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不同饲喂量及妊娠各阶段背膘厚度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2019-01-16穆淑琴李小兵
郑 梓,闫 峻,李 宁,李 平,马 墉,穆淑琴,李小兵
(1.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2;2.天津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天津 西青 300381)
近年来养猪业对母猪体况的控制越来越重视。体况是进行育种选择、饲养阶段划分及其营养供给需要的重要依据之一[1],背膘厚度与体脂含量密切相关,能较好反映母猪体况,且易于测量。试验旨在通过研究不同饲喂量和妊娠各阶段背膘厚度对后备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为养殖场合理的控制母猪背膘厚度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
在体重(100±5 )kg时挑选体况良好、无疾病、乳房、阴道、肢蹄正常的(长×大)二元后备母猪180头。
1.2 试验设计及饲粮
将180头后备母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0头,分别为:正常饲喂量组(常量组)、减少30%饲料饲喂量组(减量组)和增加30%饲料饲喂量组(加量组),每日在8:30和14:30饲喂两次,自由饮水。测定妊娠30 d,60 d,90 d和产前,这4个时间节点的背膘厚度。测定位置为猪P2点,即最后肋骨距背中线6.5cm处;记录产仔数、死胎数和初生窝重。后备母猪饲喂常规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见(表1,表2)。
表1 饲料常规营养成分(风干样)
表2 饲料氨基酸组成(风干样) %
1.3 统计分析
1.3.1 后备母猪不同饲喂量对各阶段背膘厚度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试验分为常量组、减量组和加量组。3组的各阶段背膘厚度及生产性能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Duncan氏检验和显著性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
1.3.2 后备母猪妊娠各阶段背膘厚度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使用C语言根据背膘厚度和相关生产性能按照Fisher最优分割法,将180头母猪的妊娠30 d,60 d,90 d和产前这四个阶段分别划分为中背膘、低背膘、高背膘3 组(中背膘组为最优生产性能区间)。生产性能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Duncan氏检验和显著性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后备母猪不同饲喂量对各阶段背膘厚度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由表3可见,与常量组相比减量组妊娠30 d,60 d,90 d和产前背膘厚度分别降低了24.27%、22.22%、21.89%和22.84%(P<0.05)差异显著,产仔头数和初生窝重分别降低了8.29%和7.86%(P<0.05)差异显著,死胎头数增加12.12%(P>0.05)差异不显著。
与常量组相比加量组妊娠30 d背膘厚度、60 d背膘厚度、90 d背膘厚度和产前背膘厚度分别增加了20.19%、18.04%、16.02%和15.18%(P<0.05)差异显著,产仔头数和初生窝重分别降低了6.91%和11.57%(P<0.05)差异显著,死胎头数增加81.82%(P<0.05)差异显著。
2.2 后备母猪妊娠各阶段背膘厚度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2.2.1 妊娠30 d不同背膘厚度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妊娠30 d由表4可见,与中背膘组相比低背膘组的产仔数下降7.78%(P<0.05)差异显著,死胎数和初生窝重分别下降16.22%和5.10%(P>0.05)差异不显著。
与中背膘组相比高背膘组,产仔数下降9.65%(P>0.05)差异不显著,初生窝重下降13.48%,死胎数上升121.62%(P<0.05)均差异显著。
2.2.2 妊娠60 d不同背膘厚度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妊娠60 d由表5可见,与中背膘组相比低背膘组产仔数、初生窝重下降10.22%、10.16%(P<0.05)差异显著,死胎数上升14.29%(P>0.05)差异不显著。
与中背膘组相比高背膘组产仔数、初生窝重分别下降10.04%、13.54%(P<0.05)差异显著,死胎数上升51.43%(P>0.05)差异不显著。
2.2.3 妊娠90 d不同背膘厚度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妊娠90 d由表6可见,与中背膘组相比低背膘组产仔数和初生窝重分别下降9.01%和6.94%(P<0.05)差异显著;死胎数下降17.78%(P>0.05)差异不显著。
与中背膘组相比高背膘组产仔数、初生窝重分别下降12.74%、15.00%(P<0.05)差异显著,死胎数上升16.67%(P>0.05)差异不显著。
产前由表7可见,与中背膘组相比低背膘组产仔数、初生窝重分别下降10.22%、11.71%,死胎数上升66.67%(P<0.05)均差异显著。
与中背膘组相比高背膘组产仔数、初生窝重分别下降20.54%、31.69%,死胎数上升218.52%(P<0.05)均差异显著。
2.2.4 产前不同背膘厚度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3 讨论
3.1 后备母猪不同饲喂量对各阶段背膘厚度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饲喂量的不同导致母猪在各个生理阶段的能量摄入量不同,常量组的各项生产性能均优于减量和加量组。特别是加量组在多付出30%饲料费用的情况下,生产成绩低于常量组,仅仅与减量组相当,生产成本增加并没有获得更好的生产性能,这说明母猪需在不同的生理阶段要结合背膘测定的结果来科学饲养,饲喂量的高低影响生产成绩和生产成本。
后备母猪是母猪培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后备母猪和膘情和生产性能对母猪一生的繁殖性能产生较大影响[2]。妊娠期摄入营养过少将使母猪总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下降,引发瘦母猪综合征,缩短母猪的利用年限[3]。而妊娠期摄入过多的营养会导致母猪背膘过厚体况过肥,导致难产、产后瘫痪及因肢蹄病增加而导致的淘汰率的提高[4]。因此,合理的妊娠期营养供给,既能保证头胎母猪繁殖性能,也可改善母猪随后的繁殖成绩。
表3 不同饲喂量各阶段背膘厚和生产性能表
表4 妊娠30 d不同背膘厚度组的生产性能
表5 妊娠60 d不同背膘厚度组的生产性能
表6 妊娠90 d不同背膘厚度组的生产性能
表7 产前不同背膘厚度组的生产性能
3.2 后备母猪妊娠各阶段背膘厚度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后备母猪妊娠30 d背膘厚度14~19 mm,妊娠60 d背膘厚度17~19 mm,妊娠90 d背膘厚度19~22 mm和产前背膘厚度21~24 mm生产性能最佳,与许光锋等[5]、鲁春刚等[6]和罗卫星等[7]的结果相一致。许光锋等的研究表明产前背膘厚度在18~23mm内的母猪,窝均产仔数、产活仔数与背膘厚、初次配种日龄的关系是呈线性增加的。鲁春刚等的研究表明,产前背膘厚在18~22mm组的法系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大于22mm组和小于18mm组。罗卫星等按母猪产前背膘厚度分为小于18.5mm组、18.5~23.9mm组、大于24mm组,结果为18.5~23.9mm组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最高,而死胎数与背膘厚度正相关。
后备母猪不同阶段的背膘厚度与生产性能相关,背膘厚度过小或者过大都会降低生产性能,尤其是背膘过厚不但降低了生产性能还浪费饲料,增加养殖成本。
4 结论
不同饲喂量对母猪的背膘厚和生产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后备母猪在妊娠30 d,60 d,90 d和产前背膘厚度分别控制在14~19 mm,17~19 mm,19~22 mm和21~24 mm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