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淮档案编研的实践与探索

2019-01-15

治淮 2019年12期
关键词:编研淮河成果

陈 妮

档案作为历史的存贮和原始记录,具有承载文化的功能,是文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利用高层次的服务形式,是对档案进行再利用的有效途径。

淮河流域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水旱灾害极为频繁,古代劳动人民不断与灾害抗争。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经过近70年的治理建设,淮河流域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防洪除涝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体系。悠久的治淮历史和实践,形成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作为档案保存,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档案编研成果能够将治淮档案中蕴藏的内容,主动系统有针对性地提供给用户,为新时期治淮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更好地发挥治淮档案的作用,打造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治淮特色鲜明的编研成果,治淮工作者进行了很多实践与探索。

一、治淮档案编研的作用

1.积累流域历史文化

治淮档案包含了流域文化、治淮实践的大量事实和数据,记载了淮河的沧桑巨变,编研工作在海量档案信息基础上去粗取精,系统整理,形成具有淮河流域治淮特色的编研成果,对于记录与承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保护淮河精神财富

就治淮档案馆馆藏情况来看,档案绝大部分为孤本,在开展利用服务时,如果按照档案利用的传统方式提供原件,原件容易破损,影响档案的寿命。而且由于档案保密等特殊性,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多为登门查阅,利用者不仅受时间地点限制,而且档案内容庞杂,耗费精力时间较多。有针对性、根据利用需求开展治淮档案编研,可以避免档案原件的重复使用,减少磨损,从而延长档案的寿命,也能方便利用,是保护治淮精神财富的有效措施。

3.选取文化精髓

治淮档案编研工作,都是顺应治淮建设和时代发展、服务治淮中心大局和淮河水文化的需要开展的,有针对性地选取流域文化精髓、治淮建设实践的精华,加工成各种形式的治淮档案编研成果。

4.创新文化

档案编研是在存真求实的基础上,对原始档案资料进行编纂加工,对相关信息筛选、求证、提炼、扩展,将原有的信息从相对分散无序的状态进行整合,将原有的事实记述进行扩展或者提供新的思路,是创新形式、内容增值的过程。

5.宣传教育

治淮档案编研成果,有公开出版的相关著作、切合热点的专题展板、《中国河湖大典·淮河卷》等权威工具书,还有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治淮陈列馆,形式多样,内容真实,资料丰富,形象直观生动地向公众展示了流域历史和治淮成果,取得了宣传教育的效果。

二、治淮档案编研的实践

1.治淮陈列馆

治淮陈列馆是治淮档案编研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文物史料,配以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再现了治淮历史画卷,集中展示了淮河的自然历史演变、流域文化、新中国治淮历程及新中国治淮取得的丰硕成果,彰显了治淮人“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水利行业精神和开拓进取的时代风采。治淮陈列馆被命名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海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河海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已经成为研究淮河、宣传淮河的重要载体和窗口,不仅为治淮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更为社会各界人士认识淮河、亲近淮河、热爱淮河、研究淮河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2.淮河史志等出版物

近年来,《淮河志》系列志书以及《中国河湖大典·淮河卷》《中国水利史典·淮河卷》《淮河水情教育读本》等陆续编纂完成,这些出版物都是以治淮档案资料、水利史志、现代权威水文资料等为依托,进行系统收集、整理、加工和提炼,是全面反映淮河概况的经典著作。各出版物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淮河重要水系支流的概况、自然地理、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和开发治理现状,追溯了淮河的历史变迁、山川风貌、人文遗址和风俗民习,涉及地理、历史、环境、生态、农业、文化、经济和社会等诸多领域,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和科普宣传意义。

3.专题展览和电视宣传片

围绕政策热点,结合治淮重点工作,依托档案资料,治淮档案馆定期设计制作并开展水情知识主题展览,内容涉及水法宣传、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利工程建设、治淮人物等各类主题。

制作各类重大水事宣传片、电视纪录片,与央视等媒体联合制作治淮主题宣传片《望淮河》《千里淮河处处春》《乘着春风踏歌行》等,并在央视等主流电视媒体播放。电视纪录片策划、拍摄均以档案史料为线索,深入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流域各地,实地采访求证,拓展更新了大量资料。各电视片以详实的历史资料、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的视觉画面,全方位介绍重大治淮决策,多角度展示淮河治理取得的成就,多层次彰显淮河治理带来的深远影响和综合效益,让大众真实了解淮河治理的历程、流域发展现状,反映了淮河治理的成功实践。

三、进一步探索档案编研的作用发挥

1.创新意识,更新观念

治淮档案编研成果是记录和承载治淮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开展淮河水文化研究的基础,治淮编研工作是宣传治淮工作、弘扬流域文化、拓展治淮工作思路的重要手段。编研工作者要调整观念,改变以往被动的工作模式,主动勇挑重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政策形势、治淮中心工作和当下热点,发挥档案馆藏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展示治淮新成果,反映流域新变化,宣传淮河传统文化,提供治淮实践新思路,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创新技术,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利用信息的方式和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档案的管理模式顺应时代的变化,也从原有的纸质保管,转变为纸质和电子相结合的模式。结合信息化数字技术,运用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能够更便捷地利用档案馆藏,提高档案检索效率,有效地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分类、提取、加工,打造治淮档案编研精品,提升治淮工作和淮河文化的社会认知度和大众影响力。

3.创新人才,建设队伍

档案编研工作本身对从业者有着极高的要求,编研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档案学、历史学等专业知识,一定的编辑能力和文字功底,还需要与时俱进,坚持学习信息技术等新知识;另外,从事治淮档案编研要关注治淮中心工作,聚焦政策热点,更新拓展思路,不断培养自己的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而实际上从事治淮编研工作的大部分为兼职,一岗多职常见,平时日常事务繁杂,静下心研究思考的时间少,有时候还存在岗位调动等情况,稳定性、工作的持续性不强。因此,提升编研人员队伍整体业务水平,重视编研工作,打造一支稳定性强、业务能力扎实的编研队伍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编研淮河成果
淮河
档案资源编研开发的途径探究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谈谈房地产档案的编研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工大成果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开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