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的优化研究*

2019-01-15肖松松

山西青年 2019年17期
关键词:教育者中学生政治

肖松松 胡 悦 杨 钒

(1.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四川 成都 610000;2.宜宾龙文实验学校,四川 宜宾 644600;3.成都师范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我国的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思想政治教育也随之在全面的改革中不断前进。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论从建设的力度上,还是从学术的研究上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但是,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对象的中学学生群体仍然存在较为突出的道德素质问题,我们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与经验的同时,不能忽视这一现象。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我们急需对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优化。

一、当代中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及原因

(一)吃苦精神缺失,攀比之风兴起

目前我国中学生集中为“00后”的一代青年,相比“前辈”而言,这一群体从小生活在较好的家庭环境中,是在长辈的呵护与疼爱中成长的一代。不必经历风吹日晒、不必担心生活必需品是否足够的优越的社会家庭成长大环境使得他们缺乏吃苦实干的精神,养成了超前的消费习惯,同龄人间乐于攀比,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一些不良的消费观随之兴起。

(二)极具个性化,自主权利意识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得到举世瞩目的发展。当代中学生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成长。由于科技迅猛发展,他们伴随着网络成长,极易受到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很多中学生对于自己不能接受的规定和做法总会发出不满的质疑声,无法用正确、客观的思维来辨析周边事物,轻易打着“自由”的口号来评价学校。当代中学生在吸收西方现代文化观念与继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过程中产生思想碰撞,致使其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逐渐偏离主流文化,更容易“标新立异”追求独特,个体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他人的感受,自主意识极强。

(三)心理压力过大,承受能力弱化

由于长辈的过分庇护,中学生们普遍生活在保护伞之下,无法真正体验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离开家到学校,在一个充满“制约”与竞争的环境里,一部分人能逐渐适应新生活新环境,也有少数学生难以适应,心理压力不断增加。一些中学生不具备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轻者出现厌学、无动力等现象,严重的甚至产生焦虑情绪,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阻碍到他们服务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发展。在中学阶段,学生群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弱化主要集中表现在考试之后的成绩不理想方面。

(四)责任意识缺失,集体观念较差

当代中学生多数均为独生子女,成长的环境致使他们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家庭里没有姊妹需要他们照顾,生活中遇到问题有父母帮忙解决,他们的责任感不断弱化,部分中学生甚至忽视模糊了对谦虚忍让、团结协作、集体观念等优良传统的继承。

(五)人生方向迷失,理想追求模糊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社会文化已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圈子,各种不同形式、良莠不齐的精神文化环绕在我们身边,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学生极易受到充斥于多元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文化、行为的诱惑。部分学生缺乏对自己规划,没有认识到上学的意义所在;对于善恶美丑没有明确的辨别能力,容易效仿学习糟粕文化,甚至信奉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等错误理念,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

二、优化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要求始终坚持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针对上述一系列当代中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必须立足于实际,在新形势新环境下进行新探索,优化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增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复杂性,由多种多样的因素构成,同时具有动态性和特定性,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具体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对当代中学生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主要有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因此,大力优化此类教育环境将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第一,国家与政府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建设和管理,强化对舆论的引导与监督,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新媒体网络环境,使大众传媒成为弘扬文化主旋律的坚定阵地,促使中学生去选择并且接受那些社会所倡导、大力宣传的思想文化要求,从而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良好发展。第二,从家长的思想道德方面入手,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家长要用民主科学的教育手段重视子女的思想道德培养,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家庭环境。我们应该积极对家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给家长以正确的教育手段与方法,使其借助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更深地作用于子女,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积极影响,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三,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美化校园环境,大力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培养积极向上的育人意识,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较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学校教育更具有计划性与目的性,我们在开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牢牢抓住这个特点,制定学生应该达到且能正常达到的目标。同时,应该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的特性,将社会一定要求的思想道德素质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帮助学生避免或减少成长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曲折性。第四,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要重视中学生群体的思想价值观引导,强化学生同辈群体核心人物的引导教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必须要重视中学生群体的“朋友圈”,结合不同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成长状态来搭建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平台,通过三位一体的有效构建优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利引导。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位于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者担负着对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重要历史使命,良好的素质是他们充分履行职能的前提条件。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就要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表现在班主任的素质提高以及重视科任老师发挥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开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无产阶级党性,这就决定了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备的最关键最核心的素质,要求教育者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上进行实践。同时,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一定的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能够正确认识、理解、把握及运用党的各项大政方针,以促进中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落实,真正培育一定社会思想道德所要求的“四有”新人。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要塑造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因此,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首先,要求教育者培养科学、正确的思想观念。思想素质需要通过科学正确的思想观念来表现,这也是一个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具体体现。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是对教育者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反映时代需求的新观念,并将其传递给学生;其次,教育者必须具有优良的思想作风。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过程中,教育者必须以平等民主的作风对待受教育者,严于利己宽以待人,这有利于更扎实、更深入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单一进行思想与行为的教育,它是一项具有极高综合性的教育,教育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知识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涉及大量除思想政治之外的其他知识内容,这就要求教育者除了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如教育学、心理学等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广泛的文化知识。同时,教育者还须具备较强的能力素质。包括观察、学习、分析、研究、表达、组织、创新等能力,这是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最后,教育者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个人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且曲折的过程,受到“内因”与“外因”两大因素交互作用影响。因此,教育者必要要积极探索易被学生接纳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育,注意综合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杜绝循规蹈矩的现象,在教育实践中有所创新,探索真正与时俱进的好的教学手段。

(三)强化当代中学生自我培养意识

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是处于绝对被动的客体,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存在。因此,受教育者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下积极开展自我教育与自我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接受并要求学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所谓自我教育,是指人们自己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自觉地、主动地进行自我锻炼、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得出结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而,我们要充分发挥新形势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和增强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源自于“感性认识”,经过实践,“感性认识”上升成为“理性认识”,即真正内化为个人的精神追求,最终通过实践将认识外化成为自身的行为习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外因”,受教育者自身则是“内因”,受教育者要善于激发自我教育的意识,通过运用自我教育的方式将外因传递的社会要求内化成为思想道德素质,并将其通过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猜你喜欢

教育者中学生政治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政治攀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