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五大发展新理念在普陀田园综合体的实践

2019-01-15杨海滨何孟辑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34期
关键词:普陀综合体田园

杨海滨 何孟辑

自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文件后,舟山市普陀区因地制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田园综合体为主平台,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美丽海岛田园综合体快速发展。

2019年9月23日在普陀田园综合体举办的中国普陀农民丰收节在浙江在线、凤凰网直播的点击量破百万。经过近两年的建设,项目所在地展茅街道实现旅游总收入约3000万元,同比增长114%,村集体收入同比增长53.5%。使普陀田园综合体成为了舟山城乡结合的产业园、旅游休闲的观光园、市民向往的大花园。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三产融合文化结合品牌强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普陀田园综合体坚持创新理念,跳出就产品卖产品、就田园卖田园的传统模式,让农业结合旅游,通过对田野、山林、溪流等地域特色鲜明的“原风景”、自然场景、生活空间进行艺术创作、文化植入、故事重构,深度挖潜田园乡村魅力。建设80亩彩色稻田创意画、100亩六色莲花园、30亩玫瑰花园和22亩五彩鲜花园的大地艺术与田园景观,让水稻牵手创意,春赏油菜夏问莲,秋收稻香冬品梅,使田园综合体成为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观赏性的创意农业景观。

要适应人们对农业功能需求的变化,催生创意农业、教育农园、消费体验、民宿服务、农业科普、康养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乡村服务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在一起,并从零星分布向集群转变。以创新的思维融创意元素,用多元手法打造满足人们追随乡野生态风情、深度体验休闲需求。

将种地制作成游戏和社交场景,进而彻底改变农业。将农田变为实景演出的道具和背景,进而在新兴消费市场占据话语权,赢得新的利润增长点、新的口碑和新的业态。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要有着艺术基因和媒体基因,避开农产品的品质卖点,转而营造自然时尚的田园氛围,以田园艺术、生活美学和乡土文化为核心切入进来,让消费者的愉悦感、体验感和仪式感得到极大的提升和满足。

田园综合体的一二三产融合,要进行完整的体系化的考虑,以农产品为道具,通过环境、氛围的营造,使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口、耳、鼻、眼、心同时感受到“情感共振”式的体验,激发消费者的共鸣,进而促进产品的销售。田园是一个露天、开放性的场地,在一个自然的环境中销售农产品,更具优势。用心地做好花海的视觉效果,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的花卉种植。在水果采摘季开展体验活动,开展特色劳动体验活动,让小朋友和家长进行亲子互动,用图案字帖,给刚摘下的水果贴上自己喜欢的印有吉祥语、卡通人物等各种表达情意的“水果帖”,在不知不觉间达到了销售的目的。设置田园商店,充分利用新鲜花卉的提取物,制作富有特色的甜点和美食。让游客自采自摘,将销售融入到体验中去,使游客乐享收获的喜悦,还能节约人工采摘成本。

要坚持产业创新为动力源,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销售、餐饮、休闲等三产服务业有机整合。以农旅文深度融合为重点,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旅游、健康、文化、创意、体育、自然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拓展农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创响普陀禅农全区区域品牌。推进普陀观音米绿色食品500亩产地创建。搭建开放式品牌营销平台,构建线下资源与线上需求高效对接的渠道。推进农村电商产业基地和电商特色村建设,规范益农信息社和农村电商服务点,跟农商行的“丰收驿站”结合,资源共享,让优质的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进入千家万户,让更多农民借助互联网创业致富。

二、坚持协调统筹理念,三农统筹三治融合

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普陀田园综合体游览火车成功运营,开启了舟山行驶在田野上的火车时代。该项目通过多规合一,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田园、绿色田园、丰收田园、欢乐田园、青莲田园等,并用游览火车将这些不同主题的田园串联起来,并在周边逐步完善配备配套设施和景观。

建立了全市首个乡村产业联合体。将3500亩土地集中起来,发展粮油生产、观音莲花、精品果蔬、花卉苗木四大基地,由食品农业龙头企业牵头,粮食合作社、莲花家庭农场等为合作平台,分工协作,合作社与家庭农场负责品质化生产,企业负责精深加工和品牌营销。公司为农户提供先进的养殖技术、优良的品种,又与农户签订年度供种苗、饲料、技术、销售合同,实行保底价收购。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将附近的零散小农户,纳入质量提升范围,开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对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纳入检测,统一标识、统一开具合格证明、统一追溯管理。公司与农户实现资金、劳力、场地、技术、管理、市场等资源的优化组合,形成产业联合体,使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全过程。与普陀农商行签定“加强普陀田园综合体金融合作助推乡村振兴协议”,获取授信金额1亿元,贷款利率在银行市场执行利率基础上下浮15%左右。创响普陀禅农全区区域品牌,与普陀农商行的“丰收驿站”合作,让优質的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进入千家万户,让更多农民借助互联网创业致富。

我们在开发项目时,就是运用协调统筹理念,站在全域角度,将不同项目紧密联系在一起。要站在全域的角度,将不同的节点多规合一,走产品差异化发展道路,实现项目联合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要着力构建乡村善治社会。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渔农民为中心,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要切实做好社区村体制改革完善的后半篇文章,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推进渔农村“三治”融合,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要牵头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加强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推进村级“三务”公开,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坚决纠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

人才振兴是根本。进行乡村人才培育时要思想和技能两手抓,唯有提高思想高度,技能学习才能更好地跟上。要打造一支有文化、会技术、懂经营的海岛乡村人才队伍,培养人才、善用人才、留住人才。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营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全景画卷

绿色发展理念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关系的价值标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田园综合体全面开展“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行动,推进“放心菜园、绿色茶园、精品果园和粮油基地”建设。着力在绿色兴农上下功夫,结合“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同步推进整洁田园专项治理,并通过乡约、村约等道德约束,发动村民主动参与维护自然和人居两个环境。初步建立稻田、蛙类、鱼塘、白鹭共生,山水田林河自然生命体有机融合的循环田园生态系统。

坚持生态为基,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全景画卷。要遵循生态优先理念,围绕“海上花园城”和“乡村大花园”建设目标,坚持以全域化的理念、绣花针的功夫,精心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要提升人居环境,打好底子,体现生态美;要突出全域一体,做好里子,凸显整体美;要彰显特色风貌,画好面子,注重品质美。努力让乡村成为渔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成为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美丽乐园。

四、坚持开放发展理念,三生融合,城乡合作共赢

开放发展理念是引领全方位高层次对外开放的行动指南。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逻辑就是为土地赋能,找到土地增值的通道,而非单单让农产品增值。为土地赋能更多的是考虑新兴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是基于乡村田园所展开的生产、生活、生态的共生之路,是基于农产品所进行的三产融合之路,是基于区域发展的共利共好之路。

田园综合体深化农村土地改革,释放土地活力。加快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建立了全市首个茅洋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通过土地集中流转,盘活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等资产,通过大户和村集体出面方式集中流转土地3500亩,形成土地租金保底收益、经营收入长期分红的村集体经济增长新模式。完善股份公司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利润返还、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探索出“土地流转得租金、入园就业得薪金、家庭经营得现金、股份分红得股金”的“一地生四金”模式,让农民获得多重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要坚持农村三权分置改革不动摇,创建农村改革先行区,在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和创新多方受益机制上继续走在前列。要积极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把田园变公园、把民房变民宿、把村庄变景区,不断拓展农民致富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新空间。

一要深化农村土地改革,释放土地活力。以“三权分置”为突破口,在推进土地改革的过程中,坚持所有权关系不变,落实承包责任,杜绝承包土地的浪费和闲置,加快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充分释放农村土地活力,努力提高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切实提高农村土地的供给能力、利用效率和增值空间。

二要坚持文化为魂,推进现代乡村文明建设。要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以净为底、以美为形、以文为魂,现代乡村才有永续发展的可能性。按照“一村一品”文化主题策划,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转化为渔农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让乡村文脉传承创新,让创城理念融入乡风,让清风正气充盈乡村,从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村规民约、家风家训、乡风民风有序传承,使乡村真正成为具有乡土气息、传承乡村文明的幸福家园。

五、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实施“三变”改革,带动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共享发展理念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田园综合体项目,最重要的是采取完善的利益联结模式,能够将村集体、村民、开发企业或者是管理企业、政府等多方群体形成利益共同体。企业(大户)通过资金、技术、管理、示范等多方面带动家庭农场、合作社、零散小户等的发展,政府通过多规合一发展,村民输出土地、人力、物力等,形成强大合力。

资源变资本。要纵深推进渔农村改革盘活乡村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以及农村集体性资产,以村集体、合作社为组织载体,通过吸引投资、合作开发、租售开发等模式,将闲置资源转化为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本。向改革要红利,唤醒渔农村“沉睡的资产”。

农房变客房。深入推进渔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实施海岛千幢农房激活行动,将乡村闲置的农房通过租赁、引导等方式进行设计、改造建设,包装成民宿、餐厅小吃等新业态,提高农房的使用價值。

村民变股民。按照“确权定股”的模式,将村级集体资产,以及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民持有的股金,集中投入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形成股权,同时鼓励村民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东,按股份比例分享收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将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集体保留35%—40%,其余60%—65%量化到户,只有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才能持有。对于旅游公司、合作社、商铺、农家乐等经营主体,可以自主选择入股店铺,互相持有股份,入股的范围不仅是本村社居民,还包括村社的经营户。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联结机制之下,激发了村民的经营积极性,实现了农户与村集体利益的均衡发展。

(杨海滨,舟山市普陀区副区长。何孟辑,舟山市普陀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猜你喜欢

普陀综合体田园
商业综合体中的儿童娱乐空间设计研究
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监督管理问题探析
德州立天唐人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投资收益分析
咏南昌县月池村普陀佛塔
朱昱臻
K金 精致细腻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
张江高新区普陀园科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