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标准化体系建设在工程现场的应用研究
2019-01-16姜朔
姜朔
(中国中铁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铁路标准化管理建立在程序化管理框架下。基于现场问题、人的管理思维习惯以及历年总结的标准化管理经验,标准化的管理首先需要解决做什么,其次要解决如何做,最后解决如何做好的问题。因此标准化根本性脉络就是首先做程序管理事项框架,其次做时间轴框架,最后做内容填充,将标准化管理内容丰富并具备可实施性。
1 标准化布局,两纵、一横的思维管理网
第一层级的程序管理事项框架可归结为两纵、一横。
所谓两纵就是垂直管理的两条平行线,按照程序管理时间和逻辑次序将工作内容予以纵向排列。第一纵就是基于点到线的发散管理轴。第二纵为日常检查纵向管理顺次。一横是实现专业化管理的几个必备要素,是实现管理事项和检查要点的基本要素。第一层级的管理框架从横纵两个指数涵盖了管理内容的方方面面。
2 基于外控的两纵管理法
第二层级的两个纵轴管理内容,主要有:
(1)第一纵是基于各层级管理事项从总体到局部,实现由文件向管理实体的转换。
①总纲领性文件。就是标准化建设的实施办法,也可以是体系建设标准树。依据工作内容将总体标准化内容分类,可依据规划项目内容涵盖组织机构、质量标准、工作目标、各参建方职责、过程管理、考核评价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将标准化建设总体轮廓向参建单位进行交底和明确。
②规划文件。标准化建设的薄弱在于先期进场开始就没有明确的规划导向,无论是建设管理者还是参建方都没做好角色定位,没有在规划上形成整体思路和建设次序。可规划内容主要分为:管理机构规划、制度体系规划、人员管理规划、现场推进规划、检查和考核规划五个部分,形成层层推进的规划模式,在规划文件基础上,再制定细化的标准化建设方案,用施工组织设计审批相类似的模式,进行标准化前期布局建设。
③标准化要素(含工地试验室、拌合站、钢筋加工厂、制梁场等项)、施工项目部、监理站、信息化的验收。在前面两个引领文件基础上,标准化要素是实现了实体框架搭建环节,通过试验室、拌合站、钢筋加工场、制梁场等关键要素建设,将为后续的质量管理夯实极为重要的基础。其中试验室管理更是所有环节的最关键一环,从试验室规划、设备投入,到人员培训、过程管控、相关考核都需要精细化管理,其中试验室主任作为关键人员,需要将其提高到项目经理、总工、试验室主任质量管控三驾马车这样的意识上来,对应的监理单位应该设置一名专职试验管理的副总监,可以说试验管理强,则质量管理强。另外拌合站、钢筋加工场、制梁场由其独立性,应该以工厂化和集成化的标准产出合格产品,这个就是质量输出环节的重要支持。
④架子队建设及管理。实体建设框架搭建完毕后,需要进行人员队伍的框架搭建,也就是架子队建设。在现今工种和工序越来越明细的今天,如何实现专业劳动人员输出和引入,如何变成人员的“装配式”可能是今后探索的一个路径。以工班为基础班组,如钢筋工班、模板工班组在系列劳务公司就可以引入,其进场、培训、考核、输出都在劳务公司体系内完成,而施工单位主要精力应该在架子队管理岗如何调配和组合各个“装配式”的工班组,如何有效的形成质量管理链,这些才是未来管理的出路和格局。
⑤首件评估工作。首件评估的目的就是为了立标打样,就是给后续同类工作提供一个示范段或示范点,首件评估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工序全覆盖,其次是对各首件的工作程序和管理要求予以细化,形成类似工艺性试验的模式内容。
(2)第二纵为日常检查纵向管理顺次,检查整治才是标准化管理的落实手段,对问题全面排查,并及时整顿需要网格化的细致安排,摸索总结日常检查有7 个大的专题。
①内业资料专项检查。日常检查内业检查可以按照施工前期、施工过程阶段、竣工阶段3 个大类。涵盖内容主要有施工前期的承包人资质证书、分包单位资质资料、主要进场人员资料、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单位工程座标定位测量记录仪器、设备标定证书、施工日记、施工小结、图纸会审、开工报告、培训、有效技术文件清单等13 项内容;以及施工过程阶段的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分部工程开工报告、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洽商记录、分部工程施工方案、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作业指导书、进场材料报验、进场设备、试验检验、隐蔽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施工日志、各相关子系统功能(参数)的第三方检测报告14项内容,还有竣工阶段的工程竣工报告、工程竣工预验收报验表、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及工程报验单、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记录、设计文件质量检查报告规划、消防、环保认可使用文件,防雷验收文件、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等11项内容,共计38 项内容,并对每个单项具体检查要求和检查依据。
②程序管理专项检查。所谓程序管理主要是对质量管理行为方面的检查,检查对象涵盖施工方、监理方、第三方检测方和设计方。以上参建单位建设主体责任不同,其程序管理针对性也不同,细化的检查方案有助于梳理建设行为中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或者一些司空见惯的行为问题,建设管理程序为王,程序管理到位的项目都是一些有较高成就和影响的项目,也容易取得各方面的认可。
③安全专项检查。标准化建设中不可忽略安全管理的因素,安全检查是确保标准化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针对安全管理的内容覆盖方面,主要制定的检查方案应该涵盖:营业线、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风险源管理;火工品、化学危险品;现场消防;施工用电;桥涵施工;大型及特种设备;特种作业人员执证上岗检查内容;隧道施工;事故应急救援检查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施工教育培训;意外伤害保险;建设稳定等14 项内容细化检查内容。
④标准化要素专项检查。主要就是前面所讲的对标准要素例如标准化试验室、拌合站、钢筋加工厂、制梁场的专题检查,同时还需要利用好达标考核、创优考核这2 个年度考核利器,将所有考核内容细化,形成照单抓药的检查要点。针对试验室的检查组织成立技术检查小组,让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懂试验、懂信息化、懂第三方检测的人组成一个专业小组,在实体质量检查之外聚集一些有专业才能的人,让专业的去抓要素管理环节。尽量将所有工作细化和优化,并制定详细的检查方案,将标准化内容变成指引性说明书式内容,让参与检查人员都变成标准化管理专家。
3 基于管理内控的一横管理法
一横落脚点是内控,就是如何提升自身素质或者说自我制度改革,达到标准化管控的目的。
(1)人员培育和专业化人才储备。人的因素永远是最重要的,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建立系统化的培育机制立于最核心位置。通过专业分工和日常针对性培训;以及对专业化人才的发现和技术交流是解决人才后备不足的基本手段。在人员培育上首先应该实现体系的上通和下达,所谓上通是说建设管理机构层级从部门设置上,就应该将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部门分离,也就是成立技术部和工程管理部职能分化,技术部承担人才培育,具备科研经费和教育经费,具备举行和联系培训机构并组织日常培训的工作职能;而所谓下达就是对应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应有对应技术部的部门,有相应的费用和人员构成,能够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能够形成一整套的选拔和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的制度,搭建平台,这样的人才培育机制才有生根发芽的可能土壤。
(2)降低三大专业手段准入门槛。质量管理除日常检查外,最主要的3 个专业化管理手段分别为:试验、检测、信息化。以往只有少数专业人员才能掌握相关技术。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就是通过组织专业人员集中研讨,对专业化内容进行分解再造。例如对于试验工作,可组织各施工、监理单位试验技术骨干编制标准化试验室管理手册,形成说明书式的管理说明文件。针对信息化管理,可组织人员到信息化研发单位了解信息化技术发展进程,联系施工现场实际,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为现场质量管控服务。
(3)专业化能力增长。专业能力增长分为理论水平提高、现场经验提高两大部分。理论水平方面主要是积极参加上级培训机构组织的专题技术和管理培训或者个人利用业余时间参见的职业技能培训,另外在工程实践中,提倡内部互相授课的模式,比选并邀请施工单位优秀项目总工、专家、高校教师集中授课,提高理论知识薄弱项。对现场经验方面主要是进行项目交流,总结监督检查等技术水平高单位发现的典型案例,增强现场经验,同时通过日常检查问题的反馈和处理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增长。
总之,标准化建设首先应该知道标准化框架,形成标准化程序,统一标准化内容,降低标准化门栏,提高标准化思维,打造标准化队伍,利用标准化武器,为铁路建设标准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