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切除术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疗效
2019-01-16孙贺邢宝成王晓明孟刚
孙贺 邢宝成 王晓明 孟刚
在肿瘤科室中,胃癌十分常见,其发病率在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首位[1-2]。胃癌在早期无特异性症状,仅伴有轻微的胃肠道反应,一般通过诊断后已为晚期[3-4]。研究数据显示,胃癌主要发病人群以50岁以上的男性为主,且疾病类型为进展性胃癌[5-6]。为了能够提高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对其选择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胃癌根治术为目前临床上治疗胃癌的常用方式,但由于该手术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大,且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逐步被临床淘汰[7-8]。本院对胃癌根治切除术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总结分析结果,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18日—2016年12月26日本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100例,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61~74岁,平均年龄(67.54±1.30)岁。
对照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62~74岁,平均年龄(68.22±1.32)岁。
两组老年胃癌患者在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进行对比。
1.2 方法
观察组(老年胃癌患者)采取胃癌根治切除术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626,2010-08-26;生产单位:海南中化联合制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0.25 g(按氟尿嘧啶计)],具体措施:(1)胃癌根治术治疗方式同对照组一致。(2)在胃癌根治术结束后,于患者腹腔干、门静脉、腹主动脉、病灶切除部位、脾动脉根部、肝固有动脉等部位,并在术中将5-氟尿嘧啶注入其距离3厘米的部位,置入剂量为800 mg,后对腹腔进行常规缝合,最后实施消毒操作。
对照组(老年胃癌患者)采取胃癌根治术治疗,主要内容:将患者肿瘤切除后,对其淋巴结进行彻底清除,后对腹腔内进行注射用水清洗,待引流腹腔液后,进行常规缝合消毒操作,术毕。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且分析两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和免疫功能(CD3+、CD4+、CD8+、NK)。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后,其中计数资料(术后生存率)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将两组术后生存率进行比较
观察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6个月生存率为94.00%(47/50)、术后1年生存率为90.00%(45/50)、术后1年半生存率为80.00%(40/50)。
对照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6个月生存率为70.00%(35/50)、术后1年生存率为64%(32/50)、术后1年半生存率为60.00%(30/50)。
观察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χ2=9.76、9.54、4.76,P< 0.05)。
表1 两组老年胃癌患者免疫指标(n=50,%)
2.2 比较两组免疫功能
治疗后7天,观察组老年胃癌患者CD3+(21.03±1.03)%、CD4+(13.45±1.33)%、CD8+(13.26±1.22)%、NK(31.02±1.85)%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低,两组间相比较,P<0.05。如表1。
3 讨论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9]。
由于老年患者体质量高下降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且免疫功能低下,为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率和患者生活质量。胃癌根治切除术仍然是治疗胃癌的首选。行胃癌根治切除术易引起癌组织中肿瘤细胞脱落,导致创口部位纤维蛋白沉积,需要面临更高的风险,术后易复发。
胃癌为临床多见且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0]。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胃癌根治切除术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其原因是由于在实施胃癌根治术后植入5-氟尿嘧啶,能够使药物浓度维持较久,且能够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进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5-氟尿嘧啶为临床常见的化疗药物,对患者腹腔黏膜和腹膜具有刺激作用,且加之该药物对机体内细胞具有无选择性杀伤作用,具有降低患者免疫功能的效果[11-12]。
本次研究数据,观察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老年胃癌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0.05。
总而言之,胃癌根治切除术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老年胃癌,能够提高术后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