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老区本科院校“红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究

2019-01-16肖福流李红琴

山西青年 2019年23期
关键词:卓越老区革命

肖福流 李红琴

(百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随着《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各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加快融入新时代的步伐,主动加强对教师模式特别是卓越教师(优秀教师)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究。地处革命老区的本科院校,属后发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同时受到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生源结构和师资力量等影响,在全国高校都在为基础教育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四有”①基础教育优秀教师甚至是卓越教师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适应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特色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基础教育的卓越教师成为摆在革命老师本科院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革命老区本科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究的动因

进入21世纪,国家逐步加大了教师教育改革的力度,强化教师人力资本投资,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为培养“卓越教师”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为其实施提供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明确了具有卓越素质的教师的基本特质。2011年,教育部已在部分高校实施“卓越教师”培养改革试点,旨在培养高质量师范生,为基础教育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化后备人才,为新时代打造一支由“卓越教师”领衔的教师队伍。2014年教育部启动实施的学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明确要求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推动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深化教师培养机制、课程、教学、师资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外高校的教育改革、师资培养等都反映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都在向培养卓越教师的方向迈进[1],这些改革在卓越教师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考核标准等方面都取得颇丰的成果;国内“985”“211”综合性高校的教师教育,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属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各种因素和背景给革命老区本科院校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教师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培养优秀的教师,培养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德才兼备”的教师成为新时代卓越教师培养要求。首先,追求教师教育的卓越已成为国内外的普遍认识;其次,推动革命老区本科院校的教师教育改革,培养符合新时代特征的卓越教师是新时代的召唤;最后是现阶段教师培养特别革命老区本科院校教师培养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不紧密,学术性和师范性的矛盾,师德师风与关爱学生的冲突等等。

“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师培养模式依然严重,对革命老区本科院校的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究却屈指可数。革命老区本科院校的独特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性,不可能套用国内“985”“211”综合性高校的教师教育,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属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特别是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探究为促进革命老区高校尽早培养出具有特色的“德才兼备”的“卓越教师”的措施,让革命老区的孩子享受到与发达地区一样的师资,促进教育的公平。

二、革命老区本科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为学生建构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的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简言之,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卓越教师培养的重在“卓越”,那么如何体现出“卓越”呢?而卓越的含义是杰出的超出一般的,这应该成为区别于其他“普通教师培养”的关键所在,又如何做到“杰出”呢?“超出一般”呢?这就应该在培养具有“四有”教师的基础上制定出更具时代特征、特别具有革命老区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把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融入到培养中去。充分挖掘老区的“红色”,探索出“红色+专业”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确定培养规格和培养体系,促使方案的实施能逐步形成比较稳定的培养模式[2]。

(一)设置革命老区本科院校“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卓越教师”培养的指导性制度,在四年的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革命老区的本科院校要在国家卓越教师培养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学校的办学特点、办学定位和区域基础教育办学的特点,充分挖掘跟老区的“红色”,将老区的“红色”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体现老区的高校“卓越教师”培养的特别之处,设置培养具有革命老区精神特质的“四有”“卓越教师”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二)构建“卓越教师”人才培养“红色+专业”的课程体系

革命老区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发展时期,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如“百色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革命精神和时代楷模,学校应立足学校和所处地区,成立课程开发小组积极开展课程调研活动开发具有“红色”特色的系列课程资源。可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组织和开发,如“红色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可根据课程的呈现方式进行开发,如“红色的”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可根据开课方式进行开发,如“红色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把国家课程和“红色”校本课程结合起来形成“红色+专业”的系列课程体系,有的放矢的培养具有红色特质的“德才兼备”的“卓越教师”。

(三)多元化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体系

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多元化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

1.双指导制——创建基地,突出实践。通过高等教学与基础教学结合的“协同教育机制”建立校地合作。[2]在地方各小学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寻求基地优秀教师指导实习教师,让基地在职教师广泛、深入的参与到对师范生的培养中来,形成协同、融合、全程的卓越教师双指导制。[2]其中,高校负责专业理论知识、教师技能的卓越训练,小学负责全程的高效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安排,两校共同完成对师范生的实训与考核。

2.数字化开放教学环境。信息时代的到来表明教师不再是“知识霸权”地位。信息技术使得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途径表现为开放性、平等性,学习者掌握自学能力尤为重要[3-4]。因此,为了培养地区卓越教师,高校要积极进行数字化教学,教会他们自主学习并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3.职前职后一体。卓越教师的技术性和专业性极强,只有不断的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训练才能胜任。[3]现在的高校培养卓越的教师的重心都是职前的,其实,卓越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过程,因此,职后的卓越教师培养也尤为重要。所以,卓越教师的培养应借助信息技术打破职前职后分离的状态,转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高等师范院校为枢纽,形成包括大学、小学、社区、社会机构等在内的职前职后贯通的一体化的开放合作的教师教育新格局、新模式,特别是革命老区本科院校更应如此。[3]

综上所述,卓越教师是教师人才中的重要队伍,它离不开“师范性”却又重点突出“卓越性”。革命老区本科师范院校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可使被培养者从表面的服从到行动的认同再到自觉得内化如同人会从他律发展到自律一样。也就是说,这种培养模式给被培养者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其中的理论教育、技能教育、师品师德促使他们自觉的不断的追求优秀、探索教育真谛,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付诸实践。

[ 注 释 ]

①出自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广大师生的讲话,四有好老师是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猜你喜欢

卓越老区革命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延安,老区的希望
革命老区迈上幸福路
老区在努力奔跑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