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个性化为切入点 打造“健康”的智慧医院

2019-01-16孙靖张凯施毅赵乃峰檀革苗孙笑寒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10期
关键词:支撑体系健康智慧

文 /孙靖 张凯 施毅 赵乃峰 檀革苗 孙笑寒

从“智慧”本身出发,分析智慧医院的基本元素,探索构建智慧医院的方法,为智慧医院建设提供参考架构。

面对中国人民日益增长和提高的医疗需求,以及城镇化、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挑战,智慧医院的建设成为破局的关键一招。目前,中国的智慧医院在政策、技术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正在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但关于智慧医院的定义、建设方法、技术架构等在业内还未形成共识,中国智慧医院的总体建设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完整认识以及缺乏顶层设计成为阻碍智慧医院建设的主要障碍。

“智慧医院”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本研究从“智慧”本身出发,分析智慧医院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和构成元素,进而探索当今智慧医院应实现的目标,以及构建智慧医院的方法,同时为智慧医院建设提供参考架构。

建设智慧医院之基础元素

分析智慧医院应该具备的基本构成元素和特征,整体表现优秀的智慧医院应该具备三大特征。第一,智慧医院不仅应具备理解、分析、判断和决策等上层思维能力,同时应该能感知、可执行,这样才能保证智慧不仅仅停留在“形而上”的层面,而具适应性(基于感知)和落地性(可执行)。第二,医院智慧应该具有针对性,而非广而泛。智慧医院的建设应该针对运营过程中的具体智慧表现和服务目标有目的地进行。第三,智慧医院首先要保证其“生命”支撑体系的健康。医院作为关键性建筑,其支撑体系关乎人体生命安全。医院自身关键设备/系统的安全、可持续是智慧医院的基础。

信息化IT系统相当于智慧医院的“大脑”,为医疗服务及业务流程提供决策性思维逻辑。为保证众多IT系统的“思维”一致性,需要通过主索引系统和信息集成平台将这些IT系统连接起来,形成统一的医疗对象描述、一致的平台信息处理和标准化的医疗流程服务。同时,应保证各信息系统可单独升级、增减或替换,从而为智慧医院提供一颗有思维、会思考、可升级的“大脑”。但是独立的“大脑”不等于智慧。

此外,智慧医院不仅需要强大的IT系统,也需要借助物联网、智能化技术延伸其感知和执行能力。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应用增强了智慧医院对外的“沟通交流”能力。这些互联网应用同样应该与医院IT系统、医院智能化系统相结合,达到“智慧”知、行、言的一致。

建设智慧医院应具“个性化”

智慧医院建设不可能千篇一律、简单复制,应该是有个性的,而非通用的。

要打造有“个性”的智慧医院,必须改变传统医院自下而上的设计、建设模式,“以终为始”、自上而下。首先定义期望医院所具有的“个性”(建设愿景和目标),并逐步明确需求、还原场景,然后再将需求和场景转化为设计及技术要求,进而进行详细设计、施工及调试验收。

打造有“个性”的智慧医院可分为五步。第一步是智慧医院基准对标。“个性”以共性为基础。医院作为关键性场所,在探讨个性需求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市场趋势、标准规范要求以及业界领先的最佳实践经验。

第二步是智慧医院建设需求评估。智慧医院建设应该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针对每家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为了帮助客户梳理智慧医院需求,并在一定范围内达成共识和一致的理解,由医院不同角色(包括医院投资方、建设方、后期运维管理团队、护理团队、设计方、咨询方等)共同参加的需求分析研讨会显得尤为重要。这种需求分析研讨会我们称之为“TechNavigationWorkshop技术导航研讨会”(图1)。TechNavigationWorkshop技术导航研讨会为智慧医院建设技术路线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步是智慧医院建设辅助设计。智慧医院辅助设计是将需求评估中达成一致理解的主要解决方案、关键场景及应用实例设计、重要功能区域需求汇总的成果转化为可以实施落地的技术描述(包括但不限于系统组成、系统集成应用逻辑关系、系统集成信息流等),并始终以医院建设愿景及应对主要挑战为目标,借鉴和遵循基准对标成果,做到“以终为始”。智慧医院建设辅助设计的产出成果相当于衔接概念设计与后续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的任务书,是后续设计工作的基础。

第四及第五步是智慧医院集成交付及竣工验收。基准对标、需求评估和辅助设计是建设智慧医院的顶层设计,但是完美的顶层设计并不代表优秀的实施结果。这正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医院建设期望包含咨询、设计、施工甚至运维工程在内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智慧医院集成交付及竣工验收部分实际上是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由统一实施交付主体运用其优秀的项目管理能力对时间、成本、变更及还原效果和质量等进行控制、优化。

建设智慧医院之参考架构

保障智慧医院的“健康”应该针对安全、舒适、可持续的要求建立针对性的自动化、智能化支持体系(体系数量及集成内容视针对性需求而定,并非一概而论),这些自动化、智能化支持体系同时与医院信息化系统进行集成,保证医院“健康”支撑体系真正服务于医疗业务。为此,本研究提出以下智慧医院建设参考架构。在实际医院建设应用中,并不一定所有功能模块都需要一一对应,可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必要的删减或融合优化。

一是打造基于态势感知(SAM)的安全保障体系。智慧医院的安全保障体系应以消防自动报警、安全防范为基础,同时扩展至集成电力、锅炉、电梯、医用气体等高危或涉及生命安全的关键设备,甚至进一步将医疗废弃物处理等高风险医务工艺也纳入统一管理范围,并建立一系列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应急处理流程,以支持紧急及灾害状况下的应急指挥。

二是打造一体化智慧医院“生命”支撑体系。医院的“生命”支撑体系包括动力系统(电力、蒸汽、冷热、压力等)、空调通风系统(温度、换气、洁净度、正负压等)和物流医废系统(给排水、电梯、医用物流、医气体等)等。虽然在医院建设过程中这些系统往往属于不同标段,但是从运营维护的角度,这些“生命”支撑体系都应该统一进行管理,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医院建筑管理系统HBMS。不仅如此,由于涉及的系统众多、专业各异,为便于运维人员日常管理,医疗建筑管理(HBMS)不仅仅是简单的集成监控,还应具备故障自动检测及诊断(FDD)、智能学习优化等辅助功能。打造一体化智慧医院“生命”体系需要充分利用医疗建筑管理系统(HBMS)对众多“生命”支撑体系进行集成监控,同时结合能效管理系统(EMS)与后勤物业系统(FM)实现监视、考核、优化、管理一体化。

三是基于中间件的应用集成平台。要赋予医院“智慧”,这些安全保障体系和“生命”支撑体系就必须通过“物联运维”神经网络与医疗服务、工艺流程以及信息化相结合,成为智慧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中间件的应用可以很好地通过通信中间件将支撑系统与实际应用区分开来。每次更改或增减支撑系统时只须修改通信中间件与更新后支撑系统之间的接口,而不会直接影响实际应用;实际应用开发可以屏蔽底层众多系统的复杂性,而选择特定区域、针对特定角色的合适平台进行应用开发。基于中间件的应用集成平台正如人体各个功能区域的神经末梢,根据局部行为需求,将人体的意识行为、动态表现、支撑体系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新时代,仅有‘思维’的医院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医院更高、更多元化的需求了,真正的‘智慧’还需要它能‘感知’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联结,并能作出相应的行动,最终满足人的需求。”

猜你喜欢

支撑体系健康智慧
铝合金模板早拆架支撑体系的受力分析研究模板拆除方法
浅析圆弧段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应用
我国零售业发展困境转型升级路径及支撑体系研究
安徽:打造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本支撑体系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