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教育之我见*
2019-01-16柯杨
柯 杨
(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 100191)
过去20年来,医学人文学科在北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经历了很多坎坷。我有幸见证了其发展,也为其付出了自己的一分力量,很多往事还历历在目。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自己虽然是学医出身,但是过去不知道有医学人文,也不知道这个学科这么重要,这么宽广,包含这么多具体内容;另一方面,我也体会到这个学科发展在中国非常不容易。曾经要不要建立这个学院,要建立哪些学科,怎么建立等,都是问题。今天,医学人文学院的揭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学院的各位老师,几代人努力,周程院长精彩的“临门一脚”最终促成了此事。在此,我祝贺医学人文学院成立,同时也很高兴来分享几点我对医学人文教育的心得。
1 我理解的医学人文和全人教育
医学教育强调医学生的人文培养,常常有不同的语境表达,如人文教育、德育、素质教育、全人教育……人文有其学术上的定义。对于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我认为从理念上应该是为医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氛围,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使他们朝着有较高道德水准、有情怀、有正义感、有同情心和成熟的技术人才发展。或者更简便通俗的表达——培养有本领的好人。这样一个大而化之的有口号之嫌的理念,其实在医学教育上是有其抓手和落脚点的,那就是职业精神和岗位胜任力。这两个方面都有具体的定义和国际共识。我的理解是通过多方面综合努力,让学生们坚定和践行利他主义的职业精神并能够给病患提供符合人性需要的、有效的医疗帮助。二者缺一不可。另外,什么才是人的成熟呢?我认为是充分的理解人性。人性是进化赋予我们的本能,具有多面性。我们既要理解人性的善,也要理解人性不那么善,理解人性的不完美,理解人和人的差异,理解人的痛苦与需求。作为医学人,这种接纳理解和包容是非常重要的。对病患、医者即使做不到感同身受,也要设身处地;即使不能身临其境,也要善解人意。
2 医学教育的一般特性
理解医学人文,首先要理解医学教育。第一,医学教育是大学教育分化的一个非常专业化的末端。医学教育本身并不包括通识教育的内容,医学的知识技能是医学教育的核心。因为医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技能被不断强化。第二,医学教育定位于高等职业教育。医学传授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就业岗位明确而细化。职业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和社会的需求紧密连接,和行业政府管理部门紧密连接。这也是为什么医学院并入综合大学后,要强调医学教育不只归教育主管部门,还应与医疗行业主管部门密切对接,强调医教协同。卫生部门、用人单位、社会需求、准入、评估等的作用不可或缺。承认职业教育并不代表我们就不需要做其他方面的努力。也正因为医学是这样一种职业教育,我们更应该强调或者重新强调全人教育的重要性。
3 医学教育为什么也要实施全人教育
医学教育为什么也是全人教育?如上所述,除了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局限性外,第二个原因是我国医学生的心理成熟度问题。中国的高中生普遍接受的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学生全面成长所需要的环境。我们的高中教育环境近乎是管道式的,尤其是对于边远地区考生来说,他们必须集中全部精力把应试教育的内容完成。有些地区对中学生实施的集中住校、脱离家庭与社会的知识灌输,用几年的时间将高考作为唯一目标的生存状态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全面成长是不利的。因此,虽然我国高中生的知识量可能超过欧美学生,但是有不少学生的成熟度、对生活的态度、对生活的选择能力等实际上没有达到他们该达到的水平。这并不是学生的责任,是我们目前现实的无奈。但可能也正因为如此,他们还有可塑性,医学教育虽然处在教育链条的末端环节,让学生全面的发展也是医学教育的责任。
再看医学知识本身。有观点认为医学是人学,我觉得其实不然,纯粹的医学知识是人体正常与异常结构与功能,几乎不涵盖对人性的理解,除非涉及精神科。所以,一定要有额外的关注和教育。这就是我体会的为什么要进行全人教育的原因。
4 医学“全人教育”的难题
相比医学知识传授来说,全人教育的难题是什么呢?全人教育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不能单靠说教。同时,全人教育的效果也很难评估。譬如,如何评估学生道德水准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接受人文、亲近人文也是有很大个体差异的,部分可能需要依赖于个体自觉性、悟性和愿望。另外,我国整个大环境也处在道德重建和价值观重建的过程中,这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学校传授了一套大道理,但学生走入社会看到的可能是截然不同的现象。学生在判断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困惑。这些都是我们全人教育的难点。
5 医学人文教育需要综合力量的共同努力
综上所述,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实施需要多股力量的综合努力。第一,要有强大的医学人文学院,有师资、有知识传授的力量、有学术的力量。教育和研究两手抓,面对问题、提出思想、给出底线。第二,对于高校来说,党团组织活动、学生自发的和学校(院)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实践活动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医学教育有天然的优势,医学实践面对病患、面对弱者、面对苦难,自然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成长的过程。在教学改革中以问题为中心,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技能,也自然促进学生的成熟。因此,这正是教育教学一体化的过程。第四,职业榜样作用特别重要。在医学教育中,师德师风、医德医风会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学德学风,因此我们的教师人人可以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导师。
除以上几点,另外有三个经验之谈:一是改革学生的评价体系。十年前,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做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改革,改变学生奖学金评价体系。过去,奖学金评价的大量权重是考分,是GPA,现在增加了很多志愿活动、集体活动、社会工作、临床实践,甚至对高年级学生的患者评价。这些对学生有一个“指挥棒”效应。二是通过本科生的国际交流,让学生短期到国外临床观摩,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对医疗工作的了解。三是学校对学生的关爱,这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我们的管理是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我们的后勤保障是不是为学生提供带有温暖的服务等。这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我们不能期望从来不被关爱的人去自觉地关爱别人。
虽然人文教育的效果是长期的难以评估的,但毕竟有其规律,我们只能持续努力,“做正确的事不计成本”。
今天,在医学人文学院正式成立之际,我想特别要强调医学人文学科的加强。医学人文是医学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一个小医生变成一个大医生、好医生必然要有自己的悟性,但仅靠个人的自然发展存在一定的随机性,我们必须发挥教育的力量。北京大学和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之后保留了医学人文的教学队伍,经过近20年的努力,医学科技史、医学伦理、交流学、心理学等学科成绩显著,在全国已起到引领作用。相对于“工具理性”,人文学科便是“道德理性”的基础,因此它是“无用之大用”,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思想方法、影响价值观、影响行为举止,最终影响职业结果。
关于医学人文教学,这些年学院老师们积累了好的经验。我个人认为要特别结合医学生的特点,尤其在本科阶段要有知识、要有经典、要有故事、要有共识、要有参与、要有讨论、要结合医学实践,医学人文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引导式课堂。医学人文同时承担着研究任务,以促进学科发展。例如,当今医学技术进步在提高医疗能力的同时,也常带来不当应用和过度应用等问题,另外医患关系、临终关怀等,一直都是医学人文要研究和应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