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发展的需求和内涵*
2019-01-16詹启敏
詹启敏
(1 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 2 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 100191)
许多医学院校在医学人文发展上作出了很多成绩,也有非常具有特色的模式和机制。在未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和整个医学发展过程当中,共同把医学人文做好,对整个国家的医学事业能够得到长足和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医学人文发展的需求
健康中国建设给医学人文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最好的历史机遇。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谈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句话既是中央的要求,同时也充满了他的人文情怀。这句话很简单,但是第一次用一种非常清晰和高度科学的语言阐述了健康和小康的关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即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2016年8月19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一天也成为中国医师节,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庆祝活动。我想这个节日也是充满着人文的情怀,是对医师社会地位、医者在健康中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给予的社会肯定。在这个会上,我也代表全国的医护人员提出倡议,表达我们在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的担当和决心。
在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习总书记谈到,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把健康和人民生活,和一个国家的富强密切联系在一起。我们仔细推敲一下的话,可以看出这里面都有非常厚重的人文情怀——这就是健康中国的建设。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纲要的颁布,对医学人文的发展又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
2018年8月17日,在首个医师节到来之前,习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广大医务人员学习和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庆祝这个节日的同时,总书记也给我们提了要求。这个要求不仅仅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疾病预防角度,也把人文情怀融入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中。
《“健康中国2030”发展纲要》特别强调,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会议也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培养贯穿整个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谈到,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是时代给我们的任务,同时也是给我们的一个机遇。
我们有许多医学人文方面的专家,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从医学为老百姓祛除疾病、促进健康诞生的第一天起,人文精神便相伴而生,因此医学是最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所以在很早医学人文就融入到了整个医学教育和医学实践过程当中。从古希腊时期到14世纪末,医学人文逐渐被大家从最初的自然的实践,变成一种刻意的或者是计划的,作为一个课程人才的培养,逐步融入医学教育和医学生培养,包括临床实践当中。20世纪60年代,医学人文教育出现过一个繁盛的时期。恩格尔发表《生物医学需要新的教育模式》,比较明确地提到医学教育需要新的教育模式,要将人文教育融入社会医学、心理教育和生物教育中。
2 医学人文的发展历程
目前在推动我们国家医学人文发展过程当中,要借鉴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20世纪60年代,美国多个大学成立医学人文学院系,将医学伦理和文学等课程融入医学生的教育过程当中。例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和南伊利诺大学成立了医学人文系,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在住院医师临床培训中增加了医学人文的考核。国家制定的医学教育方针当中,谈到了加强医学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教育。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医学教育委员会在《医学教育未来方向》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哈佛医学院自1985年启动“新途径”课程改革,使学生得到系统人文教育;2015年设立艺术与人文计划,开设戏剧、舞蹈、文学之类课程,帮助学生更具同理心。到1999年,75%的美国医学院校开设医学人文课程。这个体现了发达国家重视“两只翅膀”培养医学人才。除了美国,英国、日本也有相应的措施。
医生在社会上得到尊重,不仅仅是因为掌握技术。因为从技术层面我们有做信息的,有做电脑的,有做桥梁的,有做公路的,还有其他的一些工程,当然所有的技术人员都应该得到尊重。为什么医生、医学人才在社会上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我想不仅是技术问题,因为在他发挥技术,为老百姓祛除疾病,提高健康的过程当中,还有厚重的医学人文情怀。
我们国家医学人文教育有比较长的历史,但是真正得到关注是在近二十年左右,医学人文教育发展得到了一个长足的快速发展。尽管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是今年才挂的牌,但是过去就有医学人文研究院,一直在推动医学人文的教育工作。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成立时,作为中国力量建立的第一所西医专业学校,从建设的第一天起,就承担了为中国人民消除疾病,促进健康的历史责任,这里面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
回归到更早的时期,《希波克拉底誓言》里面谈到的医生应具有人道主义义务,包括体谅、谦虚、端庄、仁慈等人文品格。《黄帝内经》提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诊可十全,不失人情”。《大医精诚》谈到要立志于悬壶济世以解众生之疾,以拳拳至亲至爱之心誓愿普救疾厄含灵。这其中都有医学人文的内涵。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给延安中国医科大学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这些誓言、领袖题词以及在中国传统医学名著都提到了医学人文,所以医学人文的发展历史始终和医学发展密切相连。
今天我们感受到医学人文的需求更加迫切,一方面医学技术的发展确实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改变了人和人的关系,改变了人和世界的关系,同时也改变了人和其他物种的关系,这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
2019年3月26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一次国家科技进步法修改工作座谈会,我提了几个建议,其中第一个建议是在建设科技创新体系过程当中,加强科技人文体系的建设。今天的科技创新会受到人文、法律法规,包括伦理方面的影响,所以我们的技术发展一定要和人文并行。
在技术高速发展过程当中,老百姓享受到很多先进技术,但为什么在今天仍然对医疗体系有很多的不满,而且批评日益增加?这个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当然也有体制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医护队伍也要提升自身的能力修养,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医学人文让我们的技术在服务老百姓的过程当中,能够把这个技术变得更有温度。
第二个是医疗模式的改变,今天的医学不仅仅是医学本身。医学不仅仅是科学,也是人学,也是社会学。今天医疗模式的改变,还有医院发展的趋势,让我们认为一定要把医学人文发展更好地融入医疗模式的改进,还有医院的发展过程当中。现在的医学模式是生理、心理、社会,包括信息物联网的发展,无论我们接受不接受,都会渗透到医疗服务当中。公立医院的改革,面临很多体制的问题,怎么建立一个更好的医患关系,包括医疗的可持续性的问题,医学人文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医学人文发展的需求也包括对当代医学人才的培养,一个方面是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要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从整体的教育理念,包括思想政治工作里面也要考虑到。另一方面是要加强通识教育,因为人文是由多学科交叉才能形成的,这种情怀一方面是学习,还有一方面是实践。当然,我们在教育过程当中怎么更好地进行人文课程的建设,也变成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一个是怎么培养人,第二个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还有是为谁培养人,这都和人文有关系。
3 医学人文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医学本身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也给人文带来挑战。从最初的人文需求到今天现代医学里面需要发展的人文,从它的重要性到它的历史定位,还有它的内涵都有所不同。
第一个是从需求来讲,以中国为例,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发病率的上升、老百姓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等现象,对健康的需求趋于多元化。过去的发展理念,是以疾病诊疗为中心的,但今天的健康是大健康,是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大健康概念,所以整个服务是按照大健康的理念来确定的。对医疗的需求,对健康的需求的多元化,对医学人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二个基因组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发展快速融入医疗服务中,它也颠覆了很多传统医学实践当中的模式。无论技术怎么发展,医疗技术操作者还是医生和患者。曾经在物联网发展比较快的时间,有些大门诊说物联网的发展未来可以让医院关门,医生失业,这个话是比较天真的。因为医疗的基本模式就是医生和患者。这种模式是有温度、有情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机对话。当然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辅助诊断、辅助治疗,可以发挥比较重要的支撑,但是不可能替代医生。这里就涉及很多伦理问题。
第三个是医疗资源的问题,由于目前整个医改面临的矛盾,医疗资源的不均匀,导致大城市、大医院每天都是“战时状态”,在这个情况下怎么处理好医患关系?因为医改的最终目标是80%疾病要留在基层,但是现在老百姓对基层的医疗资源和质量不信任。这都是现在面临的挑战。
4 医学人文发展的内涵
医学人文的内涵,我们经常说医疗是“偶尔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个话说了很多,但实际上从它的真正内涵看,为什么医疗模式会出现这么一个状况?这个跟医学的人文关系是什么辩证关系?可能也需要我们去理解。只要人类存在,就会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虫,不良的环境、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疾病,当然还有战争、事故。所以人类永远都会面临着被伤害,生老病死也是自然规律,所以决定了医学是一定被需要的。
由于在整个人类长期进化的历史进程当中,医学研究快速发展只有近几十年,或者是近百年。这个过程当中不可能把健康和医疗面临的很多重大问题解决掉。所以我们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手段都有局限性,把这些情况跟老百姓讲清楚,这也是医学人文应该做的事情。认识到今天医疗的局限性,正视对待生命面临的自然现象、生老病死。当每个人得病之后,进入老年之后,都能有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安慰。有些疾病治不好,需要理解医学的局限性。所以就是“偶尔去治愈,经常去帮助”。作为医生来讲,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这是我们的天职。 “总是去安慰”,即医疗手段有限制,尽管我们尽力去帮助,但是很难让人长命百岁,或者是长生不老,也很难让人不得病。我们可以让别人晚得病、少得病、得小病,得了病之后能够看好病,这里也要有一种人文情怀去对待。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总是去安慰”提示的是医者仁心。
我2018年在北京卫视做了一期节目,是关于医学人文内涵的问题。一个优秀的医者拥有一双翅膀,一只是精湛的医学技术,另外一只是医学人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学生过程当中,把思政作为医学生培养的灵魂,就是两只翅膀和灵魂,翅膀让你可以飞得更高更远,灵魂是让你飞向一个正确的方向。
医学人文发展的内涵非常丰富,医学包括了人才培养,包括了医学实践,也包括医学的科技创新。如果每个医者都能很好了解医学史的发展进程,其实他的责任感、担当就会很自然得油然而生。从哲学层面上了解生与死,了解疾病,了解目前医疗面对的问题、服务的对象,对医学发展也是很健康的。还有医学相关的社会学,再就是医学和艺术,包括医学伦理学和卫生经济法学等。
医学主要是科学,当然也是社会学,也是人学。我写过一篇文章《科学和艺术在巅峰握手》,有观点认为科学和艺术是截然不同的,但是我分析了它们很多的相同点。首先科学和艺术是特殊明显的两个领域,是高度交叉融合的命运共同体,在发展当中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相互滋润,形成合力,科学中有艺术,艺术中有科学。它们的目标使命是相同的,都是推动人类发展,丰富人类生活和造福社会,也是帮助我们认识社会,尤其是帮助我们在热爱社会,热爱生命过程当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科学家和艺术家经常在社会发展前列,这是由他们的社会担当造成的。强大的科技和厚重的艺术是一个国家发展、发达的重要标志。科学和艺术都需要灵感和激情,没有灵感是不可能有科学创造的,没有灵感也不可能有艺术的创新发展,所以需要有兴趣和激情。这两项工作都需要激情和灵感,都需要创新思维,杰出的科学活动和优秀的艺术实践都需要原创性和独特性。
从艺术方面来看,无论是古代的诗人,还是现代的钢琴、交响曲都体现了上述特点,都用美学渗透。科学发展过程当中是揭示一种未知世界的美,艺术创造过程当中有科学的规律,科学展示的过程当中需要艺术,作一个学术报告,让听众能够听懂,把这个学术报告变成学术大餐的话,是一定要有艺术感的,绝对不是简单的文字、数据罗列。为什么有些报告很有感染力,有些报告大家就觉得枯燥无味,关键在于科学和艺术有没有高度融合。
人体无论是从进化的角度讲,还是从基督教上帝创造人的角度讲,都是最完美的,所有的比例都是最完美的,没有用的东西基本上在进化过程当中都会被淘汰。从人体结构上,科学与艺术的思维方式分别由左右半脑支持。然而 ,具有高度创造性的科学与艺术却需要左右脑全部思维能力的支持 ,每一项优秀的科学成果或与艺术作品都融合了人的全部创造力。
医学人文是一直被需要的,而不是说今天需要或者过去需要,永远都会需要。只要人类存在它就需要,因为只要人类存在就会有疾病,就会有生老病死。人工智能未来一定会快速进入医疗里面来,很多前沿科技的推动造成会有人工智能进入到医疗行业里面,但一定是辅助医疗手段,不能取代医生。医疗服务肯定不能只是单纯的同等的医疗技术服务,它是医疗技术服务+医学人文,才是一个完整的医疗服务,所以医学人文情怀是永恒的,永远都不能丢掉。
5 对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定位的建议
第一个是服务国家需求。健康中国的建设,老百姓进入到小康需要健康的支撑,但是健康的支撑不仅是肉体上少得病,一定要有人文情怀,这是生活质量,所以服务需求,尊重医学规律,加强医学人文研究,促进医学人文发展,这是强调研究的目的。
第二个是在北大建立医学人文。要依托北京大学的综合优势,我们是从里面的核心往外发散的,加强多学科的合作要做好,不能只是做成医学部的医学人文学院,而要做成北大的,做成中国的医学人文学院。
第三个是依托北大医学部的优势。依托我们的创新优势,各家医院的优势,历史积淀下来的优势等,形成学科特色优势,这里要强调特色,特色就是优势。
最后是把人文情怀融入所有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营造良好的医学人文环境,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文人才,推动教育改革。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成立,既是几代医学部包括大学领导重视的结果,也是北大医学在医学人文长期积淀的成果,是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挂牌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更多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特别欢迎也恳请全国兄弟院校所有医学人文专家,能够更多关注我们这个学院的成长和发展,我们为了中国的医学人文的发展共同努力。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学院李晓洁整理、陈琦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