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学会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健康科普的实践与思考

2019-01-15张梦佳张诗怡朱晓珺龚礼敏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9年6期
关键词:栏目科普公众

张梦佳,庹 焱,张诗怡,朱晓珺,裴 艳,龚礼敏

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是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升、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身体素质的增强和健康素养的提升,而科普教育是传播健康理念和增强民众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1]。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与推进,健康科普教育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视。如何进一步提高健康科普教育效果与效率。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其中科普信息化建设是各方关注的重点。2018 年4 月28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建立网络科普平台,利用互联网提供健康科普知识精准教育,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2]。微信作为互联网新媒体领域中最流行、最便捷的传播工具之一,正逐渐成为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不可或缺的渠道。由于缺少监管机制,通过微信平台发布的各类“健康科普”信息也层出不穷。这些浩如烟海的信息,其来源、专业性、真实性、科学性不是广大普通公众所能辨别的,有时甚至会造成误导[3]。社会迫切需要更加权威和专业的健康科普微信平台。

护理学会作为专业科技社团,具有积极开展健康科普工作的义务,也拥有专业资源优势。自2015年起,上海市护理学会在传统科普工作方式的基础上,依托学会微信公众号推出在线健康科普专栏,并逐步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学会科普工作新生态,凝聚上海地区护理行业专家的力量,塑造护理科普品牌,助力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1 实施方法

1.1 栏目设计

该健康科普栏目的标题定位于学会微信订阅号的一级菜单栏,名称为“护你健康”,共有5 个子栏目:其中2 个子栏目发布原创作品,包括发布原创科普文章的“护健图文”和原创护理科普视频的“护健视点”;另外3 个子栏目转载权威科普公众号的优质内容,包括“护健甄选”“心海护航”及“意义日历”。“护健甄选”主要转载专业医疗科普公众号的优质、热门科普内容;“心海护航”主要转载相关权威心理类公众号的心理护理与身心健康的科普内容;“意义日历”主要整合发布国际和国内与健康医疗相关的特定节日的由来、设立意义、发展历程等科普内容。

1.2 稿件组织

1.2.1 征集原创作品

原创科普文章的来源除了常规的自由来稿,主要为专题组稿、定期组稿、热点约稿及竞赛选稿。①自由来稿:“上海市护理学会”微信各子菜单中长期置顶相关征稿启事,鼓励原创科普作者自由来稿、自行投稿。②定期组稿:栏目编辑每季度定期面向特定专业委员会收集稿件,从中遴选优质的科普内容进行发布。③专题组稿:围绕医疗健康特定节日的主题,有针对性地向相关领域的护理专家进行专题组稿;在医疗健康特定节日期间,集中发布了专题化、成系列的护理科普原创文章,如“全国爱眼日”专题、“世界糖尿病日”专题、“全国爱牙日”专题等。④热点约稿:在突发各类公共卫生事件后,及时抓取有关热点、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向相关领域的护理专家进行热点约稿,致力于做到紧跟热点、响应迅速、反馈及时。⑤竞赛选稿:近年来,学会依托科普工作委员会连续3 年举办“慢病患者自我管理及健康教育”创新作品比赛;2019 年组织了首届优秀微电影、微视频科普作品评选活动,利用相关原创科普作品参与竞赛选拔的契机,选择获奖科普作品及其他优秀科普作品在“上海市护理学会”微信订阅号进行发布,以竞赛选稿的形式获取优质的护理科普作品资源并进行推广传播。

1.2.2 转载优质、热点作品

选择在医疗卫生、健康保健、心理护理等领域具有权威性及影响力的公众号进行合作,选取热门、优质、有话题感的科普文章进行转载,目前长期合作的公众号包括“丁香园”“丁香医生”“上海疾控”“科普中国”“中国护理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研究院”等。

1.3 栏目运营

1.3.1 运营团队建设

栏目核心运营团队主要包括采编人员5 名,其中,栏目编辑3 名,责任审稿1 名,绘图编辑1 名。运营团队强调分工合作,栏目编辑负责组稿、选稿、配图、编校、排版、推送发布;责任审稿负责文字、图片、版式等的总体审核把关;绘图编辑根据栏目需要制作原创图片。栏目编辑具有较为扎实的护理专业背景,但在新媒体编辑、排版、推送方面主要依靠自主学习探索。为提高其运营能力,通过加强对栏目编辑的教育培训,外出参加新媒体学术会议交流,使其掌握最新的微信公众号图文编辑及推送技术,了解公众号运营方略,提高整体采编质量。

1.3.2 内容品质把控

本栏目所有原创作品均由资深专业护理人员提供,在某专科护理领域深耕多年,部分护理人员已开设专科护理门诊,专业、优秀的作者保证了稿件的基本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来稿还需经过单位护理部或学会专业委员会审核、栏目编辑审核和责任审稿的审核把关。对于“护健视点”子栏目的视频内容,除以上流程外,另需经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的专家审核。层层把关确保“护你健康”科普栏目作品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此外,运营团队定期统计分析阅读数较高的原创科普文章,归纳读者关注的健康科普热点领域,分析此类稿件的撰写特点,为提高后续组稿质量提供有效的借鉴。

1.3.3 传播策略改进

栏目运营团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思考、研讨微信订阅号这一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努力改善读者阅读体验,改进平台信息传播效果。①设置号内搜索功能和相关主题文章链接,增强便捷性。订阅号开通了“号内搜”功能,只需输入关键词,即可查阅相关科普文章。“护健图文”栏目部分文章底部添加了相关历史文章回顾链接,引导受众阅读相关科普专栏的往期文章。例如在《糖尿病饮食五大误区,小心别掉坑》一文的底部,添加了该栏目先期发布的3 篇关于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有关文章链接。以上功能有助于读者主动寻找感兴趣的健康科普领域内容并进行深度阅读。②组建微信人工客服队伍,增强交互性。目前。订阅号设有兼职客服人员5 名,尽量保证回复后台提问的及时性,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与受众的互动,提高了粉丝黏性。③探索专栏的服务功能。鉴于“护你健康”栏目的读者中有较多的慢性病患者及患者家属,其需求不仅限于获得慢病的相关知识,往往需要进一步咨询护理专家以获取更多有效信息。“护健图文”栏目的每篇文章顶部均设有作者简介,介绍作者的专业特长、护理门诊时间,使受众了解相关护理专家的基本信息,并通过客服获得进一步的咨询或就诊渠道。④调整、完善文章推送方案。2018 年6月20 日,微信再次对订阅号文章的呈现模式进行了较大调整,改为类信息流推送模式。订阅号运营团队及时调整传播策略,每日发文尽量控制在2条,避免推送文章过多被页面折叠,从而影响打开率及阅读数。注重头条文章的选择,尽可能选择有热点的科普文章。注意标题的拟定,突出科普文章的主题及特点,选择有吸引力的标题。

1.3.4 栏目品牌推广

学会通过开展原创科普作品在线评选活动、线下活动推广及打造品牌形象等举措推广栏目品牌。①举办原创科普作品在线评选活动。2016—2018年,订阅号连续3 年举办了“健康传播新势力”最受欢迎原创护理科普文章评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吸引了更多受众学习、了解相关护理类健康科普知识,同时也实现了“护你健康”科普栏目品牌的推广。②积极进行线下推广。在线下科普活动中积极向专业护理人员推广学会订阅号和“护你健康”栏目,提高了该栏目在护理人员中的知名度。③打造栏目品牌形象。设计手绘卡通人物——粉色系的女护士“护护”和蓝色系的男护士“健健”形象,作为栏目推广大使。在“护你健康”栏目文章的封面图、原创图文作品正文、原创视频的片头及片尾中均有栏目品牌形象的呈现,增加了“护你健康”系列科普栏目的一致性与识别度。

2 效果

2.1 发文与阅读情况

截至2019 年7 月1 日,“护你健康”系列科普栏目已累计收到原创护理科普文章投稿347 篇,陆续发布204 篇;转载各类精选护理科普、护理心理等文章458 篇。2019 年起,订阅号实现了每日更新至少2 篇文章。“上海市护理学会”订阅号粉丝达47,362 人;科普作品单篇平均阅读量超500,最高单篇阅读量近1 万。自2016 年起,订阅号连续3 年举办了“健康传播新势力”最受欢迎原创护理科普文章评选活动,其间共有89,982 粉丝参与了投票。

2.2 获奖与合作情况

“上海市护理学会”订阅号先后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的“2015 上海十大科普微信公众号”荣誉称号、2018 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传媒奖三等奖。2017 年,订阅号加入了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为第四批正式成员,借助联盟专业医疗微信传播合作平台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推进健康科普内容的深度合作与交互传播,有针对性地选择更多优质且有特色的医疗健康科普内容进行了分享。

3 体会与思考

3.1 学会应成为健康科普工作的主要力量

科普是学会的一项重要职能,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发挥学会的科普功能十分重要[4]。我国《科普法》规定: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应当组织和支持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而学会开展科普工作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方面,学会聚集着本地区、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如上海市护理学会设有34 个分支机构,涵盖了护理科普可能涉及的各亚专科领域,能够保证健康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学会可以联系社会各行各业拓展科普工作的视野和渠道,向社会提供更多的集成式科普知识;可以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于各种有影响力、有特色的科普活动[5]。

3.2 健康科普工作必将走向线上线下的融合之路

学会传统的科普方式主要包括出版科普书刊、举办科普讲座、义诊咨询等。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传播方式,显然已无法满足受众对科普知识的需求。国家科技部发布的2017 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通过新媒体传播科普知识也越来越受到网民喜爱,2017 年度,2,065 个科普类微博发布各类文章66.45 万篇,阅读数达到44.09 亿次;5488个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文章87.49 万篇,阅读数达到6.94 亿次[6]。学会在发挥传统健康科普优势的同时,开通线上科普平台,是大势所趋。上海市护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和各专业委员会每年都举办各类丰富的科普活动。学会及时通过订阅号发布科普活动信息,将各类线下活动中产生的优秀作品在线上发布,提高科普知识的传播效率与效益,同时,继续加强开展线下科普工作。2018 年底,建立了8 家科普教育基地,积极探索线上咨询与线下基地体验活动的融合发展,从线上全景展示、特色核心内容精选分享等,延伸到线下科普教育基地专业展馆的预约、观展、主题健康教育培训等,为广大受众提供了更高效的健康科普渠道。

3.3 依托新媒体开展健康科普应注重把握平台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个性化、精准化、表现形式多样化、信息发布实时性等特点。微信科普作品必须根据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开发设计核心内容、表现形式和推送方案。首先,运营团队分析订阅号粉丝特征及关注主题,不断调整发布选题。其次,新媒体发布的科普作品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同时,应根据新媒体语境要求调整语言风格,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符号汇聚在同一个单元内容里,整合为多媒体信息,让受众从多维的角度获取健康信息,改善传播效果。再次,新媒体科普作品发布应注意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例如公共突发事件往往由于其重大的社会影响力、破坏性和公众密切相关性,使其科普重要程度受到极大关注,相关事件的科普文章既能提高受众对突发事件的认知程度,增强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技能,提高受众了解并参与科学传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传播闭环,达到科学信息传播的目的;又能给受众留下较深的印象,提升媒介影响力[7]。此外,不同的新媒体具有其不同特点,微信订阅号改版为类信息流模式后,运营团队及时调整信息推送数量、推送频率、推送内容,优化头条的封面图,增加富媒体信息等,持续提高其便捷性、交互性和服务性,保证了微信订阅号粉丝数的稳步上涨。

3.4 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健康科普中原创与转载的关系

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是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问题之一,微信订阅号的运营必须把坚持原创放在首位。但必须同时看到,“链接一切”成为互联网新媒体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作为微信公众平台必须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促进优质科普作品的传播,让更多的受众及时获取健康知识。“护健甄选”栏目长期与一些权威的健康科普公众号建立合作关系,聚焦健康领域关注的焦点,有选择性地转载一定比例的优秀健康科普作品,积极打造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选稿库”,形成与健康医疗媒体的互动模式,实现“多渠道联动”,以二次传播提高优秀科普作品的可及性。在这一过程中也拓展了栏目编辑的视野,提升了其专业判断和策划组稿的能力,扩大了自身微信订阅号的影响力。基于权威大号的内容支持,可以使健康科普传播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加强和提升,让健康知识、健康理念渗透到受众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受众提升健康素养。

4 小结

依托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展健康科普既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必然需求,也是完善和提高学会科普工作体系的重要部分。在大健康时代,学会应该进一步加大科普工作的经费投入,努力提升护理人员健康科普能力,培养新媒体平台运营人才,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学会科普新生态,帮助大众建立健康行为方式,掌握健康技能,提升大众个人健康素养。

猜你喜欢

栏目科普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科普达人养成记
栏目稿约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科普漫画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