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1711—2015《卫生杀虫剂现场药效测定与评价 杀蚊幼剂》解读
2019-01-16张静
张静
控制蚊虫孳生地,防止蚊虫大量孳生,是蚊虫综合防治目前提倡的治本措施。控制孳生地的方法很多,使用灭幼剂控制蚊幼的孳生是其中的一种主要方法,也被WHO广泛推荐用于对疫区的处理。使用灭幼剂控制蚊幼的效果好坏,关键又在杀幼剂的质量优劣,在目前国内缺乏相应标准的情况下,制定一个统一、规范的药效试验和评价方法,对客观进行杀幼剂药效评价,促进我国生产厂家对优质杀幼剂的研制、开发,为国家把住进口产品进入国门的质量,指导使用者正确、科学、合理地使用杀幼剂,减少环境污染,延缓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及时快速地杀灭蚊幼,切断传播途径,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016年1月1日起实施的GB/T 31711—2015《卫生杀虫剂现场药效测定与评价 杀蚊幼剂》(以下简称为GB/T 31711—2015)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给出统一规范的要求和评价方法,现对该标准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相关工作中。
1 范围
GB/T 31711—2015规定了杀蚊幼剂模拟现场试验、现场试验的方法和条件的基本要求及评价标准,适用于杀灭蚊幼虫制剂的模拟现场和现场试验及评价。杀灭蚊幼制剂种类很多,GB/T 31711—2015适用于细菌性生物杀蚊幼剂、化学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模拟现场和现场试验及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3797《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蚊虫》[1]按照标准说明,属于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指标是依据GB/T 23797《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释义,并结合本标准的具体指标内容而确定的。杀灭效果的指标计算公式列在试验结果统计部分,此处只说明其定义。
4 模拟现场实验
给出两种实验方法:容器实验法和自然孳生地笼子实验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任一种。
容器内的水为普通自来水,需在模拟现场放置至少24 h后才能进行实验。水位下降时需要及时添加以保持水位不变。添加用水同样为经过放置至少24 h后的自来水。为避免外界干扰,实验中要注意容器开口处的覆盖物是否真正起到隔离作用[2]。
5 现场实验
实验前确定目标蚊种,据此选择实验水体或确定目标水体后通过密度测定确定实验水体中的蚊种种类及数量构成。规定了现场实验目标蚊种的最低密度数量,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同时给出不同作用机制杀蚊幼剂实验观察的时间间隔,可大大减轻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
取样勺数中的勺依据GB/T 23797《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蚊虫》为500 ml标准水勺,取样操作要注意每勺取样容量均一,取样操作人员固定,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多项研究[3-5]表明,同样的用药剂量,实验水体的类型、性状(如污染情况等)会影响灭蚊幼剂的作用效果,因此实际应用中应考虑孳生地的污染情况来调整用药剂量,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6 标准编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6.1 关于标准中化学药剂分型及施药剂量的问题
WHO有关化学防治的技术指南涉及病媒生物化学防治、滞留喷洒技术指南、空间喷雾技术指南、安全使用杀虫剂、杀虫器械的使用及维护等多个内容;有关杀蚊幼剂,由于各类杀虫的作用机制不同,对蚊幼的杀灭速度和持效期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既科学又要兼顾试验人员的劳动强度,对施药后观察时间间隔作出规定。现涉及杀蚊幼剂的药剂种类很多,只能按不同杀幼剂的特性和杀灭原理,将其分为二类进行标准制定,标准中引用了WHO 2005年颁布的《杀蚊幼剂的实验室和现场试验指南》规定的内容。在施药量问题上,国内许多文章报道[6-8]是以g a.i/m2或mL/m2为施药量,考虑到m2的水深不同,施药后水体药剂的浓度差异很大(如稻田一般水深30 cm,而有的池塘水深2 m),按g a.i/m2施药就没有量的概念,所获数据也是无从比较,故此在可测量的情况下,将施药剂量改为g a.i/m3或 mL/m3。另外,本规范只能概要性对基本要求进行描述,具体技术文件将随以后标准体系的构建不断完善。
6.2 关于评价指标的问题
由于灭蚊幼剂种类较多,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在评价指标上应予考虑与区分:如昆虫生长调节剂主要是抑制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作用比较缓慢,所以在施药后首次密度测定间隔时间应长些(7 d),其考核主要的指标应为羽化抑制率,其中主要观察四龄数量和蛹的羽化抑制率,因阻碍幼虫生长发育是个较为缓慢的过程;而化学杀蚊幼剂如有机磷类对蚊幼杀灭效果迅速,可在施药后24 h就可得到很好的药效;而微生物类杀蚊幼剂虽然对环境安全,但对蚊幼毒性作用不如有机磷类杀虫剂那样快、持效期不长,因此将后二者进行密度测定的时间放在施药后48 h后进行。综上所述,本标准中引用了WHO 2005年颁布的《杀蚊幼剂的实验室和现场试验指南》规定的内容。
6.3 关于评价的问题
评价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灭蚊幼剂效果好坏要受靶标试虫、施药环境、施药剂量、剂型、水体状况、气候等诸多因素影响,将所有因素都包括进来纳入标准不太现实。为提高灭蚊幼的效果,推广一些药效好的灭幼剂,促进更加合理地使用灭幼剂,降低防治成本,本标准根据国内外试验的资料和笔者所在单位获得的试验结果,并参照和引用了WHO 2005年颁布的《杀蚊幼剂的实验室和现场试验指南》的部分内容,规定杀灭率(羽化抑制率)≥90%为合格,并通过大量试验数据进行符合率统计,大多数数据基本与指标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