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其抑郁症状的效果
2019-01-15刘秋芬
刘秋芬
【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的抑郁症状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 对我院长期收治的64例长期抑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2例患者,对照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HAMD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精神分裂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在护理中增加心理护理对其有着明显改善效果,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
【關键词】精神分裂患者;抑郁症状;评分;心理护理;改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7..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现阶段医学对其病因还未明确,一般而言,精神分裂症主要是由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和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变故、压力等等所引发,不同的患者在症状上的表现差异很大,哪怕同一个患者在不同病期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长期收治的64例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对照组患者中,患者年龄26~72岁,平均(40.3±8.3)岁,病程为2~10年,平均(6.3±2.1)年;研究组患者年龄27~70岁,平均(39.6±9.6)岁,病程2~10年,平均(6.8±2.4)年。所有患者均符合WHO规定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且换成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所有患者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并不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如下:(1)入院即可建立个人档案,将患者病情、症状、年龄、性别等进行记录;(2)遵医嘱帮助患者服药,对患者耐心细致的讲解药物治疗作用,在其服下后密切关注用药后的反应;(3)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个人习惯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和活动,比如羽毛球、跳绳、五子棋、广场舞等等。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开展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要细致、分层,按阶段式心理护理方式最为合适,具体如下:(1)入院前两周,用亲和力打动患者,让其能够快速熟知医护人员,融入医院环境中,减少患者的不适应和陌生感带来的恐惧、焦虑。并且能够做到与患者主动沟通,去了解患者感兴趣的事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相匹配的护理目标和计划;(2)入院后的3~6周,通过教育、学习的方式来为患者讲解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介绍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配合治疗得到恢复、痊愈的案例,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并与患者交流学习后的感受和困惑,为患者认真解答。在交流中要根据患者的个性来增加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多启发、多劝解,帮助抑郁情绪的缓解。(3)入院6周后,组织集体讨论、交流活动,让患者互相鼓励,互相发现问题,集体氛围下可以产生很好的暗示效果,让患者在大环境中将心理问题更好的解决。
1.3 观察指标
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可以很好的评价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抑郁症状变化,HAMD分值为0~60分,分值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生活质量评分表可以很好的反应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护理后是否有所改变,分值0~100,同样是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通过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评审用均数±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具体见下表1。
3 结 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反复发作,会随着病程迁延而逐步恶化,在临床上,部分患者通过治疗后可以得到保证痊愈或基本痊愈,但有些患者则会出现精神残疾,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残自杀等行为都是因为抑郁情况严重。
经过本次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帮助患者恢复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证明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患者中的应用有着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容兆珍.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0):98,103.
[2] 王海静.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223-224.
[3] 贺金花.人性化护理对于精神分裂患者心理和恢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智慧健康,2019,5(1):49-51.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