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护理与分析

2019-01-16路晓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顽固性腹水门静脉

路晓斐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肝硬化在我国大多数是乙肝导致的,在西方国家多数与丙肝及长期饮酒有一定关系。近年来随着我国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丙肝性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的比例有所上升。肝硬化后的病理变化是门静脉血流受阻导致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正常门静脉压力为13~24 cmH2O,随着病情进展,门静脉压力可达30~50 cmH2O,进而进入失代偿期,则表现出一系列肝功异常及门静脉高压症候群,即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等[1-2]。一般肝硬化腹水经利尿等治疗可以缓解。而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是经利尿等治疗而不能控制的的腹水,是消化内科治疗护理的难题之一。2017年3月-2018年10月,我科采用综合护理及PDCA循环护理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4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3月—2018年10月,我科收治并护理顽固性肝硬化腹水88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36~75岁,平均(50.5±6.6)岁;病程5~10年,平均(8.5±1.8)年;肝硬化类型:乙型肝炎型肝硬化28例,丙型肝炎型肝硬化6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免疫性肝硬化3例,淤血性肝硬化1例。肝功能分期:代偿期5例,失代偿期39例。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35~76岁,平均(52.5±5.8)岁;病程5.5~10.5年,平均(8.5±1.5)年;肝硬化类型:乙型肝炎型肝硬化27例,丙型肝炎型肝硬化7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免疫性肝硬化3例,淤血性肝硬化2例。肝功能分期:代偿期6例,失代偿期38例。临床表现:两组均有消化吸收不良症候群,食欲减退、恶心、厌食、腹胀,餐后加重,荤食后易泻。营养不良或伴有黄疸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症候群:腹水、腹壁静脉及食管静脉曲张;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所有病例均经彩超、CT及肝组织穿刺活检证实,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诊断明确,意识清晰,能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排除标准:患者诊断不明确或伴有肝性脑病前兆;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水(如癌性腹水、结核性腹膜炎等);家属或患者不能配合治疗及护理或者拒绝参加者等。该项目实施前报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基础治疗方法相同,包括对于活动性肝炎给予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腹水治疗:限制钠水摄入:氯化钠摄入量<2.0 g/d,入水量<1 000 mL/d,如伴有低钠血症,则应限制在500 mL以内。利尿:联合应用保钾利尿与排钾利尿剂,即螺内酯和呋塞米,剂量比例为100 mg:40 mg。利尿效果不满意时,应腹腔穿刺排液或留置细管引流,并配合静脉输注清蛋白等治疗。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肝硬化腹水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及PDCA护理。综合护理:基础护理(休息、饮食、心理护理);疾病护理(病情观察、皮肤护理、腹压护理、腹腔穿刺放水护理);用药护理:水电解质、白蛋白及其他药物的使用方法,观察要点等;健康指导:积极治疗肝炎、避免酗酒;讲解肝硬化常规知识,指导患者自我护理,合理膳食,保持心情愉快和生活起居规律;定期进行门诊复查,教会患者及家属识别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如患者出现性格行为改变,可能为肝性脑病前兆,有呕血、黑便时可能为上消化道出血,应及时就诊。PDCA循环主要包括计划阶段(Plan)、执行阶段(Do)、检查阶段(Check)、处理阶段(Action)四个阶段[2]。计划阶段:分析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护理现状和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查找影响肝硬化腹水护理质量的原因(心理因素、饮食因素、水的出入量、病情变化等);针对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制定个体护理策略,提出预期效果。执行阶段:按照护理计划,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并确保无漏项、无草率应付现象。检查阶段:建立文书记录式检查方案,每周有专人巡防检查执行阶段完成情况,初步判定护理效果,并与预期效果对照,及时发现护理质量缺陷,为下一步护理制定方案提供第一手资料。处理阶段:主要对检查阶段发现的护理质量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类筛查,把成功经验作为标准,对于不足之处分析原因,进行改进,力求使PDCA螺旋式循环更加完善。

1.3 评价方法

满意度:按照我院拟定的患者综合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评价。问卷包含20项护理相关项目(包括护理态度、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体位护理、护理巡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治疗效果及健康指导等40条小选项,每条2.5分,总分100分);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非常满意评分高于95分;满意85~94分;不满意84分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n×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95.45%,对照组81.8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 肝硬化及腹水形成机制

肝硬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肝细胞坏死、再生、肝纤维化和肝内血管增生紊乱。正常肝内有三个血管系统,即门静脉、肝静脉和肝动脉。随着肝脏纤维化加重,上述血管系统之间失去正常关系,出现新的交通支吻合,进而打破肝脏正常血液循环体系,这不仅是形成门脉高压的病理基础,而且是加重肝细胞的营养障碍、促进肝硬化发展的重要机制[3]。腹水是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的共同结果,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突出表现。腹水形成机制:门脉高压时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肾血流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排钠和排尿减少;低蛋白血症、白蛋白低于30 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内液体漏入腹腔或组织间隙;肝脏对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灭能作用减弱,导致给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前者作用于远曲小管,使钠重吸收增加,后者作用于集合管,使水吸收增多。水钠潴留、尿量减少;肝脏淋巴回流障碍,淋巴液生成相对增加,自肝包膜漏入腹腔内。总之肝硬化腹水形成与肝脏毛细血管静水压及胶体渗透压、肝组织内静水压和渗透压失去平衡有重要关系。

3.2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护理

休息与饮食护理是肝硬化腹水的重要元素,适当休息可以减少组织代谢,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可增加机体营养。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应限制高蛋白饮食,避免诱发肝性脑病[4-6]。尿量减少和腹水者,要给予限盐或无盐饮食;避免进食坚硬食物、粗糙食物、禁烟禁酒、禁用一切损害肝脏药物。心理护理在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护理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肝硬化患者一旦发生腹水,患者容易产生悲观厌世情绪,护士应给予充分理解、同情和关心,鼓励患者倾诉并耐心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可能使病情稳定或改善[4-6]。保持身心休息有利于疾病康复,教会患者如何自我护理。加强用药护理和病情观察,是判断病情是否改善的主要依据。对于放腹水后应及时补充白蛋白,一般按照每排放1 000 mL腹水,应补充白蛋白6~8 g为佳。保持腹腔穿刺或细管置管引流的无菌性操作和有效性引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质量,并做好记录。

3.3 PDCA循环护理的优点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提出的,也叫“戴明环”,是英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的缩写形式。PDCA循环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连续性。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每一次再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进入更高级的循环[7-8]。PDCA循环是一个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的管理模式。每个顽固性肝硬化腹水个体护理,都是一个小环,而整个病区或某个体护理的数次再循环,则是一个大环。大环小环密不可分,呈互根关系。PDCA循环对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护理管理,计划完善、执行准确,检查预期或发现新问题,可在处理阶段予以纠正。使每一个循环都可以在总结前一次循环的经验下,制定新的护理计划书,在以后的各阶段予以完善。PDCA护理质量管理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综合护理可提高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10-12]。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度高达95.45%,而对照组仅为81.8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严谨有序,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顽固性腹水门静脉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泽芪汤联合腹水超滤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43例
増液促动汤治疗顽固性便秘8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