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习行为及引发的问题*
——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为例
2019-01-15许伟维
许伟维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上海 201620)
实习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构成,一方面是对专业知识的补充并在“实战”中升华和创新的重要开始,另一方面更是大学生走上社会、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的最初阶段[1]。目前,在大学阶段进入企业实习,已成为我国大学生十分常见的一种选择。我国大学生的实习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型实习或毕业实习,学生通过研究课题形成书面研究报告或毕业论文;另一种是工作经验式实习,即把在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中获得工作经验,以此作为从学习到工作的过渡和准备[2]。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实习类型基本属于后者,实习的时间也逐渐提前,根据学生对实习体验的知识互补与工作经验累积作用的肯定程度,可将这类实习分为就业体验型、单一知识互补型、单一经验累积型和知识经验未增型[3]。
高校学生参加实习的原因和目的各不相同,在企业实习的内容和形式也千差万别,因此,实习的收获和质量自然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考虑到大学生实习逐渐提前的现状,实习和学业之间的时间冲突带来的影响日渐明显,并由此引发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所做的问卷调查,将对大学生的实习行为和引发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见解。
一、大学生实习原因
(一)就业要求
大学生群体成为了我国就业困难户[4]。就业难题俨然成为了社会各界关心和困扰的问题,究其原因,存在多种影响因素,而欠缺就业能力引发的结构性问题是公认的最主要的原因[5]。实践证明,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总是希望对方能够具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且比较关注学生在实习阶段的经历和表现[1]。这就要求学生自发地提前参加实习,一方面通过实习收获工作经验,为自我成长丰富阅历,也为将来的人生事业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从择业角度来看,实习过程中学生有机会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体验不同的工作氛围,从而发现自己真实的潜力和兴趣。此外,高考选专业的体制不合理致使许多大学生在对专业完全不了解的基础上鉴于其他种种原因而选择了现在所学的专业,这就造成了许多大学生对其所学的专业不满意,期望通过企业实习,毕业后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6]。
(二)生活需求
随着高校不断进行扩招,为进一步促进高校发展,国家允许高校收取学费[7]。对于出生贫困家庭的子女而言,高昂的学费和生活开支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因此,学生希望能够通过实习和家教赚取部分津贴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部分家庭条件尚可的学生期待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但又不愿费心费力从事家教,因此也加入到实习中。我们不否认这部分学生希望借助实习增长个人能力的出发点,但也不排除实习薪水是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在推送给学生实习公告时,常有学生询问待遇如何或者抱怨日薪太少,却很少有人关注实习单位的性质、实习地点以及实习岗位是否适合自己。
(三)随波逐流
大多数学生已经意识到实习的重要性,为增加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为毕业后求职做好准备,从大三便开始便主动参加企业实习充实自己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甚至有些从进入校门就规划起来。根据问卷结果统计显示,受访群体中,近28%的学生正处于实习中,约43%的学生具有企业实习经历。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并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布局,也参与到实习中。笔者在和这类实习生座谈时了解到,他们参与实习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室友、周边的同学都在实习,因此自己也只好参加;或是因为学长学姐的“忠告”,便“人云亦云”式的投入进去。
二、大学生实习现状
(一)学生提前参加实习
我国高校对于准毕业生的实习安排几乎在同一时间段,主要是在大三暑假以及第七学期。与此同时,一方面,部分企业处于生产淡季,并不需要实习生;另一方面,学生面临着找工作、考研、考证、出国留学等,无心实习[8]。这就迫使学生为避免在实习高峰期无单位实习的窘境,同时也为了自己能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实习,于是自主地提前实习时间,自发地寻找实习单位。针对目前正处于实习中的学生的问卷调查不完全统计显示,近三分之一为大二、大三的学生,且这一部分学生的比例正在逐年递增。
(二)实习质量普遍较低
多数大学生在毕业求职时,简历上罗列出一系列的实习及实践经历,进一步细问发现,他们并不能准确地说出实习中做了哪些印象深刻、意义非凡的事[9]。大部分学生实习的初衷是积累公司处事经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提高毕业就业几率。但最终却沦为重复做一件琐事的机械工或零杂工,与原本自身的设想大相径庭。这也是目前达成共识的一个结论——大学生实习效果较差。我认为造成实习质量较低的原因分别存在于实习生和企业二者,主要有四点:一、学生由于提前参加实习,专业知识面太浅,还未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无法完全胜任或充分完成企业交与的任务;二、部分学生到企业实习仅是为了增加就业筹码而去混取一份实习证明,自身的态度存在严重问题;三、企业担心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泄漏,对于短期实习的学生存有多方顾虑,不愿透露重要信息;四、某些企业本身需要的就是一名临时工,考虑到大学生综合素质高、服从管理、经济实用,便打着实习生的幌子进行招聘。
(三)频繁更换实习单位
在一些学生看来,实习是为了以后留在这个单位,在寻找实习单位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国企、外企等大单位。在实习过程中,若一旦发现留下的可能性太小甚至没有,对待工作便开始敷衍了事,不再躬身力行,甚至放弃当前的实习去寻找其他单位。这一部分学生恰好反映了实习质量普遍较低的事实,他们一直都在各大企业内“工作”,却从未超过三个月。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学生更好、更高地追求和完善自我,而且难免会让用人单位怀疑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存在问题。
三、实习引发的问题
(一)旷课与“代课”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对于实习生的实习时间要求为一周三天,严重影响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研究表明,学生每周工作超过20小时,将会减少学业参与,并导致学生进行着逃课参加实习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10-11]。本学期教学检查时,笔者发现多名学生在明知点名检查的情况下仍义无反顾地参加实习,与其谈话后仍置之不理,多次交涉无果。但出于课堂上的考勤制度,以及应对教学检查,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了隐性逃课,造就了“代课”行业的“应运而生”、“蓬勃发展”。笔者进行访谈的学生中,45%的大学生认为“代课”现象正常,77%的学生表示能够理解“代课”行为。
此外,逃课的学生中不乏存在考试高手,加之考评题型墨守成规,尽管不曾出现在课堂上,却也能拿到奖学金,这更增加了其嚣张气焰,同时也令其他学生产生逃课无关成绩的负面心理。
(二)学业困难
高校大多实行“严进宽出”的政策,制定学生教师满意度评价体系,导致教师不敢过于严厉管教学生行为,使得一部分学生无视校规,经常旷课[12]。学生缺课必然导致专业知识的掌握严重不足,继而导致了实习的质量不佳,因此陷入恶性循环;此外,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了作业的完成质量,尤其是小组作业时,经常缺课的学生势必会给组员增添更多的困难,容易导致同学关系的破裂。
四、建议和讨论
结合目前大学生实习的原因、现状以及引发的问题,本文从学生、高校、企业和政府的角度出发,给出如下几点建议和讨论:
(一)完善考评和成绩评定制度
作为大学生,学业的完成才是第一要务,在实习的同时应当处理好学业问题,切不可顾此失彼,学生放弃课堂参加实习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缺席实习带来的影响比旷课的后果严重。因此,能在学生心中起到威慑作用的严格的校纪校规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在成绩评定上应加大平时分的占比,任课教师需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考评学生的出席情况及课堂表现,让学生从心里重视起来;最后,对于经常旷课的同学应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记过甚至是劝退的处分,让校规在学生中真正执行起来。
(二)减少带薪实习
研究表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洲国家基本都是低薪或无薪实习[2]。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实习岗位的竞争将愈发激烈,无薪或低薪实习等都将成为国际上的普遍现象。如果实习只是为了赚一笔钱,或许产品推销、市场调研一类更加合适。目前,我国实施此项政策需由政府引导并出台相关法规,在控制旷课实习人数的同时,也规范企业招聘实习生的行为。
(三)高校、企业和政府无缝对接
促使大学生全身心完成实习并不能仅仅依靠高校一己之力,同时需要企业的通力合作。目前校企之间的合作在大学生实习中的职责、经费投入、成果分享等方面非常缺乏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明确的规范性和指导性文件[8]。因此,校企合作的先决条件是政府构建实习生制度或拟定实习法等相关文件予以支持。高校通过调整课程充分释放学生的实习时间,企业根据文件为大学生搭建优质的实习平台,政府在促进校企合作的同时注重规范学生的实习行为和监督企业的管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