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价值研究
2019-01-16边晓天津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放射科天津300451
边晓 天津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放射科 (天津 300451)
内容提要: 急性胸腹部创伤的诊断、定位、类型以及程度评估为目前临床医师关注的重要问题。传统X射线摄片诊断虽具有价格低廉、成像迅速等优势,但是误诊率、漏诊率相对较高。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不断发展,CT在急性胸腹部创伤诊断中被广泛应用,获得良好效果。文章从多角度对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价值进行了阐述。
临床上,胸腹部创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多会对心、肝、肺、脾等重要脏器产生影响,并且还会由于急性大量出血而造成组织低灌注状态、缺氧等,会合并出现全身应激反应、严重生理紊乱,严重时会迅速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诊断多依赖于影像学手段,X射线、超声以及CT均为诊断常用手段。近几年的研究与实践中发现,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在胸腹部创伤诊断中显露出明显优势。
1.急性胸腹部创伤
在临床创伤类型中,胸腹部创伤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急性胸腹部创伤,病情多十分严重,多会合并出现肾挫伤、脾破裂等多个器官损伤,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研究与实践证实,严重胸腹部损伤患者的早期死亡原因主要包括:开放性胸部损伤、胸腹腔血管损伤、张力性气胸、纵膈损伤、胸腹腔严重失血等。造成胸腹部损伤的原因有车祸、高处跌落、严重打击等。急性胸腹部创伤病情危急,且严重程度相对较高,患者在发病后甚至是治疗期间出现休克的可能性较大,与一般的创伤类疾病相比较而言,胸腹部创伤的病情表现更为复杂且程度更严重,有复合效应存在,症状表现和阳性体征之间会相互的遮盖,使病情的早期诊断存在较大的难度,在X射线和B超检查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不会有任何的异常表现,但症状多存在异常[3]。针对急性胸腹部创伤的急诊治疗,应注意尽早对损伤部位、损伤程度等进行确诊,及时开展抢救治疗。
2.急性胸腹部创伤的CT诊断
2.1 肝脏损伤
临床上,肝脏损伤为一种常见的胸腹创伤,利器致伤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以右下胸部为主要的发病部位,通过多层螺旋CT影像学技术进行检查,对肝脏损伤情况可进行准确地定位,并对出现损伤的具体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肝脏内能够观察到内线样、多发条形,同时有星芒状低密度影,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肝脏内部可以观察到相对微小的血肿病灶,在静脉的附近会有水肿,边缘模糊,清晰辨认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肝脏内部的血肿病灶呈高密度影状态,水肿病灶的附近位置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水肿带,边界表现相对较为模糊,进行准确地辨认有一定的难度[4]。
2.2 脾脏损伤
暴力是导致脾脏受到损伤的主要原因,左侧下、左侧上腹部是受伤发生比较集中的部位,脾实质损伤、膜下血肿、脾门血管损伤是该病患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通过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检查,可对脾脏发生损伤的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包膜下血肿,经CT影像学检查,会呈现出明显的新月状、弧带状影像,呈现出明显的高密度影。在脾脏发生破裂时,CT检查影像可对脾实质受损进行观察,呈现出明显的密度不均匀,部分影像呈明显缝隙状,部分患者脾脏会增大,且轮廓不够整齐,在脾实质的内部能够观察到混杂密度区,边界模糊,清晰辨认存在一定的难度。
2.3 肾脏损伤
肾脏损伤在胸腹部创伤中较多见,小片状高密度影是特征表现,也可有混杂密度影,合并包膜下出血的情况较为常见,甚至还会有肾脏周围出血,CT检查可以发现肾实质不规则,有条片状影像,高混杂密度,从外周部位逐步的延伸至肾窦部的内侧,肾实质包膜的下方,其影像学检查结果会表现为新月状、弧形,呈现高密度影,肾实质外侧肾周脂肪囊模糊[5]。
2.4 胰腺损伤
胰腺损伤属于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创伤,经CT检查后可明显发现患者胰腺肿大,胰周脂肪间隙会明显减少甚至完全消失,相关实质内血肿病变,胰腺周围有程度明显的积液存在。闭合性钝器伤的诊断难度最大,对这一类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误诊和漏诊率,使患者的治疗最佳时机被延误,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在临床表现中,胰腺损伤多为会表现出内出血、胰液性腹膜炎等。经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发现胰腺损伤的临床征象,进而为临床诊断提供便利、有效、可靠参考,为有效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
2.5 膈肌损伤
调查显示,该类损伤患者在急性胸腹部的联合创伤患者人数当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增长态势,左侧为病变的高发区域,在左侧胸腔内可观察到胃及部分的肠管阴影[4]。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直观地看到胸腔成影,为合理判断患者病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进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正确的指导。胸腹部创伤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病,这类创伤存在较大的危害,发病后,患者多会出现直接休克,并且会造成大出血、腹膜炎等诸多不良病症,因此对这一类疾病的治疗中,早期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及早发现受创部位,结合实际制定治疗方案,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尽快趋于稳定,使其生存质量得到充分保障[6]。
3.讨论
多层螺旋CT是近年来临床用于内外科疾病的常用诊断措施,是临床一种具有多排宽探测器结构、球管一次曝光可同时取得多个层面图像数据的成像系统,作用于人体则能够充分反映其内脏组织、血运等生理情况,并根据异常表现对疾病性质进行明确;且通过实施重建技术及重组技术,更为直观准确地对受损情况进行反映。应用于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诊断中,则能够针对肝脏、脾脏、肾脏、胰腺、膈肌等不同损伤部位受损情况、严重程度、性质及伴随生理变化等情况进行诊断,明确反映病情严重程度,使医师能够根据影像图示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并结合其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治疗措施,最大程度上对其健康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在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中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显著效果,可准确反映肝脏、脾脏、肾脏、胰腺、膈肌等部位损伤情况及生理变化,为医师提供更为准确直观的诊断资料,及时实施制定有效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