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腺苷蛋氨酸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2019-01-16杨新霞
杨新霞
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传染性疾病[1],患者在罹患该类疾病后需要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否则有较大几率发展为肝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因此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原则是早诊断早治疗,目前临床上对该类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法,即在抗病毒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之以腺苷蛋氨酸实施治疗[3],疗效较为显著,但当前临床上研究表明[4]大剂量的腺苷蛋氨酸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更为显著。本文通过对数量分别为34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使用不同剂量的腺苷蛋氨酸展开治疗分析不同剂量腺苷蛋氨酸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的6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参与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为(45.3±3.7)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龄为(47.3±3.5)岁。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使用每天一次量为1 000毫克的腺苷蛋氨酸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1 000毫克剂量治疗。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心肾肺功能损害者;血液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通过静脉注射每天一次量为1 000毫克的腺苷蛋氨酸,之后注射250毫升量为12.5毫克的葡萄糖注射液。
实验组:对实验组患者通过静脉注射每天一次量为2 000毫克的腺苷蛋氨酸,之后注射250毫升量为12.5毫克的葡萄糖注射液。
1.4 观察指标
连续治疗4周后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LT、ALP、Tail和GGT。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本组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ALT、ALP、Tail和GGT控制情况对比。实验组患者术后ALT、ALP、Tail和GGT与对照组患者比较(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研究表明[5-6],患者罹患病毒性肝炎后极易引发胆汁淤积,当前临床对其致病原理尚不明确,传统临床主要以病毒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7-8],但治疗效果不甚显著,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腺苷蛋氨酸开始在病毒性肝炎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临床证实[9-10]腺苷蛋氨酸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安全性较高,有学者[11]通过对6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其中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门冬氨酸钾镁、甘草酸二铵等综合治疗,同时使用1 000毫克腺苷蛋氨酸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还原型谷胱甘肽、门冬氨酸钾镁、甘草酸二铵等综合治疗的同时使用2 000毫克腺苷蛋氨酸治疗。结果提示,实验组(2 000 mg)总有效率达96.90%,而对照组(1 000 mg)仅达84.80%,充分显示腺苷蛋氨酸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12]。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ALT、ALP、Tail和GGT控制情况
结合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参与本次研究之后,实验组在病情和肝内胆汁淤积的改善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本次治疗干预之后实验组的AL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P、GGT及Tail指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对应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使用每天一次量为2 000毫克的腺苷蛋氨酸治疗之后患者病情得到改善,肝内胆汁淤积也得到缓解,说明每天一次量为2 000毫克的腺苷蛋氨酸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及患者病情的恢复中有较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