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现实价值

2019-01-16余成龙王建超

山西青年 2019年5期
关键词:现代化文明人类

余成龙 王建超

(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54)

进入21世纪以来,当人类在庆贺工业文明带来的物质世界的时候,反而使人类的发展面临巨大困境:比如空气污染、资源枯竭、水土流失等。此时,人类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去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各民族进行新伟大的实践中,在怎样实现“美丽中国”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思考中,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古语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需要从战略高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背景和现实价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能更好地建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提出背景

(一)国际背景

在西方工业化的进程中,西方国家在发展自己经济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西方国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发起了一系列全球生态保护的运动和倡议。世界的生态破坏包括水资源短缺及其土质破坏严重,土地荒漠化与盐碱化程度加重,森林锐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等。虽然人们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科技创新有助于生态保护,但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扭转,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统一。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为世界一起保护全球生态提供了方向。

(二)国内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民追求的生活品质逐渐上升,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成为了民心所向。当前国内生态环境状况堪忧,在经济发展的时候,生态保护的措施没有同步实行,所以生态环境的破坏相对严重。中国拥有巨大的疆土,有各种各样的资源,虽然总量庞大,但是人均可利用资源却是极少,加上人均消耗和需求量巨大,环境承载能力压力极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为建成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点燃了一盏明灯。

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现实价值

(一)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2018 年 5 月,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如果没有充足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那么人类想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当艰难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类在和自然交流的历史长河中应该学会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如果是对立的关系,那么人类就会自食其果,如果是和谐共处的关系,这样才能实现全面发展。人类社会可以利用自然界的资源能源来发展自身和改造自然,但是如果人类想要凌驾于自然界之上,就难免会遭到自然界的疯狂报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因自然而生。习总书记强调,培育和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促进绿色发展模式的转变,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是绿色发展,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永续性问题。绿色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以物为中心的观念转换为以人为中心,只顾经济利益的发展转化为经济精神生态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在现代世界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比较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高低成为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尺。随着“美丽中国”口号的提出,生态治理现代化在我国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中占有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说道,我国要建成现代化强国,就必须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和生成生态文明治理体制。如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公平、责任、回应、参与等治理理念和民主性、法治性、协调性、制度性相统一的治理原则。2017年新出的环保督察制度,证明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落到实地的同时,也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决策体系、监督体系的创新和发展。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推进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发展,对于系统完善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和保护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生态保护的机制和体制尚未健全,导致我国生态环境破坏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资源能源的消耗过多使经济发展受到约束,环境的承载力越来越小。面临这种严峻的形势,深刻理解和认识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背景,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特质,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现代化文明人类
边疆治理现代化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请文明演绎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