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析

2019-01-16柴晶霞

关键词:延安市生态农业延安

柴晶霞

(延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自2011年6月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延安紧密围绕建设黄土高原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先行区这一总体定位,大力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但也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为此需要在切实厘清延安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找出一条既符合延安实际,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

一、延安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一)农业产业稳中向好

在宏观经济下行和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等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延安农业产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由表1可以看出,2008年至2017年延安市农业总产值逐年递增,蔬菜产量和苹果产量稳定增长。

表1 延安市2008—2017年主要农业指标

数据来源:2008—2017年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农副产品加工业异军突起

过去,延安农产品加工业特别落后,近年来逐渐重视起来,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2014年底,延安市12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含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17.7亿元,上缴利税0.56亿元。2017年延安市精心谋划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工作,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2017年上半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61.6亿元,固定资产总额49.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2.1亿元,净利润6.9亿元,上缴税金近10亿元。[1]由表2可以看出,近几年延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逐年递增,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多。

表2 延安市农产品加工业主要指标

数据资料:延安市农业局网。

(三)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显著提高

2015年延安全市累计认证“三农”农产品523个,累计签订招商引资、农产品销售项目15个,签约资金4.11亿元。2016年“洛川苹果”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估价达52.41亿元。2017年“延安苹果”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品牌评估价值57.9亿元;“洛川苹果”品牌评估价值提升至69.2亿元,较2016年增加3.3亿元。[1]2017年延安成功举办了第十届国际苹果博览会、延安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等,组织参加了第24届杨凌农高会、第十五届农交会以及上海、无锡农博会等展会,累计达成签约项目72个,成交金额60.4亿元。在延安机场、火车站、高速路口设立“延安苹果”品牌大型户外宣传广告牌,优质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四)农业科技进步得到重视

2009年延安共聘请8名专家深入各县开展技术培训并进行指导,开办培训班及现场指导30余场次,3000余人次群众参加了培训指导。2017年延安开展了“千名农业科技干部服务低收入村活动”,抽调农业技术干部以果树、蔬菜、粮食实用生产技术为重点,以培养职业农民为目标,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主要从业人员为对象,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等服务工作。2017年市县两级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体系建立并投入运行,累计开展农民科技培训1599场次、培训农民10.2万人次,培训实用人才7528人,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能。[1]

(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新格局

延安农业部门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和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精神,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延安已经基本形成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龙头企业负责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格局。[2]由表3可以看出,近年来,延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增长很快,逐渐摆脱了分散经营的传统发展困境。

表3 延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延安市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二、延安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当前,延安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处于初级阶段,与中省及兄弟地市相比,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农业生产规模小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延安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使农村土地闲置,加上工业化占地,导致耕种土地资源短缺,农业生产难以形成大规模经营。根据调研情况来看,延安目前大多采用小规模、家庭式、分散化的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不能很好的推广利用先进技术,也难以获得专业化分工与服务,导致经营成本偏高、竞争力不强、规模效益低、并且产业链短,严重阻碍了生态农业产业化的进程。由表4可以看出,2017年延安人均粮食产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陕西省平均水平但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4 2017年延安主要农业指标与全省、全国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网、陕西统计局网、延安统计局网。

(二)农业结构不合理

当前,延安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出现了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但仍然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存在差距。通过分析近年来延安市农、林、牧、渔各产业产值的比重,得到2008—2017年各产业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值(如图1)。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所占比重最大,保持在77%左右,总体保持小幅度增长状态。畜牧业所占比重次之,保持在16%左右,近两年呈下降趋势。林业所占比重在延安农业主要产业中居第三位,所占比例约4%左右,基本呈平稳状态。渔业所占比重最小,不足0.4%。

图1 2008—2017年延安市农业相关产业占农业生产总值比重

数据来源:2008—2017年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农业技术水平低

在延安农业技术体系中,传统的技术仍然占很大比重,依然采取传统的漫灌式,相对落后。延安地理位置偏僻,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难以及时引进,新型农业生产工具无法得到快速推广,导致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延安比较偏远的农村,目前大都还是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劳作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解放。加上土地比较分散,每户必须都要有人参与耕作,先进技术无法得到推广,新型农业机械不能进行应用,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农民收入。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度供给不足

当前延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水平总体偏低,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中,50岁以上老年人占多数,整体从业素质不高。一些高科技含量和比较复杂的劳动,能胜任的人很少,制约了延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虽然近年来,政府针对农民培训和教育的活动不断增多,开办了形式多样的各类技能培训班,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度还很不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尚未出现。在城镇化背景下,大量接受过教育的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在城市就业,留在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是文化素质比较低的老人和妇女。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激励高素质、高层次的年轻劳动力向农业经营领域回流。

(五)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是生态农业产业化非常重要的因素。根据延安市最新人口统计数据,截止2016年年底,延安农民里只有48%的人接受过初中以上教育,仅有0.32%的农业劳动力持有专业证书。在农村中,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占大多数,文盲数量仍然较多,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仍有60232人,[3]而且很少有农民继续学习和参加专业技能的培训。接受过专业高等教育的农民不愿意回到延安,而是选择去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使大量农民精英流失严重,导致农村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延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从而制约了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

(六)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直接融资困难

随着延安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速,所需资金逐渐增加。当前,从农业资金供给情况来看,财政用于农业方面的支出、民营资本对农业的支出、银行的涉农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户的自有资金,都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资金。从图2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延安财政用于农业支出所占比重不仅没有显著增多,甚至个别年份出现下降情况。延安财政用于农、林、水的比重不足14%。受金融政策限制和融资方式制约,可以进行直接融资的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由于准入条件、企业规模等限制因素,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想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或者上市的方式来进行融资格外困难。

图2 延安财政用于农林水支出及比重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延安年度财政决算报告。

三、延安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延安发展农业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调整农业产业机制,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延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生态农业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各个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相结合,不断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做到逐步改善民生。同时将保护生态农业环境和加强建设基础设施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延安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尽管目前已经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和调整,但是延安农业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需要对其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不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不但会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收入,而且还会影响农民生产结构转变的积极性,从而制约了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一个好的产业,一窝蜂上,导致供给大于需求,从而形成产业过剩的结果,最终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首先应实现区域农业产业布局的优化,然后通过新品种开发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与重组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三)加大农业研发力度和现代农民培育力度

延安对农业的投入非常有限,尽管这个投入比例逐年增加,但实际数量并不大,远远低于二产、三产的投入。延安生态农业产业化必须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首先,加大农业研发力度,着力解决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新品种开发及推广经费不足的问题,并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其次,加大现代农民培育力度,实现农民基本义务教育全覆盖的同时,注重对农民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选派大批农业科技人才到农村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技能教育和培训,逐步建立起农业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

(四)加大农业资金、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

延安生态农业产业化,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还需要信息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延安应抓住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尽力争取资金多投入,同时要精心选取有市场前景、回报率比较高的项目积极争取银行贷款。此外,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打造一流的外部软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成立政策性农业担保基金,由政府进行出资,积极化解延安中小农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于刚成立的农产品加工项目,除了可以享受所在地的招商引资政策外,地方财政还应适当地给予一定补助。信息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发布市场信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技术方面,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制度,同时营造良好的环境,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并且做到用好人才。利用延安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资源优势,通过生产、学习、科研协作等多种形式,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来开发农业项目。

(五)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内容与模式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内容与模式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产业有所区别。从实际发展状况看,延安发展态势好,且规模比较大、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是农民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现有基础上,要对其进行不断规范与监管,实现专业化经营。同时,规范引导发展早期的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向农业生产的薄弱环节发展;加强对起步较晚的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其向职业农民转变。建立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体系,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需求,并做好监督和管理。对于一些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涉农项目要进行重点倾斜支持,培育并发展壮大。

(六)大力培育绿色企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生态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是要大力培育绿色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当前延安绿色企业较少,农业龙头企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和农户、基地的利益联结不紧密,农业企业产品还基本都停留在粗加工上。延安应该借鉴国内外经验,培育绿色企业,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和绿色健康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因为它肩负着不断开拓市场、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政府要依据不同产业开发对技术的要求,加大投资,出台更好的鼓励及扶持政策,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不断推进延安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七)做好政府服务工作

延安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对于延安市政府而言,要高度加强对农业的关注,全面做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服务工作,切实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不断促进产业链发展。一是注重正确引导农民的农业质量安全意识,形成科学合理的观念导向;二是注重培养农民素质和提高专业化农业人员技术水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的整体质量;四是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监管,使延安农产品得到良性发展。此外,还要不断加强相关科技人员对农产品市场的研究与预测,把握好市场导向,对农民进行科学、有效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同时,不断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新型科技尽快进村入户,使农民了解更多的农业科技知识,进而开展科学有效的农业种植,不断推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延安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延安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重点是推进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以集群化打造产业链,以品牌化打造价值链,以组织化打造主体链,以信息化打造创新链,以共赢化打造利益链。由此不断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生产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猜你喜欢

延安市生态农业延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换届后,乡镇班子干事状态观察——以延安市96个乡镇班子为例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乡村教师及学校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取向——基于对延安市“国培计划”实施推进的实证研究
延安市文物古迹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
走进延安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