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先秦盟誓制度探讨法制国家趋势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8期
关键词:王权天子诸侯

宋 娟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0)

一、先秦盟誓制度的发展

盟誓制度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需要合作伙伴共同狩猎、共同寻找生活资源以抵抗恶劣的环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小团体组成联盟,共同生活抵御野兽的攻袭,之后,氏族、部落或邦国的联盟相继产生,两个非血缘关系的部落组成的联盟,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生存是联盟最初的原动力,盟誓在远古时期成为联盟部落间的虚无法杖。

夏商时期,盟誓制度借助宗教披上一层神秘色彩。出于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古人从最初的图腾崇拜发展为畏天的原始宗教,认为上天可以对人以惩罚,夏商周时期,特别是商代,鬼神之说尤为大盛,将神灵加以妖魔化,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君主只是替“天神”治理天下的工具,借助神权统治国家。军队出征时也要进行誓师,《汤誓》中记载:“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盟誓已经由原来简单的祭祀仪式转变成具有宗教仪式的活动,成为王权统治得以依赖的精神支柱。

周代时期,盟誓制度正式形成,重视礼制,是统治阶级加强统治的表现。借助对天神的敬畏,周天子自称天子,周天子实行建立在宗法血缘亲族基础之上的分封制,天子与诸侯之间也要进行盟誓,不同于商代的重神主义,“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商代重鬼神最终也是灭亡,人民逐渐从神灵万能中醒悟过来,强调“敬天保民”,这一时期盟誓强调的是一种等级亲疏,“聘、朝、会、盟形式是天子管理诸侯的制度,”其中会盟带有强制性质,是天子维持诸侯朝贡天子秩序的核心问题”。秦襄公因救周有功,被周天子封为诸侯,周天子“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周天子依靠自身的权威及诸侯血亲关系,形成绝对的统治,盟誓制度在这一时期便具有了初步法律效力的性质。

春秋时期是盟誓的鼎盛时期,体现在会盟频繁,非可靠的盟誓制度以利益瓜分为重。礼乐崩坏,王权旁落,诸侯崛起,周天子只剩下“共主”的名号,这一时期盟誓制度不再为周天子所有,盟誓制度权利行使的下移,诸侯国大都顶着天子名义进行会盟,强调自己大国地位,“九年,齐桓公会诸侯与葵丘”,会盟为自己树立强国的身份,微弱的诸侯国要对强国进行类似的朝贡,大国之间达成利益协议,搜刮和瓜分小国,所谓弱肉强食,小国被兼并或灭亡,大国统治范围从最初的百余国合并为几个大国,这一时期盟誓的本质便是势力的划分与瓜分,最明显的特征便是会盟频繁。如“楚霸,为会盟合诸侯”、“晋悼公疆,数会诸侯,率以伐秦”、“楚灵王疆,会诸侯于申”等。

战国时期,盟誓制度开始衰落,盟誓制度便有了实质的变化,盟誓制度变成了纯粹的一种外交手段。战国时期最主要的社会特征便是兼并战争,盟誓本身的信用机制已经崩溃了,《册府元龟·交质》云:“战国之时,诸侯并争,干戈日寻,变诈锋起,既失盟誓之信,乃有交质之约。或因危以结好,或匿诈以图利。绨结未已,祸败随焉。虽其至亲,无所顾惜。”“此时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盟誓中普遍出现人质的现象,可见盟誓核心机制中的诚信因素也逐步淡出。”兼并战争实际上便是强国的统一战争,列国通过交换质子达成两国或多国的政治或经济利益,天下礼乐丧失,法制集权统治便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二、总结

综上所述,盟誓制度作为早期国家统治的辅助工具,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远古时期出现盟誓萌芽;夏商时期由于重鬼神轻民意,统治者便借助宗教外衣为自己的王权寻找执行依据,“明神殛之”屡见于誓文,盟誓在当时有较强的威慑力,天命、神灵等迷信思想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周代时期盟誓制度受到礼治的制约,君权统治意识的加强,国家在宗法制治理下实现统一;春秋礼乐崩坏,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争霸战争实现强国兼并小国状态;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激烈,盟誓制度变质,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统治。从中可以看出,国家统一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盟誓制度是先秦社会时期存在的特殊历史现象,它是统治者希望通过礼治来实现国家治理的一种手段,也是调整诸侯势力的一种手段和外交方式。

猜你喜欢

王权天子诸侯
英文提要
吐蕃王权研究海外学术史钩沉①
“立天子以为天下”——周代“立君为民”学说的现代性观照
浅析赫梯国王维护王权统治的监管措施
五张羊皮
春秋——诸侯争霸的擂台赛
天子当屏而立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无字碑随想
烽火戏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