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媒生物控制卫生标准GB/T 31717—2015《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 环境治理 蚊虫》解读

2019-01-16冯向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蚊虫环境治理密度

冯向阳

蚊虫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如疟疾、登革热、寨卡、基孔肯雅热、乙脑等;同时蚊虫还对城市和农村的人群造成吸血骚扰,目前我国的许多城镇和有媒介传染病发生的农村每年都有蚊虫控制工作任务,需要有与蚊虫密度控制标准评价相互匹配的环境治理标准才能使灭蚊效果得以持续巩固,《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 环境治理 蚊虫》(GB/T 31717—2015)国家标准的颁布和实施[1],对城镇和农村灭蚊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家科技部 “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中的课题《我国重要病媒生物控制技术标准研究》中已建立了《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 城镇 》(GB/T 27775—2011)国家标准[2],该标准要求在蚊虫控制过程中环境治理应是控制的主要手段,本标准制定蚊虫防治的环境治理技术要求,对城镇和农村蚊虫控制具有科学指导和全面规范作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蚊类环境治理技术要求和方法。它适用于对蚊类的环境治理。这样的范围规定,说明了在我国国内所有蚊虫滋生环境的治理中都应遵照该标准要求完成。它规范了国内以往存在的蚊虫控制技术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工作内容不一致性,有利于城镇和农村的蚊虫控制的持续进行和长期巩固。

2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编制时参考了《蚊虫综合治理》(第二版),《有害生物治理》《除四害指南》,WHO1983年出版的第688号技术报告《病媒生物综合防治》,1988年出版的第767号技术报告《城镇病媒生物控制》《全球病媒生物综合管理策略框架》等相关定义解释,经过仔细研究,首次在国内的病媒生物控制范围内定义了环境治理、环境改造和环境处理三个在蚊虫控制活动中关键的概念;明确了为了防止蚊虫繁殖或减少其繁殖到最少程度,以及减少人-蚊的接触,环境治理必然是一个系统工作的组合措施,采取对环境因素及其与人类的相互作用的改造或(和)处理,包括设计、组织、实施和监测。强调只要条件许可,治理的结果就应达到控制蚊虫无法孳生环境条件状态[3-5];而环境改造是环境治理的最主要措施,它强调的是通过我们采取各种具体措施(如:排水、填塞、平整土地、修整岸边等)防止、清除或减少蚊虫孳生地,这种改造并不会对人类环境条件产生不良影响,这种改造还包括了建立各种管理制度,同时认真执行这些制度来共同实现环境改造的目标;环境处理是对蚊虫孳生地造成暂时性不利其孳生的各种有计划的定期处理。主要包括稻田灌溉系统管理以及水生和陆生植被控制。环境处理是在蚊虫滋生环境无法完全改造的情况下,要达到控制蚊虫无法孳生环境条件状态的另外一种选择措施。

3 技术要求

在我国已经颁布蚊虫防治效果的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蚊虫》(GB/T 27771—2011)[6],其要求的密度控制水平,无论是对城市还是农村的蚊虫孳生环境治理都提出很高要求,环境改造的设计、组织、实施和监测一系列措施是控制蚊虫繁殖的最重要治本处理方式;本标准根据国内城市和农村已确认能发现的孳生蚊虫的环境场所,首次明确提出对(1)天然河道和人工明沟渠,(2)下水道,(3)电缆和电信沟,(4)建筑工地的各种坑、洼和沟,(5)建筑物的反梁结构、平顶屋和雨棚,(6)饮用蓄水池、屋顶二次供水的水箱和饮用储水容器,(7)室内消防水池,(8)陶罐和轮胎,(9)叶腋、竹筒和树洞,(10)室外的塑料薄膜和容器,(11)种养水生植物的水池或容器共计11种类型的环境场所改造的具体技术要求,在需要控制蚊虫的区域,首先要求在区域内全面核查这些场所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就应按标准中的改造技术要求执行所有环境的改造;统一了标准的蚊虫环境改造技术要求,有利于对我国各地在蚊虫综合治理水平的提高和治理方法的一致性,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好的适用性和统一性的环境改造实施工程,同时也能满足政府机构和专业机构对蚊虫控制效果检查评估的需要。

在需要控制蚊虫的区域,环境改造由于各种原因有时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改造,这就需要建立一系列定期处理的制度和要求对蚊虫孳生地进行环境处理,以便对蚊虫孳生环境造成暂时性不利于幼虫的孳生,本标准制定了内河和沟渠、稻田、大型积水、小型积水和大型家畜的饲养场(区)5种环境处理的措施要求;其中的稻田放养鱼、间歇灌溉和湿润灌溉管理系统应用,将农村的大型家畜集中在村庄的外围饲养等要求在国内已经成功实践多年,它能在农村地区有效地减少蚊虫的孳生,并对一系列蚊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起到很好的阻断作用[7-8];而对小型积水的处理技术要求中,要求在蚊虫繁殖期翻盘倒罐、对防火水缸、家庭水缸、冰箱下的接水盘、腌(泡)菜坛的边缘和养花容器垫底的盘托每5~7天刷洗一次,同时换水。这一条款则是根据蚊幼虫孳生周期的时间段,采取定期环境处理措施,它能及时破坏孳生周期使幼虫无法完成成为成蚊的生活史,确保了蚊虫无法持续孳生从而降低蚊虫的种群密度,这个环境处理技术要求在近年来我国城市和农村的登革热疫情控制中起到关键作用。

为了减少成蚊对人叮咬,纱门纱窗和蚊帐是常用的防护产品,但由于国内的生产企业生产的纱门纱窗和蚊帐的网眼密度采用的企业标准众多,其中相当部分的产品无法满足防止蚊虫进入的需求,因此本标准制定了防成蚊设施选用的具体要求,住房安装纱门纱窗网眼密度纵向≥16孔/5 cm、横向≥16孔/5 cm,室内使用网眼密度纵向≥16孔/5 cm、横向≥16孔/5 cm的蚊帐,使用这个标准的纱门纱窗和蚊帐,就能保证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阻止成蚊对人的叮咬。

猜你喜欢

蚊虫环境治理密度
辛巴狗幽默日常
带您了解蚊虫驱避剂
渤海海洋环境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夏天来了 实用防蚊虫妙招请收好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玩转”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