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故障与维修管理方法探索
2019-01-16陈杰
陈杰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当前,我国基础建设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机电设备的投入应用是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在基础建设各个领域中,机电设备的稳定正常运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在保证产品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要做好对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通过加强机电设备故障与维修管理,确保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尽量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产品的质量与产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 机电设备的故障排查与维修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机电设备管理技术虽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由于故障处理和维护管理等并不成熟,先进管理理念尚未普及,尤其是现行基层操作人员知识的欠缺,使得机电设备运作现场的管理水平亟待提升。在机电设备故障及维修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故障与维修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1.1 企业不重视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
当前,设备的技术革新越来越快,我国企业都在机遇与挑战中奋力发展,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理念,但大多数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管理的重要性,对于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并不在意,组织员工进行设备巡检与维保并不及时,也没有做到全部覆盖,有的企业甚至没有进行设备维保,这往往导致设备意外故障之后,企业对于设备的故障情况并不了解,难以快速对其加以修复处理,耽误系统的生产,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1.2 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到位
在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后,很多企业只注重设备故障后的检查,没有注意机电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和机电设备日常运行中的注意事项,这导致设备的故障隐患堆积越来越多,缺乏维保的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随着各个零部件的不断磨损与老化,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被大大缩短,甚至会导致设备损坏,需要购置新的设备加以更换,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还加大了企业对设备资金成本的投入,降低了企业的利润。除此之外,对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动作和声音,也应认真处理,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查和保养,减少因操作不当、维护不慎或环境原因造成的机电设备故障概率。
1.3 机电设备的故障排除维修管理落后
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下,机电设备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机电设备在不断改进完善的同时,企业也在积极引进新设备,旨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但由于企业基层员工往往流动性大,员工个人素质参差不齐,企业通常并未将配套故障与维修管理进行普及,导致设备现场操作人员的职业技能严重欠缺,只了解设备的开关机,对于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知之甚少,企业现场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亟待提高。因为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技术的发展与机电设备更新速度不相适应,设备得不到正确的保养与使用,导致所购置机电设备的利用率低下,先进的机电设备无法发挥其先进之处,造成了机电设备的浪费,同时影响企业的资金成本和可持续发展。
2 生产中机电设备的故障分析
了解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做好机电设备故障的维修保养和预防措施的基础,在解决故障的时候无能盲目依靠经验操作,需要进分析故障,确定维修方案并对症下药。从故障现象入手,通过在故障现场拍照、查看监控及询问操作手等方式调查了解故障发生的时间、环境以及具体情况等,整理故障数据,做好故障分析。
2.1 故障原因及机理分析与确定
通过必要的理论分析与计算,初步确定造成设备故障的原因和推演事故过程。从而明确故障的性质,找出故障的原因,并且从各个方面方面阐明故障机理,采取改进措施,修复故障设备,增强设备性能,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对故障部位多加防范,防止故障的再次发生。
2.2 故障结论的分析
当每项故障分析工作处于一定阶段或测试工作完成时,应根据故障情况,通过各种性能测试,考虑设计、制造、选材、使用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并对所获得的所有信息、调查记录、证词和测试数据进行集中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得到结论明确、建议中肯的报告,并提出设备维修的意见,以便后期设备故障的处理以及作为产品质量反馈的重要因素。
2.3 故障处理措施
在故障分析结论确定后,都要针对诊断结论,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解决当前故障状态,并预防同类故障再次发生。人在生病时都需吃药,更何况机电设备更是要“对症下药”,设备自身不能像人体那般自我调节,这就更需要我们管理人员对设备的日常保养与故障修复,在设备故障前期就得遏制,不能等设备患上“癌症”之后再进行维修,“癌症”晚期的设备内部零部件老化磨损严重,修复困难,甚至导致设备损坏。
3 机电设备的常见故障与原因分析
机电设备的故障往往无法避免,但可以通过对故障种类、成因等的分析,得出相应的诊断措施,加以修复完善,尽量降低设备故障率。我们应该从造成事故发生的各个方面出发,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实际生产中其设备不良状态的发生。
(1)失调性故障。设备在长久以往的运行中,设备部件之间同轴度出现偏差,件与件之间产生了空隙,以及设备内出现了泄露和堵塞的情况,导致设备压力不均衡。所以及时疏通设备内部管道,维持油箱、管道的密封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这些手段可以使液压系统安全稳定运作。
(2)磨损性故障。设备的运行中,磨损是无法避免的,长久的磨损累积,在达到临界值的时候,就会引起故障的发生。设备部件的磨损无法调控,但可通过改善润滑、及时清洁以及改善零件工作环境等预防设备的过度磨损。
(3)腐蚀性故障。这类故障往往是零部件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所导致。机电设备的运行过程中,控制好零件工作环境尤为重要,去除零部件周围的有害化学物质,防止化学物资的腐蚀,提高机电设备的抗腐蚀性,可以有效减少设备的腐蚀性故障。
(4)断裂性故障。机电设备的零部件,应控制其材料性质的均匀,以及设备工作环境温度的稳定,减少脆性断裂的发生。同时,应合理规划好设备运行时间,防止设备过度运行产生热疲劳、机械疲劳等导致机电设备零部件发生断裂。
(5)松动性故障。机电设备零部件在运行过程中受到长期的振动,时常发生设备零部件偏离设计位置,件与件之间的空隙增加,从而导致设备零部件松动,运行动作无法正常传递,发生松动性故障。在定期巡检和保养机电设备的时候,应该注意设备在运作过程中是否发生异响,定期检查设备的紧固情况,甚至重新紧固,确保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减少设备出现松动,控制松动性故障的发生。
(6)老化性故障。机电设备的长时间运行,使得设备内零部件逐渐老化,这类故障无法避免,但可通过适当的保养,延缓零部件的老化,使机电设备能够更久的运作,直到其达到报废标准,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对典型故障案例的分析,从而加强现场管理与设备养护,控制设备的故障率。在控制设备故障发生的同时,也需了解设备故障的征兆,以便于及时做好故障处理,防止设备异动或急停导致事故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防患于未然。
(1)性能异常。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动,技术性能出现异常。常见为设备制动困难、骤停、功率及生产能力明显降低、过热高温、油气过量消耗和润滑油异常等。
(2)外观异常。设备在工作室发生异常景象。通常现象有发生异常振动和响声、油水以及空气渗漏、出现特殊气味等。在设备出现异常后,应及时停机,组织检修维保,减少设备的损耗,防范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设备的正常生产运行。
4 机电设备的常见维护保养办法
维护保养是延长设备寿命的主要途径,通过良好的维护保养,能够使机电设备长期处于完整运行的状态,减少机电设备故障的发生,从而提高企业的收益。
4.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在设备进场验收之后,企业要结合设备相关资料和施工现场现状,编制出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按其执行。设备操作手要学习操作规程,并经培训合格后,方能独立操作设备,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必须遵守操作规程要求,拒绝违规操作和经验性操作。
4.2 设备实行机长制
企业要将设备安排给专人操作,未经主管通过,他人不得进行操作。操作手要了解设备结构、性能及易损耗零部件,懂得设备正常与异常状态判别的基本知识,能够协同维修工共同进行故障排查。同时,机长负责本台设备的日常运行、巡检与维护保养工作。
4.3 做好日常巡检与交接班
操作手正确运行设备的同时,要做好设备各工器具的整齐摆放,保障安全措施齐全且良好,线路、管道完整。还要保障设备内外部的清洁、无油垢、无碰伤、无泄漏、密封良好,按时加油并保证油质符合要求。在设备的开机过程中要注意巡查,确保设备无异常声响、气味,要能够通过不正常的声音、温度和运转情况,发现设备的异常状况,并能判断异常状况的部位和原因。发现事故及时汇报处理,做好设备日常维保的记录与交接班的工作。
4.4 推行三级保养
除了日常操作工组织进行的局部的拆卸、清洗与紧固之外,企业要将机电设备的维修制定相应检修计划,安排维修工定期对设备进行解体检查,检查机电设备内部零部件的紧固、间隙和损耗情况,并及时更换老旧零件,消除设备故障的隐患。
5 提高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的方法
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是无法避免的,经常性地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就是为了修复设备零部件的损耗,延长设备的寿命。机电设备在长时间的工作下,往往很容易忽视维修保养工作,缺乏日常巡检和养护的机电设备就如同人未注射疫苗,长久的零部件损耗积累而缺乏修复,容易使设备出现故障,造成事故的发生,最终严重影响企业安全生产和生产进度。正确处理好设备操作、生产、维修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机电设备的日常巡检与保养应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及时更新机电设备零部件、易损件等,发现隐患并消除隐患,确保机电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
5.1 提高设备检修重视度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企业不能只看重眼前的经济效益,还要对后期的风险进行规避,这就需要完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要提高员工对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视程度,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员工,提高员工自身素质。通过对员工培训,加强员工与外界先进知识之间的经验交流,通过交流与合作,增进人与物之间的联系,实现了管理与设备的共同进步,促进企业经济增长。
5.2 维修管理应该“可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推广下,人们的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意识逐渐增强,在做好企业发展的情况下,还要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在发生机电设备故障后,员工要结合理论与实践知识维修机电设备,尽快、尽力使其恢复正常工作,满足生产的需要。同时,在进行设备维护和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在修好设备的同时要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同时,也要确保维修人员自身的身体健康。随着机电设备的长期运行,设备老化无法避免。机电设备在老化之后,无法避免地要对其进行报废工作,当然废旧设备的处理也必须在机电设备申报报废后进行。在企业统一规划下,将废旧机电设备妥善处理,无论是出租、出售还是拿去做实验,都应以充分发挥机电设备的最大价值为目的。
5.3 设备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在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行为规范与标准执行,确保机电设备运行所需的备品备件、能源、油等材料达到标准。同时,员工必须注意设备使用手册中的规范要求,限制员工的不良操作行为,防止故障发生。
5.4 把设备检修保养落到实处
在强调设备维修管理的同时,企业应将设备日常巡检、保养加以落实,做好设备维保的监督工作,规范好机电设备日常巡检、保养的记录,根据维保计划,定期对机电设备组织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内部零部件的完好,清除设备安全隐患,同时在故障发生后不仅要及时进行修复并将故障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故障多发部位,有针对性的进行维保与监察,了解易损易耗件,及时备货,做到检修及时,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6 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能否得到保证,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运营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同时,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也不只是传统的循序渐进,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工程中,应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维修,避免出现性能问题。它能尽可能延长使用寿命,提供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业应安排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同时还需维修人员自身及时补充知识,理论结合实际,并随着设备的升级而提升自身素养。在良好的设备维护和管理下,不仅可以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可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