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区2004—2017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分析
2019-01-16谢超陈衍宁吴建宁李曼丽
谢超 陈衍宁 吴建宁 李曼丽
传染病疫情的发生,不仅给人们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心理压力,进而对社会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业、社会经济、社会秩序和稳定,关系到一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健康发展。所以,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对于传染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本工作[1]。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仍然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爆发性流行还可能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地区传染病的防控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2-3]。为此,医院尝试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价2004—2017年的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用“中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模块调取数据。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参照原卫生部疾控司颁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利用“中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模块回顾性分析2004—2017年站点发生法定传染病上报情况,分析传染病的疫情基本情况、各种主要法定传染病的上报情况以及死亡报告。
2 结果
2.1 传染病疫情概况
2004—2017 年,新罗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4种,报告发病数49 45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72.35/10万,报道6种疾病合计死亡36例,整体病死率为0.07‰,详见表1。其中,甲类传染病0例,乙类传染病26 126例,死亡病例5种34例;丙类传染病23 332例,死亡病例1种2例。
2.2 法定传染病发病分类构成
2004—2017 年,新罗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病例数49 458例,以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分别占42.34%、38.19%和19.34%。
2.2.1 肠道传染病 14年累计报告发病20 941例,死亡2例,占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42.34%,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42.33/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总数人第1位。发病以手足口病为主,共报告15 077例,占该类报告发病总数的72.00%。其次为感染性腹泻病和丙肝,分别报告4 145例和579例。
2.2.2 呼吸道传染病 14年累计报告发病9 564例,死亡11例,占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19.34%,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0.68/10万。发病以肺结核为主,共报告4 856例,占该类报告发病总数的50.77%。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分别报告2 647例和1 250例。
表1 2004—2017年新罗区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
2.2.3 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 14年累计报告发病13例,死亡3例,占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0.03%,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5/10万。其中布鲁氏杆菌病6例,狂犬病3例(死亡3例),疟疾2例,乙脑1例,钩体病1例。
2.2.4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14年累计报告发病18 888例,死亡20例,占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38.19%,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18.58/10万。发病以乙肝为主,共报告10 467例,占该类报告发病总数的55.42%。其次为梅毒和淋病,分别报告5 934例和1 841例。
2.2.5 新生儿破伤风 累计报告发病52例,无死亡病例。
2.3 重点传染病流行趋势
2004—2017年14 年间,报告肝炎、肺结核、淋病、梅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共计47 755例,占全部报告数的96.56%。前五位为手足口病15 077例、肝炎11 046例(乙肝1 0467、丙肝579例)、梅毒5 934例、肺结核4 856例、感染性腹泻病4 145例。肝炎、梅毒、肺结核属于乙类传染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例数的87.25%,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属于丙类传染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例数的82.38%。
手足口病自2008年开始网报以来,发病率显波浪式上升趋势。肝炎的发病率2005年最低32.46/10万,后逐年上升,至2012年达最高峰211.60/10万,后又逐年下降,2017年降至113.83/10万。梅毒由2004年的25.73/10万,至2011年上升到109.45/10万,后开始下降,2017年降为57.40/10万。结核病由2004年的95.15/10万降至2017的35.86/10万。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最低在2004年,为0.86/10万,最高在2011年,为109.45/10万。
3 讨论
根据新罗区2004—2017年14年间的传染病监测资料显示,肠道传染病累计报告20 941例,居各类传染病首位。手足口病是主要的肠道传染病,占该类报告发病总数的72.00%,占全部发病数的30.48%,发病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其次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仅此于肠道传染病,14年累计报告发病18 888例,死亡20例。发病以乙肝为主,占该类报告发病总数的55.42%。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2013年以前随着乙肝发病率的上升而上升,2013年以后,随着乙肝发病率的下降而下降。
肺结核是新罗区主要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居传染病第4位、死亡总数居第2位,地区从1999年陆续启动了多项有关结核病的防控公共卫生项目,极大的提升了社会对结核病的认识水平,初步建立了筛查、诊断、转诊效用,降低了患病率、死亡率[4]。
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在新罗区处于散发态势,建议一旦出现病例,应加强相关知识宣传力度,有计划地开展人和动物疫情监测,疾病防控,强化医务人员知识培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5]。
传染病的死亡人数有增加趋势,特别是高致死传染病艾滋病/艾滋病感染者(HIV/AIDS)增多,相较于其他传染病,HIV/AIDS5年存活率偏低,同时患者心理负担也更重,非疾病死亡不容忽视[6]。2009年新罗区加入第二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展了一系列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艾滋病的筛查诊断水平提升,此时HIV/AIDS上报增多[6-7]。HIV携带对象并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潜伏期时间可长可短,这是HIV感染扩散的关键原因[8]。因此需要提升HIV的筛查诊断水平,扩大宣传,对于高危对象需要提高干预覆盖率,对于HIV感染的对象,需要做好随访,避免失访,检测CT4T淋巴细胞,及时采取干预,从而降低HIV死亡率,也有助于降低HIV传染风险[9]。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确实存在部分知晓HIV感染故意进行传播的对象,干预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这种行为[10]。
调查发现,手足口病、肝炎、梅毒、肺结核、感染性腹泻是新罗区传染病常见传染病,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疫情相对集中,城区及周边新成立的几个街道的传染病发病数占全区的一半以上,5个重点街道占发病总数的51.77%。(2)疫情总体季节性不十分明显,但肠道传染病有季节性,发病高峰集中在5、6月, 10月份再出现一个小高峰。(3)手足口病是新罗区主要传染病[11]。
新罗区应以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依据,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加强疫情监测,提高专业队伍素质,切实落实防治措施,坚持不懈地深入推进传染病防治工作[12]。把工作重心放在重点传染病、重点区域、重点时间、重点人群上。坚持健康宣传教育;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坚持疫苗的预防接种;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保持干净的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