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
——基于高校思政教育视角

2019-01-15李彩虹

山西青年 2019年17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共同体命运

李彩虹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从2013年开始,在习近平的多次外出访问的过程中,他在发表讲话的时候经常会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他还号召世界各国关注这一思想,让国家之间的敌对形势转变成合作关系,消除国家之间的矛盾,建立起所有国家都能够参与其中的美好环境,让全球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好处。这一思想被评价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成分,但不仅如此,它也是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我国的成果典范,它在理论上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领土上的进一步发展,怎么样将这一思想进行应用,将其转化为实在的成果,让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这是需要重视的。当前大学在开展思政教育课程的时候,需要思考怎么样将这一思想结合到课程中来,从而培养出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大学生。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创新价值及高校思政启发

对该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发现,它是由四个方面组成的,这四个方面的价值观都是十分新颖的,国内大学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应该进行借鉴。

(一)人与自然共生思想

习近平在召开十九大的时候就提到“共生”,“共生”在这里表示的是人和自然作为两种不一样的个体,在相处的时候应该紧密联系,不能相互独立。所以,人在处理和自然的关系的时候,需要通过自身的能动性,来尽可能寻求出一种可以使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方式,创造有利的环境来使人类和自然能够同时健康地发展,这样的思想其实从古代就被人提出了,然而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由于工业化的发展,人类慢慢地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者,认为自己在面对自然的时候是处于绝对的优势,从而割裂了自己与自然的相关性,使得两者分离开来。习总书记提出的这一思想重新对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对于现阶段世界各国在处于生态问题时提供了参考,这一思想的提出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对于大学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也起到了拓展和提升的作用,它还将马克思主义成功地应用在了生态问题上,同时在道德层面上提高了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在法律层面上推动了各项法律文件的制定,建立起了相关法律体系来对生态进行保护,该思想在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大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时候能够正确地树立对生态环境的看法。

(二)人类和谐共存思想

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人相处的时候应该保持和谐的关系,这是对人类之间相处之道的辩证看法。该思想被提出来就是为了在全球构建一个所有人都参与其中、所有人都彼此相关的整体,这就被叫做共同体,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产生的关系自然而然地就构成了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人们在按照自己意识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会将自己的思想观念、相处方式展现出来。在各个方面体现出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性,将自己的本质在各个方面展现出来,比如友好相处、诚心诚意以及互惠互利等等原则。这些内容不仅是我国在和其他国家进行交际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或者和集体的关系时,应该基于这样的原则来思考。在青年们确定自己的目标、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的过程中,和其他人打交道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身在和他人紧密联系的社会中,应该抱着和谐、诚信、热情的态度来处事,一起建立起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

(三)全球正义思想

对于人类而言,在构建社会的时候,正义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地位是极高的,它的存在使得人们在进行交往的时候有了一个根本的遵循,在社会运转的过程中有了一个参考,正义使得人们在判断关系是否正当的时候有了可靠的依据。将其上升到全球的层面,就是在探讨世界不同国家之间在地位上的平等,它的意义十分实际,它指的就是存在于世界上的人们,它包含的方面十分丰富,人们在世上享有的物质、权利是否平等,都是和正义的实现有关,人们的安全保障以及受教育权利或者发展的机会都是和正义有关。我国高校学生在看待世界的时候,应该基于公平、自由等等同正义相关的标准来进行判断。大学生在接受这种价值观的时候能够更加正确理解自己的发展,并且在交际的时候更加重视他人的权利,树立起公平的观念。

(四)全球治理思想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和交融的今天,世界变成地球村,问题的考虑有必要从全球范围内思考从世界范围内着眼,人们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对问题进行商议和解决,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方案来对整个人类的问题进行治理。当前高校学生在建立科学发展观的时候也应该学习这一思想,它能够使青年们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世界是和所有人共享的,它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活,必须进行共同协商和治理才能够使这个世界更好地发展。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大学生共同体意识的引领

(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的共同体生存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明确提出了,人与人之间在进行交际的时候、或者人与自然之间在进行相处的时候,应该保持共同生存的观念。因此,现阶段国内大学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应该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性,让学生在思考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时有足够的尊重,让学生抱着正义的观念来对待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人类在处理生态关系时的陈旧观念,并且对社会的治理方式进行优化。只有通过这样的转变,才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来使人类在未来长期地生存下去,让人们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建立起共同体。

(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的共同体价值取向

大学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结合进行曲,从而把这一价值观结合在高校学生的自我成长过程中,使他们能够明白自己的成长是和其他人息息相关的,每个人在发展的时候是离不开其他人的影响的,所有人的发展都是交织在一起的。在自身实现发展的时候,必须和整个集体联系起来,从而实现整个集体的发展,并且在这种集体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进步,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在人类范围内建立起共同体,就是要在与其他人进行交往的时候承认不同人生存以及发展方式的不同,承认他人的价值观,对其他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以及自身的个性进行认可。

(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导,构建新时代大学生的共同体治理意识

建立共同体的一个目标就是对涉及到人类的问题进行治理,这种治理是和所有人类都相关的,它是有许多主体参与的,每个主体在地位上都应该是平等的,它们之间展开交流和商讨,从而对问题进行解决。共同体包含的所有主体在地位上应该是一样的,它们之间是彼此信任,并且是合作的关系,它们均能够在治理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能够在决策的时候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能够使各个主体之间保持均衡的关系,从而实现对问题的共同治理。通过共同治理能够共同建立起更加美好的世界,并且使所有人共同分享发展带来的好处。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让共同体中的各个主体之间产生理解,在他们之间形成一种约束,让他们保持合作的关系,从而做出的行动都是基于整体的。并且在处理不同国家之间的冲突时,也应该基于交流沟通的方式来寻求有效的办法。这种共同治理的观念不仅仅是人们头脑中具备的意识,它还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方法,在共同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这种观念是必然出现的。

(四)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的共同体责任意识

大学生在履行责任的时候不应该是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应该是基于自身对于道德观念的认可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通过这样的自律行为使自己在享有自由的时候切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要树立起这样的意识,大学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释,将这种责任意识的相关内容详细地解释给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这种责任意识所具备的意义。此外还要基于集体观念的思想来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世界公民对人类生存的责任,在道德层面树立起这样的责任意识,让学生们不再过多地关注于市场经济环境中强调的合同责任或者传统观念中的身份概念。此外,高校还应主动向学生们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尽早地接触社会,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发展的进程,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让他们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让他们更多地为整个社会着想,在他们的心中树立起作为年轻人的使命感,从而使得大学生们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自己的内心对共同体思想产生认同。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施路径

(一)革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包括了对个体的关怀,还和共同发展有关,也强调了全球正义的重要性,这些观念都是基于人类的实际存在而提出的,它们的提出是为了实现人类更好地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共同体表示的是所有人都能够享有自由,并且在各方面取得进步的共同体。因此,基于这样的思想,现阶段国内大学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应该将“人的全面发展”视为关键要素,以此在理论上建立起丰富且整体的系统。追求所有人在各方面的发展就是要建立起整个人类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环境,国内大学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应该关注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想法,了解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不断健全他们道德、素质方面的品格,在他们的心中树立起共同体的思想,让他们认识到自身与社会的关系。

大学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对接受教育的学生们展现足够的尊重,要鼓励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让他们积极探索自身的优势,并且将其发挥出来,帮助他们树立符合自身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目标,让他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奋斗。此外,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应该基于人类共同体的思想扩宽自己的眼界,以一种更加广泛的思维来对思政教育的开展进行思考,对不同文化进行了解和研究,从而将学生塑造成具有世界观念的优秀人才。

(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武装教师

大学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也应该重视老师的影响,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他们也会受到教师的影响,老师给他们传授的观念很容易影响到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对于国内高校开展的思政教育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许多课程并没有足够深入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进行阐述,所以学生在课堂上也没有掌握到该思想的精髓。由于这一思想是近些年提出的,所以对于老师来说,他们也需要去了解这一思想,研究它的内涵。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明白这个思想的内涵,老师就应该先对它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思政教育中,老师是如何理解这一思想的,学生就很有可能按照这样的方式来对这一思想进行解读。所以,参与思政教育的老师应该对十九大精神进行全面地理解,此外还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提出的论断,学习习总书记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述,只有老师自己开展深入的研究,才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对于这一思想进行深入地理解。此外,对于大学的管理者来说,他们同样需要对十九大精神进行充分地学习,对于习总书记提出的观点进行全面地掌握,从而使得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能够进行精确地定位,知道开展这一课程的目的。

(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创新教学模式

从政治上讲,这一思想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新时代进行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国内大学应该基于政治的角度来开展学习[5]。并且高校需要意识到这一思想不仅仅是包含在思政教育中的,它也涉及到了文化教育以及素质教育,将其融合在高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它的认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如今大学生在思想上是比较开放的,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十分好奇,比较抵触过去死板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更加偏向于实践方面的学习,而不是局限于书本。所以,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为了将这一思想进行有效结合,就需要根据大学生们的特性来操作,应该将这一思想融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使学生们自然而然地理解。通过这样的手段,学生们就能够深刻地认识到这一思想的内涵和意义,从而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对其认可。

四、结语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我国息息相关的,它涉及到了我国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中国梦,也和所有高校学生的自我发展相关。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将这一思想进行有效地结合,需要科学的手段以及正确的理念,不过它的好处是巨大的。它能够使高校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思想的内涵以及意义,从而在他们的心中树立起共同体的意识。让学生们基于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及自我发展来推动整个社会或国家的发展。基于相关理论,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应该关注于学生们内心的需求,寻求合理的教学手段,从而让这一思想能够通过思政教育的开展深入人心,让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循这一思想的指导,从而实现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共同体命运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命运秀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