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荆楚地域古建筑语言及其表现形式
2019-01-15杜辅基
杜辅基
荆楚地域古建筑作为中国古建筑的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远古辉煌源远流长。荆楚大地有公元7世纪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16世纪中叶钟祥明显陵,还有2600多年前周厉王时期荆州古城墙和文庙等,这些历时久远的古代建筑,门(牌)、厅廊、柱墙、屋顶等形态构成繁复重叠旁衬后缀,斗拱、挑檐、榫卯、构架等营造技艺构思奇巧独具匠心,导序、藏露、曲折、彰隐等建筑手法筑巢引“凤” 传情表意,“形有尽而意无穷”,形成别具一格的建筑形态语言、建筑技术语言、建筑文化语言。作为荆楚后人,挚爱古代建筑文化,表达对先民崇敬之意,现谈几点拙见,虽有粗疏,以共商榷。
一、建筑形态语言
荆楚地域古建筑的建筑形制与规制法式,有儒学文庙、书院、祠堂、牌楼、会馆、戏楼、宗教建筑、古桥、塔,还有消失的古建筑遗址等。古代工匠用石或砖和木营造不同形体、比例、尺度的建筑,秉物成形,其形不一,各有其态。这种古建筑形态构成在点、线、面、空间上的“肢体语言”是建筑构件。“雕梁画栋”是古建筑构件的常见形态,也是荆楚地域古代建筑的珍宝。
1.雕饰
建于1896年的荆州文庙棂星门,牌坊式石构建筑上雕饰均为浮雕图案。明间上额枋“双凤朝阳”,下额枋正面“二龙戏珠”。次间上枋左边“麒麟图”、“鱼戏荷花”、“鹿子图”,右边“松鹤图”、“群龙闹海”、“丹凤图”,下枋分别是“游龙云纹”。其明间下额枋背面阴刻“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岁次丙申六月吉日建”的题记,证属荆州古代崇文尊孔孔庙形制建筑,鉴证清代地方鼎盛的官学文化的重要物证。
2.彩画
武当山紫霄殿屋檐、斗拱、梁、内额枋及天花等遍饰彩画。彩画内容有:神话故事、历史人物,配以卷草、流云、花卉等等,画技绝伦,形象生动,富有神韵。无论是整体建筑造型,还是局部木构件,彩画这种建筑处理方法除木构架防腐防潮防蛀功能外,文化性艺术性装饰居多,主要以楚人崇凤尚赤和尚黑的人文精神,采用红黄黑的建筑色彩,运用云纹或龙纹、几何纹或菱形纹、花瓣纹或蟠螭纹等楚文化纹样图案,赋予荆楚地域古代传说、民间神话、经典小说、戏曲故事等建筑文化元素,异形而同构,同体而异形,增添建筑形态表现力,丰富古代建筑造型。
二、建筑技术语言
据考古记载,湖北蕲春西周木架建筑遗址是干阑式建筑。我国长江流域和东南、西南地区的建筑习惯采用穿斗式构架,用柱子直接承檩条,柱间穿枋仅作为连通构件。可知,荆楚古代建筑采用木结构骨架历史久远。从宋代《营造法式》和清代《工程做法则例》,有斗拱、挑檐等古代建筑营造技术。同时,单体建筑构成和群体建筑布局的建筑形制,荆楚古代建筑延续周代的院落空间已呈均衡对称模式出现中轴线,依照晋代郭璞《葬书》所言“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和楚人创立“天人合人”的道学理念建筑自然与精美。
1.斗拱
武当山紫霄殿重檐屋顶的斗拱,在柱顶、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形木垫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依次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承上启下传递重量,是最佳的抗震构造技术。其下檐为72组重昂五踩,上檐为56组单翘重昂七踩。据资料记载,古建筑中常以斗拱的出挑多少来表示建筑等级,挑出层数越多建筑等级越高。这种木建筑结构中独有的构件,构思奇巧制作精美,诠释荆楚古代工匠精湛的营造技术、建筑文化艺术成就和理论实践创新精神,真正体现荆楚古代建筑的灵魂。
2.建筑
“三线”(中轴线、轮廓线、天际线) 远眺钟祥明显陵,从南至北,新旧红门、祾恩门、陵寝门、方城明楼、前后宝城等,前朝后寝在建筑中轴线上依次排列,且“遵照典礼之规制,配合山川之胜势”,依自然山势由低向高,逐步引导至后宝城。建筑轮廓线按照“千尺为势,百尺为形”传统理念,最高建筑方城明楼和睿功圣德碑楼约32米,即环境空间竖向尺度上单体建筑高度均在工部营造尺一百尺内;山水格局以陵寝地宫为核心,平面中轴线上前后左右格局模数,建筑组群划分规模均不超过一千尺。同时遵循古代相度兆域山水四至格局(即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将陵寝、山川、河流、原野融入天际线,形成“天人合一”。
三、建筑文化语言
荆州是楚国的发祥之地,也是楚文化发展的源头。周庄王八年(前689),楚文王熊赀定都于郢,并始建纪南城。此后,历经四十几代君王,兴邦立业,开疆拓土,创造了楚国800余年的历史。现存的古代建筑是楚先民能工巧匠的建筑典范,是鉴证古代建筑史的建筑孤例或重要历史时期物证其附着的荆楚古代建筑文化信息,是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国粹精华。
1.文字砖
荆州古城墙垣砌筑用砖均属“带字砖”,也叫“铭文砖”。据专家考证,相传在汉代荆州就筑有正规的城墙,属土城墙。最初的砖城墙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到南宋(公元1187年)时,为军事防御,荆州安抚史赵雄重修砖城墙,筑城用砖为政府下令烧制的“专用城砖”,砖上有责任铭文,但没有年号记载。后来在元兵攻占荆州城时,忽必烈下令将城墙全部拆除。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再次依旧基修复,并开掘护城河。到明末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克荆州城后,城墙又被义军拆除。直至清顺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第三次在旧基上修筑砖城墙,即留存至今的荆州古城墙。这些砖的文字刻法有阴刻或阳刻,还有阴阳兼刻;书法字体有行书或楷书;字的写法则有繁体字或简化字;文字记载的内容有制砖的时间和地点,有监造人、制砖人、烧窑人、制砖费用、承担者姓名和具体负责的地方官员的详细铭文。如今,文字砖砌筑的荆州古城墙是历史文化堆积,是千百年来朝代更迭的历史记忆。而现代建筑设置工程竣工牌、或建立工程质量档案,正是古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影壁
钟祥明显陵的裬恩门内外两侧设有琉璃影壁。现存残缺青砖墙体可见上部瓦檐,檐下是琉璃仿木构件,下部双重须弥座并配有琉璃花饰线条砖。正面为绿色琉璃蟠枝琼花图案,形似牡丹花,枝为主,叶缠绕,花点缀。虽有残,阳光之下内明塘水中倒影仍可窥见其精美绝伦。现场讲解员称其寓意“花开富贵、国家繁荣”。背面为双龙腾跃图案,绿叶、祥云配饰,似有藏龙卧虎之意。据说这是明代帝陵中的孤例。设置琉璃影壁起屏障或装饰作用。而同时遗存至今的武当山古建筑五龙宫和玉虚宫的影壁,采用化险境为风景的建筑手法。这种象征或隐喻的建筑构造表现,是古代先民的建筑观、艺术情感和哲理思想,是中国人常言境生象外,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画外之韵。
四、结语
守望荆楚地域古代建筑,武当山古建筑和钟祥明显陵等相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何加强保护和研究、继承和发展古代建筑文化遗产,熔旧铸新,创新时代荆楚建筑风格和美学意境,立足于数字建筑、绿色施工、建筑产业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倡仪等工程实践,浓缩再现新时代的建筑技术、荆楚文化和国粹精华。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愿与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