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科研管理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2019-01-15腰彩虹
宋 斌,刘 伟,李 扬,腰彩虹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信息研究所,天津 300192)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在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遵循的重点”,并将其写入党章。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发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目前,中国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领域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农业科研院所自始至终以科技创新为己任,积累了优秀的人才、技术、成果等资源,承担着国家、地方农业发展的科技重任。如何将农业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将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经验为乡村振兴战略所用,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真正施展出农业科研院所的优势,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终极目标,为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
1 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近年来,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发展受到思想观念守旧、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城市偏向政策长期延续等因素的影响,整体发展缓慢。乡村振兴作为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面临着许多自身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1.1 乡村发展不均衡
中国地域辽阔,乡村数量众多,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要素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乡村发展不均衡,个体差异化较大,这给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工作带来了困难,不能一劳永逸,需要逐一调研、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科研管理规划,制定乡村振兴解决方案,因地制宜。
1.2 人才流失严重
乡村大多地处偏远地区,交通闭塞,经济欠发达,生活设施及配套较差,生活环境简略,无法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落地生根,再加上工资福利待遇较低,无法满足科技人才基本生活需要及对生活质量的追求,造成地区整体人员素质低,无法满足地区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
1.3 科技水平落后
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排斥新鲜事物等现象是乡村滞后的特征,导致很多乡村发展落后,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不能形成产业规模,许多科技成果无法进行推广和应用,造成新技术进不来,旧技术浪费多,科研管理一片空白的现状,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
1.4 科研资金短缺
目前,中国农业科研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远远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而农业科研院所的支出比例却大幅提高。由于科研资金支持不稳定,众多农业科研院所只能集中精力搞创收,不得不舍弃基础研究而选择应用研究,常年为争取科研资金而耗费大量精力。科研资金少,政策支持力度弱,研究条件差,科研管理无实效,已经成为农业科研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2 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给予的政策支持
2017年12月底,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提纲挈领地提出了乡村振兴“七条路径”,制定了乡村振兴“总路线图”以及“三步走”时间表。201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原则、目标、主要任务和规划保障等,为各地编制和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实施路径。随后,国家针对乡村发展热点问题出台了乡村系列政策150余条,其中土地管理政策11条,科技产业政策36条,文化规划政策6条,农业金融政策28条,农村建设政策61条,生态治理政策9条。从各个维度给予乡村振兴战略有力支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3 融合农业科研管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
3.1 建章立制,做好农业科研管理规划与政策引导
推进乡村振兴,既要积极又要稳妥,首先要在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撑上精准供给。当前,中国社会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因此,首要任务是做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部署与规划,并施以合理、高效及科学的科研运行机制予以保障,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这样才能使国家的扶持政策有的放矢,真正服务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处。
3.2 重视考核,凝聚一支专业的科研管理服务团队
乡村振兴实质也为人才振兴,不仅需要有专业技能的农业优质人才,更需要有高素质、懂政策、擅规划的综合型科研管理人才。因此,要建立有效的人员绩效与考核激励制度,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战略,切实将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落到实处,最终凝聚出一支专业的科研管理团队,为乡村振兴战略带好路、把好关、服好务。
3.3 牢固基础,进一步普及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的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提升。应系统认识,准确把握。农业科研管理第一步就要把乡村振兴的基础打牢固,通过现场教学、田间博览、课题讲座、互联网+等培训形式,提升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破除保守排外等落后思想。
3.4 数字乡村,以“互联网+乡村”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应加快乡村地区科研管理网络规划,加速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普及,让“互联网+”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乡村农业中,进一步催生出分享农业、创意农业、电子商务、众筹农业等新模式,建立农业科研大数据信息库,搭建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农业信息发布与科技交流功能。不仅可以拓宽农产品的销路与销量,还将促进乡村农业的发展壮大,提升乡村及农业的开放程度,发挥大数据效应,实现资源共享,提升乡村振兴科技含量。
3.5 对标国际,吸纳国外农业科研管理成功经验
乡村振兴是世界范畴内“三农”发展的重要内容,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加强科研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一种趋势,建立人员出国访学基金,鼓励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农人到国外交流学习,促进农业科研及科研管理人员的流动,不仅能实现科研人员的共享,还将提升科研服务团队的创新能力,及时调整发展方略,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