顶岗实训的方式代替这些专业课程。企业结合岗位实际、学校要求制定考评标准,安排企业导师指导学生顶岗实训,实训完成后根据标准对学生进行考评并记录。根据前几届市场营销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的情况,设置了订单管理实训、客户关系维护实训、渠道维护与拓展实训、营销团队管理实训、营销活动策划与实施实训、网络运营与推广实训等顶岗实训项目,可以学生自主选择,也可以让企业安排完成4~5个项目,达到学校培养要求,也符合企业实际。各实训课程的考核标准由企业指导老师制定,学校指导老师给出意见,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审核。实训课程成绩公式如表2。

表2 专业课、实训课对照表

最终实训课程成绩=∑各门实训课程成绩*该门实训课程学分/实训课程总学分

3.2.2 职业技能

提高职业技能是学生参与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的核心目的,这样可以提高职业竞争力、增强就业能力[5]。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其专业技能性不像工程类专业这么鲜明,因此在设定营销岗位胜任指标、工作质量指标时要充分考虑专业实际,根据其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有区别地分类,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考评的合理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主要包括市场调研能力、渠道拓展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商品推销能力、商务谈判能力以及基本的管理能力等几种,企业在卓越人才项目结束后可以由企业指导老师牵头、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对学生进行进行考评,考评方式和标准要结合企业、学校、学生实际。

3.2.3 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包含的内容很广,是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的概括[6]。本文所指的职业素养是除职业技能外的其他3个部分,考虑职业技能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及其重要性,所以将其单独提出来。当今职场,职业素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招收员工的重要标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纳入考评体系当中。对参与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的学生,不仅要考核职业技能,更要考核其职业素养。企业可以参照图1所示的职业素养模型结合企业和学校实际设计指标和权重,考评主体仍然是企业。

3.2.4 毕业实习

图1 职业素养层次

毕业实习相关的材料主要有实习手册、实习鉴定表、实习报告、实习单位接收函、安全责任书及其他过程材料。由于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的特殊性,要求参与卓越人才项目的学生实习报告必须更全面、严格地介绍总结自己的实习情况;所有学生必须参与实习答辩,答辩时必须有企业指导老师在场并评分;卓越项目实施期间每周必须提交周记,周记必须有相关企业指导老师的评语;实习过程材料须有卓越人才项目整个期间的现场照片、培训记录、工作记录等。学校指导老师根据卓越人才项目期间学生的态度、相关材料和答辩情况综合评分。具体标准见表3。

表3 毕业实习指标

3.2.5 毕业论文

普通应届生的毕业论文内容相对偏学术,在撰写论文之前有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等论文相关材料。对于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学生来讲,学校不要求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等材料,但论文须在一定程度上更偏重调研报告,要结合自身卓越人才项目的实际岗位、工作经历,有实际的数据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的解决方案要具体,最好能实际解决问题;卓越人才项目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要求有企业和学校导师共同在场,这样考评更加客观全面。毕业论文考评可以参考表4。

表4 毕业论文指标

3.2.6 考勤

学校卓越人才项目指导老师和学生所属班级的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抽查,抽查可以是实地,也可以是电话、微信、QQ等方式;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询问企业指导老师或相关管理人员,当然也可以询问学生小组长或其他同学。主要调查学生的考勤包括是否按时上下班、请假次数、加班等情况,这样全方位多方面的考勤可以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是卓越人才项目开展的基础保证[7]。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卓越人才项目开展期间区域分布广、岗位多、时间相对不固定,学校在量化考评的时候要注意灵活性,在制定考评标准的时候更要提前考虑。

4 结语

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为学校、企业、学生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卓越人才项目的学生量化考评体系是检验卓越人才项目开展成果的重要标准,也是卓越人才项目开展的重要依据。当前对卓越人才项目的学生量化考评体系研究相对较少,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卓越人才项目指导经验,结合学校、合作企业实际提出了2个主体6个方面的量化考评体系,具体的细节部分也会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参考,对卓越人才项目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帮助,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猜你喜欢

卓越校企实训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