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1-15汤蕙宇崔力辽宁省喀左县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朝阳122300
汤蕙宇 崔力 辽宁省喀左县中心医院超声科 (辽宁 朝阳 1223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B超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并确诊的12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肝脏血管瘤检出率的差异。结果:B超组对肝脏血管瘤检出率为100.0%显著高于螺旋CT组85.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超对肝脏血管瘤诊断价值效果较佳,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检出率,值得临床选择。
肝脏血管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成年女性多见。一般由于瘤体较小,患者常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多在常规体检时发现。发生在肝脏中的血管瘤大多为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在肝脏的任何部位,但常见于包膜附近和血管邻近。肝血管瘤一般单发,约10%可多发。瘤体大小不一,多数直径<4cm,据报道最大海绵状血管瘤可达50~60cm或更大。肝血管瘤体积较大者可出现上腹肿块,肝大并伴有明显的肝区不适。临床上多采用肝脏B超、腹部螺旋CT等诊断该疾病,螺旋CT检查因费用稍高、存在一定的辐射,临床诊断肝脏血管瘤受到一定的限制[1]。而目前关于肝脏B超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价值的研究报道则较少,尚未得到统一的有效共识。本研究探讨B超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其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并确诊的12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螺旋CT检查。其中男性48例,女性72例;年龄25~75岁,平均(54.7±5.8)岁;其中肝脏左叶、肝脏右叶分别为56例、64例;其中单发92例,多发28例;患者临床上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少数患者可伴有肝区疼痛,上腹部不适等。患者均符合肝脏血管瘤的诊断标准[2,3]。
1.2 方法
1.2.1 B超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7彩色多普勒诊断仪。经腹探头频率3.0MHz~7.0MHz。患者空腹检查,取仰卧位或侧卧位,自上而下、由左及右,对每个肋间进行多平面、多角度的探查,观察肝脏血管瘤的结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情况,由科内同一名超声副主任医师进行探查和诊断。
1.2.2 螺旋CT检查。采用GE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检查,患者空腹检查,取仰卧位,双手上举起使肋骨之间距离变宽,从而将肝区充分暴露以方便扫描。对患者进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范围为上界膈顶,下界为第2腰椎下缘。扫描参数为:层厚及层间距均为5.0mm,扫描时间为1s,矩阵图为511×511,螺距为1.2。采用碘海醇100mL进行增强扫描,注射速度为2.5~3.0mL/s,由同一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进行探查和诊断。
1.3 观察项目
记录两组患者肝脏血管瘤检出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定性诊断及物理诊断价值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表示,选择±s表示计量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B超组对肝脏血管瘤检出率为120例(100.0%),显著高于螺旋CT组102例(85.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7.36,P<0.05)。
3.讨论
肝脏血管瘤是临床上危害人类健康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肝脏血管瘤的发病率高达20%,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较为多见。患者临床上常无明显症状及体征,体积较大者可伴有一定的肝区不适或疼痛。
本研究分析B超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其结果显示:B超组对肝脏血管瘤检出率为100.0%显著高于螺旋CT组85.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因此,B超对肝脏血管瘤诊断价值效果较佳,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检出率。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相一致。B超检查肝脏血管瘤超声影像多表现为以病灶周边回声增强为特征性表现,单发或多发,病变多为1.0~3.0cm直径大小,形态多呈类圆形或欠规则形,境界清晰,无包膜回声,而≥3cm病灶多为混合回声,可为网格状,形状多变,后方回声大多无增强现象,有时可见衰减。因此,肝脏血管瘤,尤其是海绵状血管瘤,超声医生常可发现肝內局灶性回声增强区,一般声像图表现较典型,诊断比较容易,而低回声血管瘤或肝脏小血管瘤则与肝脏恶性肿瘤较难鉴别。同时B超检查价格相对低廉,可动态观察病灶的性质,无辐射及创伤性,在基层医院可更易普及和推广。螺旋CT检查可根据血管瘤的结构、血流增强情况、血供等进行综合判断,同时还可与肝脏恶性肿瘤进行有效地鉴别。但螺旋CT检查价格相对较高,辐射也较大,尤其不适合病灶的反复检查,对于微小病灶容易漏诊。CT可弥补肝脏超声的诊断缺点,如重度脂肪肝、肝脏恶性肿瘤等[5]。
综上所述,B超对肝脏血管瘤诊断价值效果较佳,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检出率,但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且样本量较少,尚需进一步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而为B超对肝脏血管瘤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