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谋划 强化引领全力推进河湖管控线精准落地

2019-01-16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韩全林

中国水利 2019年10期
关键词:界桩水利部门河湖

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 韩全林

依法依规划定河湖管理范围,是建立健全河湖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强化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基础,是水利部门加强社会管理、落实“行业强监管”的关键环节。近年,江苏大力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目前已完成727条省骨干河道、137座湖泊、651座在册水库的划定任务,累计划定管理范围线6.1万km,埋设界桩41.8万根,形成矢量成果全省“一张图”,把中央和水利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变成现实可感的工作成效。

一、系统谋划,凝聚部门合力

一是高位推进。省委将划定工作列入全省重点改革事项;省政府发文部署,要求以县为实施单元,推行政府负责制,建立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明确路线图、时间表。

二是部门协作。水利部门认真履职尽责,摸底数查实情,建标准拟方案,推进度重质量,抓协调促共享,确保划定成果真落地见实效。自然资源部门提供土地调查成果等资料,协助实地勘测、设定界桩等工作;财政部门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规划、测绘部门提供遥感影像、地形图等资料。

三是构建机制。省级水利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技术支撑单位,采取督查通报、质量巡检、定点交办等方式扎实推进。

二、攻坚克难,建立标准体系

管理范围划定工作政策性强、时间跨度长、协调工作量大、技术要求比较高。工作中注重示范带动,规范技术标准,统一信息平台,确保成果一致。

一是聚智基层首创。结合全国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选取13个县先行先试,积累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做法。

二是规范技术标准。印发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符合性审查指导意见、技术规定、信息采集技术要求、招标文件技术部分编制要点、抽检规定、验收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做好界桩编码方向、县级边界划分、接边和共桩等处理,形成完整的制度和标准体系。

三是建立信息平台。依托省水利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全省划定成果空间数据库,完成矢量数据采集、分析、纠错,实现成果在线属性查询、数据更新和应用管理等功能,推进省市县划定成果的互联共享,并做好与水利普查和相关水利信息化系统的衔接。

三、加强指导,压实管理责任

一是做好技术引领。强化省市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把关,从法规规范依据、技术标准、目标设定、实施计划、抽检验收程序、经费测算、责任分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把控,确保实施方案合法规、明责任、可操作、能落地。开展多层次、分阶段培训,统一扎口全省技术标准的解释。

二是加强质量控制。省级组织技术巡检和工作约谈,设立市级抽检和省级内业审核环节,以交办单形式交办问题并督促整改到位。

三是压实工作责任。落实成果终身责任制,明确市县水利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的工作责任,严格履行逐级确认、复核手续,力争每个桩、每根线都合法、准确。每年会同省国土、财政部门下达各地年度任务,并以上传省级数据库的矢量成果为依据对市县进行考核,确保整体进度。

四、乘势而为,推动成果应用

工作中将划定成果纳入自然资源部门“一张图”系统,作为政府竣工验收的硬性条件,推动划定成果的社会应用。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方面,以管理范围划定为基础的徐州市国家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全面完成,首次实现自然资源部门的土地所有权图、使用权图、现状图、影像图,水利部门的管理范围线图、岸线利用调查图等六图叠加,提出河湖管理范围的用途管制要求。在推进“多规合一”方面,聚焦空间开发强度和控制线落地,主动对接自然资源部门的空间规划,配合流域机构对接自然资源部《长江经济带空间规划》,积极做好与省自然资源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通过空间规划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将河湖生态保护和空间管控要求纳入“多规合一”规划管控体系中。在部门共享方面,各市县均已和当地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对接,其中13个县(市)已将成果融合进自然资源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在空间管控方面,将管理范围线作为河湖保护规划、水域岸线利用规划的要素,作为河湖岸线利用遥感监测的界限,作为河湖“两违三乱”整治的边界,切实加强河湖依法管理、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

猜你喜欢

界桩水利部门河湖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智慧界桩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实践
大中型水库界桩设置及制作安装建议
水利部门财务管理优化研究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正确对待水利部门投资城市供水事业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水利部门档案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
黄壁庄水库库区界桩勘查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