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析
2019-01-15王瑞卿福建省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
文/王瑞卿 福建省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
【关键字】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和方式,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阅读教学内容的开展,著名语文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阅读教学就是教师传授技能的一个过程,目的是让学生有会阅读的能力。
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思想观念的落后。课本教材教学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没有真正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第二,阅读及教学方法不当。有的教师没有将阅读作为语文的重点内容去教学,或是在教学中都是以教师为主去展开对文章内容的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自主思考的时间。第三,教师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阅读文章的选择应当是学生年龄段能够体会到的内容,教学脱离生活实际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以读为主,感受阅读美感
“读”是以声音的形式将文章转换为内心知识讯息接收的过程,同时也是阅读的基础,通过“读”,学生能感受到文章作者对事物描写的全过程及情感走向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学生能够更全面的感受作者在文字的表述、用词上的变化及字词手法的运用[1]。“读”是最有效的记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某一段文字然后进行剖析,集体感受文章描述内容的美感及用词的精准。
例如:学生可以将自己觉得优秀的段落在班级中“读”给其他同学听,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学习情感的处理。通过学生“读”的形式,教师可以再配合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应的音乐,让全班学生一起感受,在听觉上得到充分的享受。学生读完后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评价,在读的过程中怎样可以更好,同时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在这段文字中真实的感受及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动性。
三、交流分享,培养思维创新能力
对于阅读教学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信任,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想要阅读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章,并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去细品,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看法[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站在中心位置,切不可代劳阅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也不适合新时代下对学生阅读教学的要求。长此以往下会造成学生思想的禁锢,创新能力的薄弱。
例如:教师可以开设固定的阅读课程,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意选择想要阅读的书籍,在课程的后半段,学生之间要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感言,或是将自己认为优美的、有意义的段落阅读给其他同学,也可以相互推荐文章,说说为什么。学生之间在学习上的相互交流能够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养成阅读的习惯。
四、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完善自己的阅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真正地参与并全面地感受阅读。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当对学生要阅读的内容提前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的教学方式让阅读更有目的性。
例如:教师:“第一请在阅读之后说明文章表达的主要内容;第二文章可以分为几个段落;第三文章中的情感走向是怎样的。”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更高效地阅读文章并且理解文章的主旨。设疑的教学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新课程背景下对新时代学生的必然要求,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更是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创新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办法,从而渗透式地蔓延进语文学习中,提高自身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