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直肠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分析

2019-01-15陈晓娟锦州市第二五医院辽宁锦州121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期
关键词:息肉直肠内镜

陈晓娟 锦州市第二〇五医院 (辽宁 锦州 121000)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分析结直肠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效果。方法:本次的讨论对象为本院6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均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并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结直肠息肉患者使用传统的结肠镜手术治疗,实验组结直肠息肉患者使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是93.33%,比对照组高23.33%,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高20.00%,两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实验数据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息肉的患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伴随而来的是食物安全问题的出现,因此,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黏膜上形成的一种增生性、炎症性或者腺瘤性等病理类型改变的赘生物,年龄越大,免疫系统的能力降低,发病率越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为了防止癌变的发生,加强对结直肠息肉的治疗在临床上尤为重要[1]。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临床上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常见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结直肠息肉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别使用传统的结肠镜手术治疗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研究观察两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预后,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6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结直肠息肉患者都有相同的临床症状,其中,最多的临床症状是出血,其次是腹痛、腹泻以及肠梗阻等。对照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年龄在25~68岁,平均(42.15±1.68)岁,平均体重是(63.52±2.73)kg,平均患病时间为(3.87±0.25)年;实验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年龄在27~66岁,平均(46.27±1.53)岁,平均体重是(65.52±2.46)kg,平均患病时间为(3.76±0.31)年。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手术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结直肠息肉患者采用传统的结肠镜进行手术治疗,临床手术中选用的结肠镜是由日本OLMPUS公司生产的CF-Q1501结肠镜,在手术进行前12个小时内禁止饮食,同时使用口服清肠剂,检测息肉直径的大小,当患者的息肉直径高于0.5cm,使用电热发生仪对整个肠息肉进行病理学的检测,当患者的结直肠息肉的直径低于0.5cm,对完整息肉进行钳取送往病理检测室进行检测[2]。

1.2.2 实验组结直肠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在病变的近端区域进针,对病变较浅的病灶,可以在病变区域的中央部位直接进针,直至黏膜下处,在病灶的边缘部位注射生理盐水,使之与肌层进行分类,将平坦型的病理变化转变为隆起型的病理改变,更有利于内镜下黏膜切除的彻底性,减轻对患者肌层的损伤,降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利用圈套器将病灶进行集中收紧,使用电凝切除,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在手术中,对出现出血或者存在出血可能性的位置使用血管钳进行止血[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是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到正常;有效是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命体征好转;无效是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好转甚至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出血、穿孔、热灼伤等[4]。

1.4 统计学分析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结直肠息肉的患者临床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临床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属于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之间P<0.05,则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结直肠息肉患者在临床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两个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是93.33%,其中显效有18例,有效有10例,无效有2例,比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高23.33%,对照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显效、有效和无效的患者分别为11例、10例和9例。两组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6.67%,其中,出血患者有1例,热灼伤患者有1例,比对照组高20.00%,对照组患者的出血患者有3例,穿孔患者2例,热灼伤的患者有3例。两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实验数据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手术方法很多,但是传统的手术治疗临床疗效不能达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患者的预后不佳,出现出血的症状,甚至引起患者的死亡[5],因此,选用临床疗效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尤为重要。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血小板、白细胞等检查的指标,详细记录患者的出血、凝血的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具体治疗方案;手术中,患者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手术后,患者要注意饮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病情稳定后,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在本次研究中,对本院60例结直肠息肉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讨论对象,分组实施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结肠镜进行手术治疗;实验组结直肠息肉患者使用的手术方法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不仅降低了出血、穿孔和热灼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提高了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两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结直肠息肉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好。因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应用中具有的临床价值很高。

猜你喜欢

息肉直肠内镜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