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青年消费群体的微型住宅空间设计研究

2019-01-16邢楚君郭晶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1期
关键词:住宅群体空间

邢楚君,郭晶

(西南林业大学)

1 引言

微型住宅(Micro-residence)满足一系列当今生活对移动性、高效性与灵活性的需求,给年轻人带来了新的城市体验和居住体验。微型住宅在极有限的空间内,通过精致化的室内设计、智能化的设备设施,结合社区公共配套设施和物业服务,实现了舒适、时尚、便捷的居住感受。因此,微型住宅是对传统住宅的革新,微型住宅的设计与创新因对城市生活的超前思考而成为年轻人群瞩目的焦点。现在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房价飞速上涨,要做到居者有其屋,应多开发小型住宅。微型住宅是一种现实的发展模式,并将逐渐成为人类未来住房的发展趋势。

2 微型住宅概述

微型住宅是一种经济、高效、便捷、灵活多变、建筑面积较小的精巧户型住宅,集会客区、工作区、睡眠区、烹饪区、洗浴区、过道区、储藏区等功能空间于一体,为青年消费群体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空间。

微型住宅空间的设计不是简单的设计或简陋的设计,设计师需要开拓创新,将有限的室内空间优化利用,满足青年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微型住宅空间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微型住宅的整体规划,应注重微型住宅外部公共空间归属感和氛围的营造,创建适宜的空间尺度、丰富的空间种类,满足青年群体社交的需求;②微型住宅的建筑设计、户型设计、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遵循一体化设计原则,实现微型住宅空间的最大化利用;③微型住宅形成独特的社区文化,鼓励使用者更多地参与社区交流活动,从而维持微型住宅整体的精神活力。因此,高品质的微型住宅空间,是微型住宅项目策划、社区规划、建筑设计、户型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甚至物业管理和社区文化共同形成的有机整体[1]。

3 微型住宅的现状

在国外,微型住宅正在成为悄然兴起的时尚潮屋。在日本和欧洲,微型住宅设计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将空间中的舒适性设计到极致。在美国,微型住宅也开始慢慢走俏,尤其是面积在70m2以下,价格不及8万美元的微型住宅,购买的人趋之若鹜。在国内,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城市的微型住宅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将成为我国未来住宅的主流方式。在香港,为了改善香港穷人的“棺材房”住宅环境,James Law Cybertecture公司推出了一种由混凝土水管制成的微型房屋——“OPod Tube House”,仅用直径为2.5m,约10m2的住宅面积供1~2人居住,并提供了集起居、卫浴和烹饪空间于一体的一款低成本的微型公寓,解决了香港贫困人口住房紧缺的问题。2014年,北京万科发布的“MI公寓”,以12 m2、18 m2、25 m2的极限空间设计引发了一场真正的革命。18 m2的微型住宅空间内,集客厅、卧室、厨房、书房、独立洗手间等空间于一体,可以满足使用者的居住、办公、会客、烹饪等基本生活需求,并做到户户有阳台的空间格局。

虽然微型住宅的发展前景较好,优势较多,但由于微型住宅设计刚刚起步,整个行业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微型住宅设计与实施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微型住宅空间面积小,功能分区不明确,家具设计过于单调、舒适性有待提高;微型住宅中住户密度过大和公共设施拥挤,导致居住品质不高;微型住宅整体建造费用昂贵,实施难度大等,这些问题给微型住宅的发展带了极大的阻碍,是当前设计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微型住宅空间的设计策略

微型住宅空间的消费者为青年群体,该群体多为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大多数工作不固定,经济收入不稳定,生活压力大,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较少。因此,青年群体对微型住宅的需求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据青年消费群体的居住需求,本文提出以下微型住宅空间的设计策略。

4.1 构建设备设施完善的微型智能住宅空间

现代科技充斥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的吃穿住行越来越智能化,生活方式越来越个性化、自动化和趣味化。智能住宅(Smart-residence)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产品角度均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从技术角度来看,智能住宅是综合布线、网络通信、安全防范、自动控制以及音频视频等技术在住宅平台上的集成应用。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智能化家居生活已成为一种趋势,微型住宅空间内应用智能化设计给青年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智能住宅在微型住宅空间内的应用,可以打造舒适、便利、高科技的居住体验。在微型居住空间内部安装智能家居系统,智能手机作为中控平台连接智能化语音操控系统,便可对智能家居产品进行控制,如智能机器人管家、智能家电控制、智能清洁机器、智能防护产品、智能可视对讲与智能窗帘窗户等,均能在住宅空间无人的状态下通过手机进行操控。此外,对于青年群体的微型住宅空间,可将多种功能性空间加以叠加,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进行场景选择,安装智能化设备的空间将会自动更换场景模式,塑造客厅、家庭影院、餐厅、卧室等空间。因此,智能化场景控制系统的应用使空间更加舒适化、个性化、便捷化和动态化。场景控制系统可以一键营造不同的家庭氛围,例如,观影场景模式、欢迎客人模式、休息睡眠模式、浪漫温馨模式、半夜微光模式与早晨起床模式,为青年消费群体构建一个设备设施完善的微型智能住宅环境。

4.2 营造健康、安全、舒适的高品质微型健康住宅空间

健康住宅是在符合住宅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秉持居住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多层次的需求,为居住者营造一个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高品质住宅和社区。在健康住宅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不仅要考虑与居住相关的物理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噪声、光和空气质量等,还要考虑使用者主观性的心理因素,如空间布局、私密保护、景观视野、色彩感知、材料选择等因素。

营造一个健康、安全、舒适的高品质微型健康住宅空间,应注意以下3点:

①在微型住宅空间中处理好色彩搭配关系,体现空间中的美感和体量感。色彩心理学相关理论研究表明,冷色系比暖色系更容易给人一种空间扩张感,通常情况下,微型住宅中应尽量选择明度高的色彩作为空间的主体色,再选择少量纯度高的色彩作为空间的点缀色,从而使空间宽敞明亮又不失活跃。此外,为了使微型住宅的室内外空间能够有一定的视觉延展感,可以在有窗户的墙体布置较为靓丽色彩的家具或饰品,让人们对整个空间在感知上进行视觉上的过渡。空间中顶面的色彩处理应选择浅色系,让人感觉整个空间在高度上有所延伸。

②在微型住宅空间中,应选择有视觉扩张感、简洁大方的材料,如木材、玻璃、镜面、不锈钢等。木材纹理自然,韧性好,易切割,无论是地面还是墙面都可以使用;玻璃的通透性好,作为微型居住空间的隔断,可以起到隔而不断的效果;镜面和不锈钢等具有反光性,可以在空间中形成一种视觉扩展感。这些材质的使用,能够让居住者在原本狭小的“微空间”中产生一种极为宽阔的视觉体验。

③在微型住宅空间中,应根据居住者的需求,合理设置灵活性高的多功能家具。由于微型住宅空间需要在极为有限的空间中满足居住者多层次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为其提供起居、学习、生活、储物等多种功能空间,因此,微型居住空间不仅要求家具尺寸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还要求空间中的家具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功能发挥至最大化,使家具按照居住者的场景需求,灵活地叠加、拆分、伸缩、折叠、升降、旋转、收纳等,实现人与家具、空间的平衡,营造健康、安全、舒适的高品质微型健康住宅空间[2]。

4.3 创建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微型生态住宅空间

生态住宅是在建筑生命周期的各环节充分体现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环境负荷和创造健康舒适空间的理念。创建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微型生态住宅空间,应注意以下3点:

①微型生态住宅空间应遵循生态化原则,尽可能使用可再生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等无污染型能源;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场地因素,如朝向、方位、建筑布局、地形地势等;尽可能利用天然热源、冷源来实现采暖与降温;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空气质量、降温、除湿。

②在微型居住空间的设计过程中,空间的高效利用极为重要。这就要求设计师不仅要将不同功能的区域合二为一,还要考虑对竖向空间的合理利用。例如,在墙上布置美观的搁板摆放物品,或在墙体上“挖洞”,既可以放置相应的物品,又不占用室内的建筑空间;在厨房和卫生间将人的行为尺度进行综合性的考虑,进行坐便或者蹲位空间的设计时,给人的如厕行为留出足够的高度后,对其竖向空间进行合理地利用和布置等。

③为提升微型居住空间建造的速度,应制备标准化的建筑构件。标准化构件下的微型居住空间,其建造费用与施工难度会大大减少,建造速度却可以迅速提升。当微型居住空间受到城市青年消费群体的追捧时,制造标准化的构件将使数量众多的微建筑在最短的时间内建造完成,并使材料的运输更加便捷,同时,标准化的建筑构件因其灵活性使得微居空间依旧保持其多元化的使用功能,且构件还可以回收利用,达到微型生态居住空间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目的[3]。

5 结语

微型居住空间模式在我国房地开发产业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微型居住空间的产生与我国当前人口资源发展情况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人类未来城市住宅发展中,微型居住空间因其精致、舒适、时尚、便捷等特点将会是城市青年消费群体所青睐的对象。但微型居住空间由于空间的限制性难以进行较为合理和高效设计,还有待相关学者和设计师共同摸索其发展之路。作为设计师,微型居住空间的设计应秉持“以人为本、物为人用”的原则,充分考虑微型居住空间服务对象的需求,最终构建出设备设施完善的微型智能住宅空间,营造出健康、安全、舒适的高品质微型健康住宅空间,创建出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微型生态住宅空间,从而形成一套具有科学理论支撑、彰显人文特性和较高社会价值的微型居住空间设计系统。

猜你喜欢

住宅群体空间
Jaffa住宅
空间是什么?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创享空间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