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胃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1-15宋伟
宋伟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治疗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有胃痛的患者60例选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患者(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中医方法治疗胃痛病症,不仅治疗效果非常理想,而且还不会出现副作用,安全性较高,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中医治疗;胃痛;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7..01
胃痛是胃肠疾病常见症状,会对患者的日常饮食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且中医认为,脾胃相互作用,是身体的根本。一般脾胃出现病症后的主要变现是受纳、运转等功能受到影响,治疗时应以益气养脾和和胃降淤为主[1]。本文主要研究中医治疗胃痛的临床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有胃痛的患者60例选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5~70岁,平均(49.58±6.9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3~75岁,平均(50.07±6.73)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治疗,本次选择药物为吗丁啉片,每天3次,每次用量10 mg[2]。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治疗:以温中健脾的治疗原则来治疗脾胃虚寒患者,使用的中医汤药为黄芪建中汤加减进行治疗;以疏肝理气和和胃降逆的原则来治疗肝气犯胃的患者,使用的主要药方以柴胡疏肝散和逍遥丸进行治疗;以疏肝泻火和止胃痛的原则治疗肝胃郁热患者,使用的中医汤药为化肝煎或者清胃散加减法进行治疗;以温中散寒和通气止痛的治疗原则来治疗寒气侵胃的患者,使用药方为理中丸或者良附丸进行治疗;以消食通泻的原则来治疗消化不良的患者,药方主要为保和丸;以益胃养阴的原则来治疗胃阴亏虚病症,使用药方为益胃汤;以和胃消痞为原则来治疗寒热互结病症,使用的药方主要为半夏泻心汤;以温化痰饮和除湿健脾为原则来治疗痰饮内阻的患者,使用药方为苓桂术甘汤和加减平胃散[3]。
1.3 判定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患者人数。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的胃痛病症完全消失并且饮食生活恢复正常为治愈;患者胃痛症状偶有发作且症状较轻为有效;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前的症状无任何变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表示,统计学数据采用(P<0.05)表示。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中,无任何患者出现不良发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中,头晕患者1例、头痛患者2例,恶心呕吐患者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63。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停药后会消失。
3 讨 论
中医认为,脾主管消化,如果脾受损,就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患者会出现腹胀和腹痛,更会导致患者尿量减少,从而出现水肿、痰多和舌胖等现象[4]。而胃痛的主要发病机理就是脾受损引起胃病变,导致脾胃和肠道同时受到病菌的影响,胃痛在临床中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想要彻底治疗胃痛,就一定要对其发病原因进行追究,这样才能实施最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还要对患者的一些生活习惯进行了解,这样就能找到诱发的主要原因。在治疗胃痛中,一定要以保护胃气为前提,然后给予其他辅助治疗;还需要调和脾胃之间的阴阳协调,这样才能保证身体中阴阳协调顺畅。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不良发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使用中医治疗胃痛病症,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胃痛的症状,调節患者的脾胃功能,为其具有很高的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曾翠然.中医治疗胃痛的75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339-340.
[2] 涂焱华.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临床观察[J].健康之路,2018(4):213-213.
[3] 汪 军.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1):338-339.
[4] 盖海云,陈 红,黎婉荣.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6(5):212-213.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