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超级工程
2019-01-15文
文
如果说农村公路是超级工程,乍听起来似乎太没说服力。毕竟,超级工程有着诸多指标,高精尖不说,至少高大上,坐拥多个“之最”,是一个地标性工程,宏伟、惊艳、震撼、气势磅礴、引人注目,而很多农村公路也就是3.5米宽的道路,与“超级”毫不沾边。
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超405万公里。说是可以绕地球100多圈,当然,绕多少圈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的70万个行政村中99.98%有公路连通,99.64%的乡镇和99.47%建制村通硬化路,96.5%的建制村通客车。
如果我们从空间上看,分布在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的这些村子,无论在雪域高原、沙漠戈壁还是草原牧场,无论是在北国雪乡、江南水乡,还是苗乡侗寨,藏乡羌寨……都有公路可相连,都可与外界联通。
一条条县乡公路、乡村公路编织出一张密密麻麻、巨大无比的公路网络。其规模之大,绝对宏伟、惊艳、震撼,气势磅礴。更重要的是,从这个工程服务的群体之大,范围之广也足够惊艳和震撼——农村公路密切连着6亿多农民兄弟,他们的生产生活,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都在其间。
能让绝大多数农民兄弟走上硬化路,让多数村民可以抬脚上车,去追寻祖辈未曾有过的希望和梦想,曾是几代交通人戮力而为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也就区区8万公里而已,农村公路少之又少,很多县镇乡村根本就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出行基本靠走。我们常说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绝不仅仅是一个生活场景,而是一个农业社会的落后标签,一个落后农村地区的群体形象。
为了拂去落后的灰尘,甩掉贫困的泥巴,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交通人也久久为功。
从1955年的民工建勤养护公路和修建地方道路,到此后的两次县乡公路修建高潮,在广袤的国土上,农村公路就像河南郭亮村的挂壁公路一样,缓慢、曲折而坚韧地突破着、生长着。其中,涌现出的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是农村公路可被称为“超级工程”的精神底色。
然而,没有硬化路,尘土和泥巴更多意味着贫困。1978年,我国至少一半行政村不通公路。之后,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工代赈建设县乡公路,到“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水泥路”,到“小康路上,绝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农村交通而掉队”,再到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对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和现在的高质量发展,这40多年间,我国的农村公路总长度增长近6倍。
农村公路网从小而散布到大而密布的发展,速度之快、时间之短,也足够惊艳、震撼。
这么细细想来,我们就会由衷赞叹,农村公路不仅是一个超级工程,而且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超级工程,至少是一个就在你我脚下的隐形超级工程。你之所以不觉得“超级”,只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然,隐形超级工程的好处就像“隐形的翅膀”,悄然间让我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也聚起了人气财气,连接了党心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