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学生语言冲突导致的宿舍打架事件案例分析
2019-01-16曹奇
曹 奇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创意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一、案例陈述
2015年10月20日晚上10点半,土木系A、B同学在地质系某宿舍门口吃泡面,聊天声音比较大,影响到了地质系宿舍C、D同学的休息。C同学拿着一张凳子和D同学出来与A、B同学理论,双方发生了语言冲突,C同学摔了凳子导致A同学情绪不满,打了C同学一个巴掌,引发了周围同学围观,阿姨知晓后立即上楼进行劝阻,暂时压制了双方。A、B、C、D同学回到宿舍后向班长与团支书进行了事件的汇报,双方班长会面交流后想进行劝解,然而A、C同学各执一词不肯妥协,地质系的团支书E同学为帮C同学泄恨,与A同学发生了肢体冲突,并把A同学头部给打伤了,A同学立即报警。宿舍阿姨闻讯后立即劝架,整个楼的同学全程参与了围观,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警察与辅导员到场后,对参与同学进行批评教育,C同学赔付了A同学医药费,双方进行了调解并相互赔礼道歉。事后,土木系与地质系对A、B、C、D、E同学进行了通报处分。
二、案例本质
语言冲突;院系打架事件;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疏导;法制观念;应急事件处理程序;学生品德建设;家庭教育;学生世界观、是非观、价值观的建立。
三、关键点
关键点是考察辅导员的高校学生安全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变能力。
四、解决思路
(一)精神慰藉、情绪疏导、谨慎处理
从学生的角度分别倾听当事者讲述事情缘由,交谈中始终将体谅与尊重放在首位,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与积极关注,建立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关系,体会学生的真实情绪与想法,在学生领悟到错误与痛苦时给予忠告和精神慰藉。
(二)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消除事后隐患
让学生知道宿舍打架事件严重性,当事学生必须认真写下详细的书面检讨和保证书,通知学生家长来学校协调,能有效防止学生对事件前因后果有所隐瞒,避免后续家长对学校处理结果有所误解而陷入被动;若当事学生再犯,以书面材料作为依据严格按照学生手册采取较为严厉处罚措施进行警示,这可以作为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证明材料。
(三)时刻关注人际交往冲突,提升学生思想上认识
组织召开年级大会、专题团课、班会,从宿舍打架事件中找出学生在处理人际交往冲突中的思想误区,通过班会、年级会议形式召开可以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思想认识,对预防和制止此类事件有重要作用。
五、实施办法
(一)查明原因,安抚为先,批评为主
作为辅导员,冲突发生后需要倾听当事双方讲述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探究之前先向学生了解是否受伤,安抚双方的情绪,对他们不要急于责备批评。稳定双方情绪后,对双方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再做后续处理,后续处理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发生言语冲突中能学会冷静克制,学会协调沟通彼此间矛盾分歧,防止使用暴力平息心中愤恨。
(二)依托舍友,调查原委
走访除当事人外的其他几位舍友,尽量从他们口中调查出不带感情色彩的事情原委,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对事件处理的公正客观。
(三)通报实情,消除家长误解
辅导员让违反校纪校规A、B、C、D、E五人分别认真自述事件来龙去脉,通知学生家长,组织学校院系领导进行会谈。学院领导、家长、学生三方面会谈能够有效客观了解事情发展经过,根据校规和学生手册等相关条例对此次学生宿舍打架事件进行通报,让具体的通报消息能够及时并且真实地传达到当事的各位家长。
(四)召开班会,提高学生认识
辅导员与班主任老师在冲突事件处理后组织学生召开主题班会,让各班级学生以头脑风暴方式讨论、交流如何预防和解决宿舍人际交往矛盾冲突的具体方法,鼓励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负面的情绪、成员之间加强沟通交流、以宿舍为单位讨论寝室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冲突。班会中可以运用心理团队辅导的方式让学生在遇到人际冲突或者暴力突发事件能否及时制止或者阻劝,切不可隔岸观火、大肆鼓噪,扩大事件;让学生能够站在相互尊重的角度上思考处理问题,提高自我管理、自我观察、自我反省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长期跟踪,做好反馈
学校心理咨询室及学院心理辅导员在后续工作中对几位同学开展心理疏导是后续工作的重点,同时开展心理测评兼顾心理疏导,把学生的心理疏导和矛盾冲突后的人际关系重构作为重点。长期的关注与跟踪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周围同学,利于自我反省更正自身缺点,在人格完善的同时更好适应大学校园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之中最后缓解A、B、C、D、E五位同学的矛盾冲突。
六、启示
(一)关爱学生,珍惜集体,教育引导,惩戒为辅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作为高校与学生接触紧密的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在处理学生校园言语冲突引发的危机事件时,在保护受到伤害的同学外也要关注冲突事件中当事者施暴的背后因素,详细了解矛盾冲突的前因后果、公正客观处理问题,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权益保护到位,让二次伤害不再发生。
(二)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目前95后大学生接触互联网较早,整体的思想比较开放,情绪容易激动、个性要强、爱从自我角度思考问题,加上经历中学高强度的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育导致人格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造成高校宿舍成为学生矛盾冲突频发的场所,这也是亟待高校需要重视的深层次问题。
(三)加强法制教育,消除冲突隐患
语言冲突最后演变成为学生打架充分暴露了学生不惧怕心理,法律意识淡薄。加强学生法制教育,让其意识到打架带来的严重后果,学会用克制、冷静、理性的目光看待问题,不要去触碰法律、校纪校规、道德底线,树立牢固的底线意识、法律意识,杜绝类似的突发危机事件发生,消除冲突隐患。
(四)重视品德教育,保持平和心态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辅导员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一切出发点,重视学生品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就业观和是非观。在互联网畅通、网络意识多态化形势下,德育模式方法和途径要从线上线下占领网络宣传平台,引导大学生诚信感恩、文明守法、谦虚好学、学会总人。
(五)重视归纳总结,提升工作经验
高校辅导员在处理日常众多事务中要擅于总结归纳,学生宿舍打架事件作为一起突发事件,通过对事件的处理总结其中的利弊得失,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对之后的工作进行思考并且不断思考得到经验启示。通过这次校园学生言语冲突导致的宿舍打架事件,辅导员及时总结成案例,进行分析思考,与同行一块交流、学习、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