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类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9-01-16沈睿媛孙彩虹

山西青年 2019年23期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教育

沈睿媛 孙彩虹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一、高职类院校女大学生现状

(一)创新创业能力普遍较差

高职院校女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学习,对未来的发展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但是由于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欠缺,使他们的专业知识掌握不牢,所以在创新创业类大赛中,高职院校高质量的参赛项目并不多,特别是获奖的优秀项目更不能与本科院校的相比。如何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师生应努力的方向。

基于女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大部分人选择的专业科技含量不高。近些年,部分女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了就业,所涉及的行业绝大部分是技术含量偏低的家教、服装、文具等,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事业当中,有一部分技术含量不高,造成企业生命力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差而中途夭折、偃旗息鼓,有的创业时间甚至维持不了一年。

(二)缺乏行动力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智联招聘),大约65%的人计划在30岁之后创业;21%的人认为他们必须在工作一段时间(至少1-2年)后开始创业;9%的人认为创业风险太大,要慎重;4%表示他们没有想清楚;1%表示他们不考虑创业。近几年,各大高校都在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大部分女大学生对创业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很多学生对创业有着较浓烈的兴趣,并且表示只要条件允许就会选择创业,但是,创业率却普遍较低,许多有创业想法的毕业生因为家庭、风险等方面的原因最终放弃了创业。

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意是创新的源泉。创意人人都会有,将创意转化为创新并付诸实施形成事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一个人不善于做决策、不愿意承担风险,那么就不会有行动力。大道至简,懂的人很多,做到的人却不多,要想成长为成功的创业者,就要增强执行力,从小事开始做。

(三)毕业后创业者少

自2014年之后,政府各部门一直对创新创业进行扶持,对高校的扶持力度更大,如教育部门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这是一个全国性大赛,不仅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式,还为大学生们的创意、创新、创造提供了一个面向市场的平台,在第三届大赛时,习总书记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总书记深切勉励青年学子要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正是由于校内外资源的支持,使得创新创业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但是在毕业季后,原来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们将接力棒传到学弟学妹手中,转身投入探寻就业岗位的大潮中。出现这种现象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学生们对自主创业的冲动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毕业后学生们接受更多的是家庭的管束,大部分家长们不愿意让子女创业;二是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会缺少归属感,在校内有老师、同学的帮扶,在校外需要靠自己单打独斗,心态发生了变化。

(四)创业成功率低

高职院校女学生创业者学历不高,且较多集中于服务类行业,以利用劳动成本优势为主,整体经济贡献率不足。失败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很有可能发生的,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让创业者之路走的更加坚实。[1]例如,餐饮副食、百货、服装等生存性创业行业由于技术门槛低、创新程度较低、初始资金投入门槛不高,市场竞争指数大,导致创业收获的利润微薄,甚至入不敷出,最终创业失败者多成功者少。

二、对策分析

(一)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帮助下加强创业政策宣传、创业明星示范引导和高校创业激励教育,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增加女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关注度。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双创的扶持政策,使高校能够提高关于双创的意识,进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妇联等组织在高校应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活动,在女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时给予帮助和扶持,鼓励社会上成功的企业家,在校园内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二)搭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

创业不仅包含理论,还需要给女大学生提供实践的土壤,开辟创业实践园区,为高校女大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创业实训类平台。

政府部门继续加大对创业示范园等的投入力度,给较好的示范园一定的奖励及扶持政策,形成示范效应,进而吸引更多的创业者进入园区,使之成为在校女大学生学习、体验创业的社会实践平台。

(三)培育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普通本科学校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许多高校已将“创业基础”纳入大学生必修课。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的深层次发展、高质量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

1.组建创新创业专兼职教师队伍

在校内,可以选拔一批热衷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校外,可以聘请知名学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界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

2.组织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方面的培训

学校要鼓励并帮助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选派有潜质且专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参加SYB等项目培训、观摩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拓宽视野、提升专业能力[2]。

3.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研究室

以众创空间为中心,成立创客俱乐部、创新创业协会等工作研究室,请创新创业方面的老师、专家来到学生中间,为学生们的新点子、新发明指点迷津;为导师们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

(四)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1.树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信念

在教育改革之前的课堂中,教师们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教学范式,在教学中加入创新创业元素,教师们首先要有改革信念。

2.完善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分步骤开展,可以先面向少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女大学生,通过树立创业典型、榜样教育等,拓展为面向全体女大学生,这样才能在校园中真正形成创业文化。在学生入学伊始便让学生接触相应教学内容,创业教育应贯穿女大学生整个学生生涯周期。首先,普及化教育,这可以以公共课和必修课的形式进行;其次,创业的精英式教育,重点是培养以创业为未来职业目标的女大学生,并将创业教育的知识与其所学专业相结合[3]。

3.引入跨学科创业教育模式

培养创业能力需要“重建”学科教学过程,跨学科创业教育模式是创业课程和项目相结合。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要从能够帮助女大学生成功创业出发,重新对学科课程进行“打乱重组”,可以开设跨学科的专业选修课,适当介绍关于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税务等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了解创新创业活动的基本规则,掌握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跨学科课程学习,扩大知识面。除此之外,女大学生们应学以致用,通过组建团队进行创业实践。

4.在课堂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侵入式学习和应用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讲和学生记,而侵入式学习和应用学习则是通过工作室实践、课外实习,让女大学生融入课堂当中,在实践中掌握理论。企业家精神不能通过学习或掌握一些课程来塑造,实践对于创业教育来说更为重要。高校应支持创业教育和技术创新的实习实践项目,并为学生毕业后进入孵化类基地、风险投资公司或企业做好准备。

5.提速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

通过录制MOOC、微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等在线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系统,并制定课程结业证书认定制度。将翻转课堂的概念由理论变为实际。“互联网+教育”的方式将发展为符合新时代创业教育的主旋律。

(五)提高女大学生创业主观能动性

1.树立新的就业观

不断改变女大学生在择业上的观念,女性在职业选择中更偏向于“稳定”,这种传统的观念限制很多女大学生在就业方向上的抉择。但是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这些就业岗位已经竞争越来越激烈也越来越不容易就业成功。例如,被视为“铁饭碗”的高速收费站工作已经被叫停,在2019年12月底前将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采用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女大学生要增强创新创业意识,走出一条将来更有前景、选择和机会更多的创业就业之路。成功的女性创业者有哪些特质?首先,她们了解自己的强项,并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其次,女性的观察力更加敏锐,善于发现自己的短板,能主动跟行业内的专家人士交流经验。最后,女性要调整好心态,增强自己对抗逆境时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的能力。

2.提高个人能力

创业才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去培养,有意识的做好准备。在校内,可以通过书籍(如专业书籍、法律、心理学、市场营销等)、培训、训练活动去积累专业知识;在校外,可以通过实习或工作,扎实做好工作,通过实践时的学习来增长个人才能。商业意识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女大学生在学习商业知识时应培养自己相关方面的能力,如信息收集、分析事物本质、寻找商机等。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个人能力,为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政策宣讲

大学生在创业的路上并不是单枪匹马,国家政策的扶持可以为毕业生保驾护航。学校在毕业季可以举办就业创业政策宣讲活动,通过校内广播、报告会、沙龙等形式告知毕业生,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创业方面的政策,为学生毕业后贷款、申请众创空间等提供帮助,为他们的创业之路指路、不害怕创业失败。

三、结束语

双创教育体系的建立使高职类院校的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稳步提升,这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立足校内,放眼社会,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拓宽高校的服务范围与领域,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