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1-16王丽梅王雅丽
王丽梅 王雅丽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社会压力的增加,近年来,焦虑症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焦虑症是一种以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患者常表现为无确定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为特征。焦虑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且较难恢复的心理疾病[1-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与精神知识缺乏,精神病患者受歧视,有轻生念头,危及患者生命[4-5],采取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对疾病防治与康复措施具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在对焦虑症患者住院给予治疗的同时,辅以积极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加强人文的关怀,给予心理疏导,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提高了焦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6月在我院心理科病房住院患者共60例,实验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38.5±12.8)岁;受教育程度:小学5例,初中、高中:6例,大专、本科:18例,硕士以上学历:1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36.5±14.3)岁;受教育程度:小学4例,初中、高中:7例,大专、本科:17例,硕士以上学历: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精神病学分类ICD-10焦虑症诊断标准,并且是首次住院。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入院时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测评。对照组给予精神科护理常规及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社会支持的指导。治疗4周后再次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测评。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调查工具采用李凌江和杨德森1998年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6]。问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四个维度共20个因子,总分、维度分、因子分均在0~100,以正向计分的结果参与分析,即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3 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给予以下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3.1 心理护理 针对焦虑症患者恐惧、孤独、无助、无望的心理,护理人员应主动接触患者,在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下进行交流,在和谐的氛围中交谈,以同理心感受患者因焦虑、恐惧、无助、无望带来的痛苦心境,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接纳患者的疾病表现,允许患者有适量的情绪宣泄,让患者觉的自己被关心、被重视,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通过解释说明,支持同情,指导其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相互理解来改变对方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行为等[7]。共同改变不良认知方式以降低患者生理、心理应激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
1.3.2 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宣教,采用一对一交流、电话交流、讲座、发放小册子等方法,进行相关疾病知识宣教,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焦虑症的病因、治疗、愈后以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增加家属与患者的互动,从而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感和无助感,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强调定期复查的必要性,保持健康开朗的心态,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使其能正确认知和应对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治疗联盟,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微信群、Q Q群等,构建医、护、患及社会的互动,分享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及家属解答问题,以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减少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3.3 家庭社会支持 每周1次,每次30~40分钟,与家属面谈或电话沟通,告知患者治疗情况,并进一步了解患者在家中的情况(如家庭地位、受关注程度),患者家庭经济状况等,以便有针对性地建议家属给予相关的支持。争取家属的配合及社会支持,邀请家属参加相关知识专题讲座,让家属了解家人关怀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性,给予患者以理解、关心、心理支持,维护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孤独寂寞感。
1.3.4 康复管理 社会功能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耐心、信心必不可少。出院的患者,或许精神症状已经消失,但往往由于药物引起的不适、周围人的歧视等原因而对康复缺乏信心。此时,家庭人员的信心和耐心将会是患者最强有力的支持,可以影响到患者。因此家庭的干预置观重要,指导家属给患者安排健康的作息时间,带着患者一起做家务、参加社交活动等方法,让患者一步一个脚印的恢复生活、工作、社交能力,慢慢走向康复,促进患者逐步恢复社会活动能力取得良好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后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物质生活状态维度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由于焦虑症属于心理疾病,若无法及时有效的治疗,疾病容易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给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给患者家属造成经济负担及生活压力[8-9]。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同时,启动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提高患者的认识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传播保健知识,对不良个性和心理状态加以矫正和调整,对提高患者的个性成熟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对心理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同时家属的参与使患者更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减少遗弃感和病耻感。
焦虑作为一种负性心理反应,不仅能导致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睡眠障碍、营养状态差和遵医行为减退,而且病程长、劳动力下降等因素极易造成焦虑症患者沉重的心理负担,患者缺乏自控感与安全感,心情沉重,时常感觉紧迫、焦灼,影响正常社会交往与学习活动、人际交往[10-1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成员与患者的生活无法分割,通过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家属增加了对精神卫生知识的了解,更多的家属多了份对患者的关心、理解和宽容。家庭社会的关怀支持有利于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增长正性情绪,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提高依从性,配合治疗,加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表1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1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注:*P<0.05
对照组(n=30) 40.56±11.73 38.67±8.03 46.81±10.95 47.62±11.85 43.75±8.79实验组(n=30) 55.46±8.67* 59.65±7.95* 64.37±8.53* 50.38±12.45 59.53±7.64*t值 5.595* 10.169* 6.929* 0.880 7.421*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支持,增强了患者重返社会生活方面的心理适应能力。同时由于患者家属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更能在生活中一起帮助患者来巩固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便于护士观察病情,开展心理护理,增强患者社会支持系统,促进患者康复,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4 本研究局限性
由于本研究数据来自厦门某专科医院,病例数相对较少,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待在以后工作中增加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